李 春
(太原市實驗中學 山西太原 030012)
解意象,品詩情
——李清照詞二首比較閱讀
李 春
(太原市實驗中學 山西太原 030012)
通過解意象,品詩情,從而明言志,進一步加深對詩詞的深層次理解。
解意象 品詩情 李清照
詩歌是抒情色彩很濃的文學樣式,通常情況下,把握住詩歌的思想感情,也就抓住了詩歌最核心的內容??墒谴蠖鄶?shù)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我無法把你看得清楚。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感覺進入了層層迷霧。”如何能將你的柔情“我不懂”,變成你的柔情“我都懂”呢?今天,我們就以李清照的兩首詞為例,用“解意象,品詩情”的方法,來解讀詩歌的情感密碼。[1]
所謂“解意象,品詩情”是指通過分析詩歌中主要意象的特點,來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解意象,品詩情呢?[2]
第一步,找意象。
我們一起來找找,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用了哪些意象: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意象:淡酒、急風、大雁、黃花、梧桐和細雨。
第二步:解意象。
中國古代詩詞中有一些常見意象,它們往往被賦予特定的含義。所以,我們可以借用過去學過的古詩詞,來幫助我們理解這首詞中的意象。我們來逐個分析:
李白有詩“舉杯消愁愁更愁”,曹操也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梢娋婆c愁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古詩詞中,酒常是愁的象征。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風是秋風。在古詩詞中,秋風常伴隨著秋天的蕭瑟與衰敗。
古有鴻雁傳書之說,因此大雁可表相思之情;又因為大雁是候鳥,會隨季節(jié)南北遷徙,這又會讓眾多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生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以,大雁常有思鄉(xiāng)懷人之意。
黃花即菊花,是秋天的代表事物,常用來渲染秋景的蕭瑟和離別的孤寂,也可象征人高潔的品質。
時至初秋,梧桐落葉最早,因此,詩人常有梧桐葉落而天下知秋的感慨;梧桐也經常和秋雨、秋聲一起表達凄涼和哀傷。
在送別詩中總少不了雨的身影,在孤獨寂寞之時又常有雨的陪伴。所以,雨在古詩詞中常常表達離別和孤獨。
第三步:品詩情。
在每個意象都分析清楚之后,我們還要分析這些意象所共同構成的意境的特點。在這首詞中,所有的意象都是凄涼的、哀傷的。他們共同指向一個字——愁。再聯(lián)系本詞的寫作背景,我們知道,本詞寫于南渡之后,此時的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財散,她將自己的喪夫之痛、孀居之悲、亡國之恨、顛沛之苦、故國之思全部融入這首詞中,而此時李清照的心情,又怎是一個愁字能說得盡的呢!
這樣我們就完成了解意象,品詩情。
然而,是不是在所有的古詩詞中意象的含義都一樣呢?也不盡然。我們來看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詞《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首詞中,也用到了酒、黃花、西風等意象,但它們所表達的情感與《聲聲慢》中大不相同?!蹲砘帯分械木剖侵仃柟?jié)助興之酒,此時菊花開得正盛,詩人自己也風華正茂。雖說“人比黃花瘦”,但也不失孤芳自賞的情調。西風吹動珠簾,凸顯的是詩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動人形象。這種“閑愁”,比起《聲聲慢》中的濃重哀愁要淺得多。
知識小結:
意象有兩個特點,一是固定性。也就是說,每個意象都有自己固定的含義。所以,在平常學習中,要注意多多積累常見意象,并且要善于聯(lián)想,借助學過的古詩詞來理解意象的含義。
意象的第二個特點是多解性。在不同作家筆下,在不同作品中,意象的含義可能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確定意象含義時,除分析意象本身外,還要結合具體語境、創(chuàng)作背景等綜合考量、謹慎判斷,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小試牛刀: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通過“片云”、“孤月”、“落日”、“秋風”這幾個意象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參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
“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xiàn)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教師點撥]頷聯(lián)詩人表面上是在寫遠浮天邊的片云、永夜孤懸的明月,實際也是在寫自己,仿佛自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般。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體:雖遠在天邊,但對國家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般的皎潔。
上聯(lián)已經寫到“永夜”“孤月”,所以頸聯(lián)的“落日”絕不是實景,而是用作比喻。清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所以,“落日”句是在說“暮年心猶壯”。這和三國曹操的詩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一致?!扒镲L”句應是寫實,說詩人漂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表現(xiàn)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而這種情感與我們一般認為的“落日”即暮年,“秋風”即蕭瑟衰敗,是不同的。這也是分析意象時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創(chuàng)作背景等綜合考量、謹慎判斷的原因。
[1]張廣祥.古代詩詞意象的內蘊[J].語文世界(高中版).2003(04).
[2]王長順.李清照詞意象美嬗變論析[J].文藝評論.2012年02期.
李春 1986年4月出生,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學歷本科,太原實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中教二級,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