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仇恨犯罪概念論

    2016-03-03 22:21:21溫建輝
    邢臺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溫建輝

    (天津科技大學法政學院,天津 300222)

    ?

    仇恨犯罪概念論

    溫建輝

    (天津科技大學法政學院,天津300222)

    摘要:隨著當前仇恨犯罪的泛濫,仇恨犯罪的概念也西風東漸。與美國一脈相承的譯介派有名無實,而生發(fā)于我國國內(nèi)的本土派有實無名。正本清源,仇恨犯罪是出于發(fā)泄仇恨、肆意報復社會、造成傷及無辜的犯罪,它的本質是以仇恨為內(nèi)容的負移情。仇恨犯罪包括仇官犯罪、仇富犯罪、仇醫(yī)犯罪和仇異犯罪等。仇恨動機是引起仇恨犯罪的充分條件或者必要條件。仇恨犯罪的對象包括人身或者財產(chǎn),傷害人身的仇恨犯罪居多。全面掌握仇恨犯罪,還需要明辨它與恐怖犯罪、迷信犯罪和癮癖犯罪的異同。

    關鍵詞:仇恨犯罪;恐怖犯罪;迷信犯罪;癮癖犯罪

    近些年來,仇恨犯罪在我國如洪水猛獸,四處泛濫,已然成為一個嚴峻而重大的現(xiàn)實課題。仇恨犯罪這一名稱舶來美國,及至國內(nèi),舊瓶裝新酒,意思已經(jīng)改變,這是仇恨犯罪研究中不能不重視的問題?;ㄩ_兩朵各表一枝,與美國一脈相承的譯介派是有名無實,而生發(fā)于我國國內(nèi)的本土派卻是有實無名。因此,對仇恨犯罪的研究首要問題是正本清源,廓清概念。

    一、仇恨犯罪概念概述

    仇恨犯罪這一名稱首見于美國,而我國近年來由于仇恨犯罪的猖獗,也迫使我國學者和司法界不得不重視這類犯罪。

    (一)仇恨犯罪概念述評

    形勢逼人,洋為中用。舶來仇恨犯罪這一刑事術語來解釋和檢視我國的相關犯罪實為必要。當此情景,產(chǎn)生了對仇恨犯罪研究的有名無實的譯介派。而立足中國現(xiàn)實,從實際出發(fā),亦產(chǎn)生了對仇恨犯罪研究的有實無名的本土派。

    1.有名無實的譯介派

    從仇恨犯罪的內(nèi)涵上來看,在美國,偏見犯罪的定義見于美國聯(lián)邦頒布的《仇恨犯罪統(tǒng)計法》中,其將仇恨犯罪定義為“有明顯證據(jù)能夠證明行為人基于種族、性別、宗教、殘疾、性取向、族群等方面的偏見所實施的犯罪,其中包括謀殺行為、故意殺人行為、強奸行為、嚴重傷害行為、恐嚇行為、縱火行為以及對財產(chǎn)的損害和摧毀行為所構成的犯罪。[1]美國仇恨犯罪的動機多為種族、性取向等偏見和歧視,而我國仇恨犯罪的動機則是對社會的仇視和憤恨。

    從犯罪的外延上來看,美國沒有違法和犯罪的劃分,表現(xiàn)偏見的行為社會危害程度低,被認為是仇恨犯罪;而發(fā)泄仇恨的行為社會危害程度高,也被認為是仇恨犯罪。偏見和仇恨關系密切,偏見是一種程度低的仇恨,仇恨是一種程度高的偏見,所以在美國因偏見而引起的犯罪和因仇恨而引起的犯罪具有一致性,可以統(tǒng)稱通指,美國的仇恨犯罪也稱之為偏見犯罪即為明證。但到了中國語境,犯罪行為與違法行為相區(qū)別而言,仇恨犯罪是與違法行為相銜接而社會危害較違法行為嚴重的行為。

    綜上所述,美國的仇恨犯罪與中國的仇恨犯罪,在概念內(nèi)涵和外延上都不同,它們雖然有同一名稱但實為不同概念。如果在思維活動中,我們混淆了兩者的區(qū)別,誤以為它們是同一概念,那我們就違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因此,直接使用美國的仇恨犯罪來指稱我國的仇恨犯罪是不可取的。

    2.有實無名的本土派

    仇恨犯罪,第一,它是犯罪,第二,它的動機是仇恨。然而,在我國,這樣的犯罪卻被起了其他名稱。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如下三類??梢?,我國本土派對仇恨犯罪的研究有實無名。

    第一類名稱是冠以“報復社會”的犯罪。例如,有學者認為,這些犯罪區(qū)別于其他犯罪的本質特征在于,行為人以報復社會作為其犯罪目的,同時,其所體現(xiàn)的個體與社會的對抗關系也是重要的特征,因此,我們建議使用個體報復社會型犯罪的概念來統(tǒng)一指稱這些犯罪。[2]也有學者認為,此類犯罪的本質特征在于行為人以報復社會為目的,故將其稱為報復社會型犯罪或者報復社會惡性案件。[3]

    第二類名稱是冠以“反社會”的犯罪。例如,有學者稱此類犯罪為個體反社會性犯罪。個體反社會性犯罪是指犯罪個體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后,產(chǎn)生不滿、怨恨等不良情緒,并將這種情緒外化,針對社會或某一特定群體的不特定對象實施兇殺、爆炸、縱火、劫持、投毒等嚴重暴力犯罪行為,借以引起社會對自身的關注,并達到發(fā)泄私憤,表達其不滿與怨恨并獲得心理平衡目的的一種犯罪形態(tài)。[4]

    第三類名稱是冠以“個人暴恐”的犯罪。例如,有學者稱之為個人極端暴力事件。[5]還有學者稱之為個人恐怖犯罪。這些犯罪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為達到多種個人目的(如報復社會,報復公眾,發(fā)泄怨氣等)而不擇手段實施具有恐怖性質的惡性暴力犯罪。[6]

    然而,因為犯罪學是從犯罪動機的角度來研究犯罪的,而上述犯罪無論是報復社會、還是反社會、抑或其他個人目的都是一種犯罪目的,犯罪目的屬于罪過的范疇,它與犯罪動機具有根本的區(qū)別,所以在犯罪學的語境中,不宜按照犯罪目的給犯罪歸類?;蛘哒f,這些犯罪概念屬于刑法學的范疇。而如果給這些犯罪在犯罪學上給予定位,那么,它們就是名副其實的仇恨犯罪。

    (二)仇恨犯罪概念的界定

    正本清源,以求仇恨犯罪的科學概念??茖W揭示仇恨犯罪的概念,就要給出它的科學定義,并且刻畫它所指稱事物的本質。

    1.仇恨犯罪的科學定義

    我們認為,仇恨犯罪是出于發(fā)泄仇恨、肆意報復社會、造成傷害無辜的犯罪。因為仇恨犯罪會傷及無辜,所以仇恨犯罪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比于危害特定對象的犯罪而言,傷及無辜的仇恨犯罪的主觀惡性更大,所以應當從重處罰。例如,福建省福清市“割肉男”林某在經(jīng)歷過三次失敗的感情之后,開始變得偏激、固執(zhí)。為了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2013年8月19日傍晚,林某開始著手實施他的報復計劃,他將作案目標集中在長發(fā)、衣著暴露、形象跟其前女朋友相似的坐臺女身上。林某追蹤并伺機用美工刀劃割目標女子。此后,在8月21日、27日、30日和9月1日四天時間里,林某先后割傷王某、周某、何某等22名女子。在該案中,割肉男的犯罪動機是發(fā)泄內(nèi)心怨恨,但他報復的對象是與他毫不相干的女子,后果是傷害無辜的女子。這就是一例典型的仇恨犯罪。

    2.仇恨犯罪的本質

    犯罪的本質是一種不見容于社會的心理態(tài)度。[7]仇恨犯罪是將對特定人或對象的仇恨,通過情感轉移宣泄到其他人或者對象的身上,這是一種負移情。仇恨犯罪的本質就是一種以仇恨為內(nèi)容的負移情。例如,福建“割肉男”林某本是一個樂觀向上的年青人,但是經(jīng)歷過三次失敗的感情之后,林某開始變得偏激、固執(zhí)。為了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林某竟萌生了持美工刀報復傷害不特定女性的可怕念頭。割肉男就是將對失戀女友的仇恨轉移到其他無辜女子的身上,并在此仇恨心理的驅動下實施犯罪。

    二、仇恨犯罪的類型

    掌握仇恨犯罪的概念,不僅要揭示它的內(nèi)涵,還要界定它的外延。從我國《刑法》條文關于罪名的直觀表述上看,《刑法》第276條規(guī)定的破壞生產(chǎn)經(jīng)營罪,第249條規(guī)定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第250條規(guī)定的出版歧視、侮辱少數(shù)民族作品罪,第251條規(guī)定的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罪,這些犯罪都可以成為法定的仇恨犯罪。而更多的仇恨犯罪會以其他罪名出現(xiàn)。茲分類敘述如下。

    (一)以犯罪動機為標準的歸類

    仇恨犯罪的動機多種多樣,按照引起仇恨犯罪的常見動機,我們將仇恨犯罪歸為如下幾種類型。

    1.仇官犯罪

    仇官犯罪即出于對個別官員的不滿而報復所有政府工作人員的犯罪。仇警犯罪也屬于這類犯罪。典型案例如,廈門BRT公交縱火案嫌犯陳水總,男,廈門本地人,1954年生,初小文化,原居住于廈門市局口街24號,1970年隨全家下鄉(xiāng),1983年回城,沒有住房,沒有安排工作,自謀出路直到1994年勉強娶妻生一女,窮家添口倍感拮據(jù),1996年賴以維生的攤子被取締,靠親友借貸度日,在家門口支一個50公分大小的玻璃柜賣麻糍,本小利微,勉強度日,沒多久又被取締,后靠打零工艱難度日,至60歲盼能辦理退休,沒想到戶口當年遷移過程中,派出所把年齡填寫錯誤,社保不予辦理,跑22趟派出所找公安改錯,屢遭踢皮球,遂輕生厭世,為泄對官員仇恨而在BRT公交車縱火,玉石俱焚,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傷。[8]

    2.仇富犯罪

    仇富犯罪即出于仇視所有富人而實施的犯罪。典型案例如,2005年9月11日,32歲的河南農(nóng)民艾緒強騙乘一輛出租車后在東城區(qū)燈市口附近將司機殺死,隨后駕駛該車由北向南沖入王府井大街,直接造成3死9傷。他的襲擊地點有象征意義,他選擇王府井,因為“王府井是中國最繁華的中心,是富人聚集的地方”。法庭上,艾緒強的情緒很穩(wěn)定,他直言道:“我很少去王府井,因為那里是富人購物、旅游的天堂。我對這些富人很不滿,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窮人無法生存。我只能選擇在那里與那些富人同歸于盡。”艾緒強之所以有這么強烈的“仇富”心理,是因為他曾受過“太多的不公平待遇”。

    3.仇醫(yī)犯罪

    仇醫(yī)犯罪即出于對個別醫(yī)生的不滿而遷怒到其他醫(yī)生身上的犯罪。典型案例如,溫嶺市箬橫鎮(zhèn)浦岙人連恩青為溫嶺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患者,對在該院進行的鼻腔微創(chuàng)手術結果持有異議。2012年10月25日上午,連恩青來到醫(yī)院耳鼻喉科門診,尋找之前的主治醫(yī)生。但主治醫(yī)生剛好不在,他就用匕首捅傷耳鼻咽喉科主任醫(yī)師王某某,現(xiàn)場的另外一名醫(yī)生上前阻止,也被捅傷。后連恩青又跑到CT室再將醫(yī)生江某某捅傷,最終被趕來的該院保安制服。[9]

    4.仇異犯罪

    仇異犯罪即由于在所接觸的異性面前遭遇過感情挫敗,而將仇恨轉嫁到其他異性身上的犯罪。典型案例如,福建省福清市“割肉男”林某經(jīng)歷過三次失敗的感情之后,開始變得偏激、固執(zhí)。為了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于2013年8、9月間,竟然手持美工刀肆意割傷22名女子。2014年4月16日下午,福清市法院公開宣判福清“割肉男”案件,一審判決被告人林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其有期徒刑8年。

    (二)以犯罪原因為標準的劃分

    仇恨作為仇恨犯罪的動機,不能是可有可無的動機,而應當是引起仇恨犯罪必不可少的動機,只有這樣的動機才與仇恨犯罪具有確定的聯(lián)系,也只有這樣的仇恨引起的犯罪才能稱之為仇恨犯罪。據(jù)此,我們將仇恨犯罪分為兩類。

    1.仇恨作為犯罪的完全動機

    仇恨是引起犯罪行為的唯一動力,這樣的仇恨動機是引起仇恨犯罪的充分條件,也是仇恨犯罪的完全動機。例如,北京的白寶山案中,出于對軍警仇恨,作案人越獄后瘋狂搶劫殺人,以達到報復軍警的目的。再如,1995年落網(wǎng)的殺人時間跨度最長的云南錢永昌案中,作案人在多次被公安機關處罰后心理不平衡而肆意殺人、報復警察、報復社會。

    2.仇恨作為犯罪的必要動機

    犯罪由多種動機共同構成,其中仇恨是其中的一個必要因素,這樣的仇恨心理就是作為犯罪的必要動機。例如,在美國的1990年代,唐泰·卡特最喜歡選擇白人男子作為其搶劫的對象,卡特用被害人的信用卡在豪華旅館開房間,為其個人和朋友買珠寶和其他奢飾品。在這些犯罪中,卡特標榜自己是白人壓迫的被害者,他之所以以白人男子為犯罪對象,是因為他們富有。[10]卡特搶劫是圖財,而他選擇白人為搶劫對象則是出于對白人的仇恨。

    (三)以犯罪對象為標準的劃分

    從仇恨犯罪的類型角度分析,主要有“財產(chǎn)型的仇恨犯罪”(包括搶劫、毀損財物、盜竊、焚燒房屋或宗教膜拜場所等)、“人身型的仇恨犯罪”(主要涉及普通攻擊、持械攻擊、殺人、強奸等)[11]和混合型的仇恨犯罪。區(qū)分仇恨犯罪的類型,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范仇恨犯罪的工作。

    1.財產(chǎn)型的仇恨犯罪

    財產(chǎn)型的仇恨犯罪指將對人的仇恨轉嫁到公私財物上,而實施毀損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例如,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李某某等為泄私憤而放火焚燒醫(yī)院的公共財物,其行為已經(jīng)觸犯刑律,構成放火罪。[12]

    以財產(chǎn)為對象的仇恨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比較于以人身為對象的仇恨犯罪,它的人身危險性較小。這類犯罪在仇恨犯罪中所占比例較小。

    2.人身型的仇恨犯罪

    人身型的仇恨犯罪指將對特定人的仇恨轉嫁到不特定的人身上,而實施傷害的犯罪行為。例如,2010年3月23日上午7時20分,在南平市實驗小學門口,福建南平特大殺人案主犯鄭民生手持砍刀,連續(xù)砍死砍傷13名等待入校的小學生,造成8名學生死亡,5名學生重傷。42歲的犯罪嫌疑人鄭民生原是南平馬站社區(qū)診所醫(yī)生,無精神病史,2009年6月辭職,受審訊時稱其作案動機是報復社會。

    以人身為對象的仇恨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比較于以財產(chǎn)為對象的仇恨犯罪,它的人身危險性較大。這類犯罪在仇恨犯罪中所占比例較大。

    3.混合型的仇恨犯罪

    混合型的仇恨犯罪指將對人的仇恨轉嫁到不特定的人身上和公私財產(chǎn)上,而實施毀損財物和傷害人身的犯罪行為。例如,廈門BRT公交縱火案的陳水總,1970年因家庭生活來源被切斷,隨全家下鄉(xiāng),歷盡艱辛于1983年回城。之后因為一些事情,屢次上訪遭拒,所以產(chǎn)生了報復社會的念頭。2013年6月7日下午6點30左右,廈門BRT快1線途徑金山站往南500米處發(fā)生起火并爆炸,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傷住院。爆炸嫌犯陳水總被當場燒死。[13]

    (四)仇恨犯罪的心理性質

    仇恨是仇恨犯罪的動機,而直接故意的犯罪才有動機,因此,仇恨犯罪只能是直接故意犯罪。而間接故意和過失不能構成仇恨犯罪,例如,2014年9月4日凌晨5時許,胡某某因與丈夫申天全發(fā)生矛盾,遂攜帶打火機、菜刀、鐵質硬物等,將停在新疆哈密市石油基地某區(qū)某單元樓下,自己家的新LXX號奔騰B70型小轎車主駕駛位的前擋風玻璃砸開一個洞,并用打火機點燃廢紙塞入車內(nèi),引燃了車的坐墊,后胡某某打電話報警,但仍然繼續(xù)點燃廢紙往車內(nèi)塞,民警到達現(xiàn)場后將其阻止并把車內(nèi)火勢及時撲滅。新疆維爾自治區(qū)哈密市人民法院認為,胡某某在居民區(qū)樓前故意放火燃燒機動車輛,極易引起火災、爆炸等,危及周圍車輛、液化氣管道及居民的生命財產(chǎn)等公共安全,其行為已構成放火罪。[14]在這個案件中,因為胡某某對于公共安全的危害不是出于仇恨的動機,因此,該犯罪不屬于仇恨犯罪。

    三、仇恨犯罪概念辨析

    全面認識仇恨犯罪,在掌握其概念的基礎上,還需要明辨它與相似犯罪、相關犯罪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與仇恨犯罪相似相關的犯罪主要涉及恐怖犯罪、迷信犯罪和癮癖犯罪等。

    (一)仇恨犯罪與恐怖犯罪的辨析

    1.仇恨犯罪與恐怖犯罪的相同之處

    恐怖犯罪指以理性的組織策劃來實施非理性的仇恨犯罪,它是仇恨的集體無意識的表現(xiàn)形式。[15]仇恨犯罪和恐怖犯罪的犯罪動機都是仇恨,在本質上,它們實為同類犯罪。因此,有學者將仇恨犯罪稱之為個人恐怖犯罪。與仇恨犯罪相對應,恐怖犯罪就是有組織的仇恨犯罪。

    2.仇恨犯罪與恐怖犯罪的區(qū)別

    仇恨犯罪與恐怖犯罪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犯罪的主體形式。仇恨犯罪的主體是個人,而恐怖犯罪的主體是有組織的群體。例如,“割肉男”是個人實施的仇恨犯罪,而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的暴恐事件則是恐怖組織實施的恐怖犯罪。仇恨犯罪與恐怖犯罪的區(qū)別還在于犯罪主體的組織形式。雖然仇恨犯罪也有共同犯罪,但仇恨犯罪的多個人并不是構成了像恐怖組織一樣的穩(wěn)定的犯罪團體,也沒有恐怖組織的政治目的。例如,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李某某因醫(yī)療問題對西雙版納州人民醫(yī)院產(chǎn)生仇恨,遂預謀到西雙版納州人民醫(yī)院放火,并組織噶某、廖某某、徐某某、歐陽某某、美某和李某某等6人共同實施放火犯罪。該共同犯罪人系臨時組織,也沒有進行長期犯罪的政治目的,因而他們的犯罪屬于仇恨犯罪,而不屬于恐怖犯罪。

    (二)仇恨犯罪與迷信犯罪的辨析

    1.仇恨犯罪與迷信犯罪的相同之處

    迷信犯罪指由于迷信而喪失理智、不能自持的犯罪。[16]例如,河南省鎮(zhèn)平縣原縣政協(xié)副主席、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吳天喜迷信通過采陰補陽之術,可以延年益壽、官運亨通,就肆意捕獵幼女,強奸目標是100個處女。仇恨犯罪和迷信犯罪的共同之處是:第一,它們都具有非理性犯罪動機,并且這種非理性的情感動機已經(jīng)導致行為人喪失理智的地步;第二,它們都能夠不顧“冤有頭,債有主”的報應常理,而濫殺無辜、殃及平民。

    2.仇恨犯罪與迷信犯罪的區(qū)別

    仇恨犯罪與迷信犯罪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犯罪動機不同。仇恨犯罪的動機是仇視和憤恨,把非仇人視作仇人,并進行報復。而迷信犯罪的動機是鬼迷心竅而發(fā)生認識錯誤,并在這種盲目的情感驅動下實施犯罪。例如,2001年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案犯靳如超,為泄私憤,持刀行兇,并致死人命;又以極其殘忍的手段,連續(xù)在居民樓內(nèi)制造駭人聽聞的爆炸案,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產(chǎn)巨大損失,其中死亡108人,受傷38人。該犯就是一例典型的在仇恨動機支配下的仇恨犯罪。

    (三)仇恨犯罪與癮癖犯罪的區(qū)別

    1.仇恨犯罪與癮癖犯罪的相同之處

    癮癖犯罪指癡迷嗜好、不能自拔的犯罪。[17]常見的癮癖犯罪有盜竊癖、戀童癖、虐待狂等。仇恨犯罪和癮癖犯罪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具有非理性犯罪動機。仇恨犯罪將非仇人視作仇人是非理性,是一種仇恨的任意發(fā)泄;而癮癖犯罪癡迷癖好、不管不顧外界情況的行為,也是一種個人癖好的任意發(fā)泄。這種任意宣泄個人的負面情感是仇恨犯罪和癮癖犯罪的共同特征。

    2.仇恨犯罪與癮癖犯罪的區(qū)別

    仇恨犯罪與癮癖犯罪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犯罪動機的內(nèi)容不同。仇恨犯罪的動機是無端的仇視和憤恨。例如,楊佳因為對個別警察的執(zhí)法工作不滿,而遷怒于該執(zhí)法警察所在單位的所有干警,于2008年7月1日闖入上海公安局閘北分局,不問青紅皂白,連刺11人,致死6人,重傷5人。而癮癖犯罪的動機是不能自拔的自娛自樂,而這種上癮和癖好卻嚴重地危害社會。比如盜竊癖是出于盜竊上癮,滿足癖好,而不是為了錢財。

    參考文獻:

    [1]Hate Crime Statistics Act,As Amended,28 U.S.C.§534.

    [2]莫洪憲,吳爽.論個體報復社會型犯罪的概念及發(fā)生原因[J].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3,(4):33.

    [3]王燕.報復社會型犯罪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肖瓊輝.試論政府在預防報復社會惡性案件發(fā)生中的責任[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陳曉娟.新時期我國個體反社會性犯罪的預防對策[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9,(5):115-119.

    [5]趙建生,周樹華.社會學視域的個人極端暴力事件探析[J].公安研究,2011,(11).

    [6]黃政鋼.個人恐怖犯罪與社會公共安全對策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4):24-27.

    [7]溫建輝.犯罪本質新論[J].理論探索,2012,(1):135.

    [8]“陳水總微博遺書內(nèi)容曝光縱火犯跑22趟派出所改年齡被拒”[EB/OL],http://www.wmxa.cn/a/201306/29158_2.html.

    [9]浙江溫嶺一患者砍傷3名醫(yī)生致1死2傷對之前手術結果不滿[EB/OL],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3_10_ 25_181074.shtml.

    [10]Wiley A. Hall,“Color of Crime is Green,Not Black or White”. The Baltimore Sun,Jan.6,1994,p.A2.

    [11]劉曉梅.美國的仇恨犯罪及其立法與研究動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3).

    [12](2014)西刑終字第60號.

    [13]“縱火犯跑22趟派出所改年齡遭拒陳水總案件值得反思”[EB/OL],http://www.wmxa.cn/a/201306/29159.html.

    [14](2015)哈市刑初字第1號.

    [15][16][17]溫建輝.非理性犯罪論綱[J].蘭州學刊,2014,(9): 101,100,101.

    [作者簡介]溫建輝(1974-),男,河北邯鄲人,法學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處副處長.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轉型期非理性犯罪調查研究”,項目編號:14YJC840031;天津科技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非理性犯罪研究”,項目編號:201405010

    [收稿日期]2016-01-02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658(2016)02-0069-05

    鱼台县| 磴口县| 湖州市| 壶关县| 秦安县| 伊金霍洛旗| 罗源县| 十堰市| 铁岭市| 高陵县| 石嘴山市| 南城县| 田阳县| 玉树县| 鄂托克前旗| 和硕县| 靖宇县| 喀什市| 葵青区| 南城县| 望奎县| 仙桃市| 金寨县| 罗甸县| 黄龙县| 广宁县| 中江县| 庆云县| 东乡族自治县| 黄骅市| 江山市| 凌云县| 浪卡子县| 汽车| 洞口县| 二连浩特市| 宜兴市| 江门市| 武穴市| 德庆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