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真
讀寫并進——語文自主課堂的“雙生花”
◎郭玉真
金沙中學自本學期伊始提出了踐行“自主課堂”的要求,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能學不教”的原則,讓學生充分預學,從而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人文學科,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兩條主線。那么在課前自主閱讀、細讀文本的基礎之上,理清文本在題材選取、結構設計、藝術構思和語言特色等方面的亮點,從而以精深的閱讀帶動寫作,把閱讀過程中體會的亮點運用到寫作中,最終可以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齊頭并進。
這節(jié)課在閱讀必修教材的基礎上做了寫作提升的設計,那么如何避免文本的粗淺閱讀,如何細讀文本,如何使閱讀的成果更好地指導寫作,如何優(yōu)化寫作過程,這些將是本主題的難點。
以本校高一季曉燕老師執(zhí)教高一15班的《金岳霖先生》為例,主要截取“文本細讀”和“寫作延伸”兩個部分的課堂實錄,下面是季曉燕老師執(zhí)教《金岳霖先生》的教學片斷:
師:我們可愛的金岳霖先生,到底他有什么特別的呢?現(xiàn)在八個學習小組討論一下,到底金老怎么有趣,表現(xiàn)在哪里,請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來。
(8分鐘以后,全班討論的聲音停止了,三個小組各有一名同學站起來。)
生: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微微仰著腦袋的姿態(tài)一直沒有改變。他身材相當高大,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這里運用的是對金老穿著和肖像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他的“有趣”。
師:剛才他說的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很好。那么還有沒有別的細節(jié)描寫呢?
生:金先生教邏輯課,但聯(lián)大是沒有點名冊的,他有時一上課就宣布:“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庇幸粋€同學,大概是陳蘊珍,即蕭珊,曾問過金先生:“您為什么要搞邏輯?她的意思是:這種學問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覺得它很好玩。”金先生上課,說:“林國達死了,很不幸。”這幾處這里運用的是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金老的“有趣”。
師:很好,那么老師追問你一句,細節(jié)描寫和普通的描寫有什么區(qū)別?
生: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也就是說,細節(jié)描寫必須抓住細微的情節(jié),而不是粗略的描寫。
師:除了預習教材,你還查了資料?
生(笑):是的。
師:魯迅先生用十二個字概括了白描手法:“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本文沒有瑣碎的外貌描寫、精心的心理描寫,沒有明顯的褒貶色彩,幾個細節(jié),幾句對話,簡練,傳神。除了白描,還有什么手法?看看課本上的插圖,這是一副——
生:漫畫。(板書)
師:對了,作者就是用漫畫的筆法寫金老先生的,描寫金岳霖對學生講《紅樓夢》里的哲學時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進后脖領,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為得意?!笔录⑶榫潮旧砭秃苡腥の缎?,作者并沒有故意夸張,因為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張的個性。作者只是照實寫了,人物形象就已經很生動活潑,富有漫畫意趣。
生:老師,我認為文章還運用了側面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比如寫到王浩。
師:沒錯,正面的細節(jié)刻畫和側面的描寫都表現(xiàn)了金老“有趣”、“有情”的性格,形成了寫人散文中“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既然我們已經通過細讀賞析了本文的細節(jié)和漫畫筆法的運用,那么我們不妨也來進行寫作延伸訓練。
(課件展示:寫一段文字,記一位班級熟悉的同學,寫好以后作者可以不說出被寫同學的姓名,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位同學到底是誰。)
接下來學生們迅速進行寫作,然后小組內部進行討論,本節(jié)課最后的十分鐘是由三位同學朗讀他們寫作的內容,全班同學都能第一時間大聲說出這位同學的名字,氣氛熱烈。
本節(jié)課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能力”上是相當精準的。文章淺顯易懂,并無佶屈聱牙的言辭,除了在情感態(tài)度上把握金老為人真誠、坦蕩、具有魏晉風度等特點之外,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知識與能力”這個方面來說,通過閱讀帶動記敘文細節(jié)描寫能力的提高是很恰切的,并且可操作性很強。
(1)文本細讀具體到位。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學,在書本字里行間都做了批注,在尋找細節(jié)依據方面已經做了充分的閱讀準備。
(2)讀——寫的過程流暢,寫作的訓練目標基本達成。文本中確實有許多既簡單又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學生都能一一找到,并且結合起來分析主人公金岳霖先生的形象,基于這些感知,學生在自己寫作的時候也就會特別注意細節(jié)描寫不是勝在篇幅的冗長,而是勝在典型細致。
當然,如果從自主課堂的要求來評價的話,這堂課也有一些可以商榷和改進之處。例如,就閱讀而言,語文課堂的“讀”有很多種,誦讀,品讀,賞讀等等。這堂課讓學生誦讀的時間偏少,導致作者的情感傾向學生不能夠全面把握。同時,淺文需要深讀,和文章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作為自主預學資料印發(fā)給學生,如讓學生熟悉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了解魏晉風度等等。只有學生讀通了,讀透了,才能真正理解汪曾祺“平實中見奇崛” 的文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讀”得好,方能“寫”得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高中語文課程要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讀”和“寫”,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促進,其中“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加深和提高。由于近年來高考語文加強對素養(yǎng)和能力的考察,試卷內容與教材之間呈現(xiàn)出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不少學生認為“讀好課文”只是為了積累好詞好句,而不懂得從教材中學到文章的表達方法、寫作思路、構思技巧等等。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那么,我就以季老師的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實現(xiàn)以讀促寫、讀寫并進吧。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讀寫互促的課堂氛圍?!胺侵笇越虒W”理論家卡爾·羅杰斯提出教師要提供一種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實現(xiàn)的氣氛,而教師只是作為促進者、顧問對學生進行鼓勵、誘導,澄清、組織被學生認可的經驗。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情況,為學生構建一個可以進行交流溝通的平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欲望,讓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實現(xiàn)自主閱讀。例如,我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先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樣子,學生們大膽發(fā)言,用樸素的語言說出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以及選取的各類景物,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與教材中《荷塘月色》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同時在閱讀時會有針對性地賞析文章在景物描寫方面的手法,如視角變換、博喻、擬人、通感等等。
其次,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把握、探索、體驗寫作的有效方式,從而對各個板塊在寫作方面的系列指導進行梳理。教材中不僅僅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教材中文質兼美的名篇,同時還增加了很多具有時代感的文章。通過對這些優(yōu)秀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進行詞匯的積累,加深對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體會,進一步增強語感。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必修一韓少功的《我心歸去》時,讓學生多次誦讀,賞析作者選取的調動感官將抽象情感融入具體細節(jié)的一些片段,我讓學生說一說如果你來寫你的故鄉(xiāng),你會想到一些什么細節(jié)?學生的回答至真至情:爺爺的呼嚕聲,老家小院清晨的犬吠雞鳴聲,庭院銀杏葉滿地的畫面,家門口小巷忽明忽暗的路燈等等。
再次,在實現(xiàn)讓閱讀為寫作升格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讓學生區(qū)分借鑒和單純模仿。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一些“寫作借鑒”,但是這種借鑒并不等同于“寫作模仿”。這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有創(chuàng)造性才是“借鑒”,沒有創(chuàng)造性只能說是模仿。雖然對于高中生來說,仿寫時要有創(chuàng)造性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必須要發(fā)現(xiàn)他們這方面的閃光點,通過鼓勵讓他們的思維飛得更遠,從簡單的背誦好句到學會布局謀篇,仿寫出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字。例如學生會模仿《我心歸去》里一組集合了排比和欲揚先抑手法的句群,在自己的文章里這樣寫“我的母親沒有傾國傾城的美貌,沒有才高八斗的學識,沒有爐火純青的廚藝,她有的只是無窮無窮的嘮叨和叮囑,但我依然想念著她,特別是在我失落憂傷時。”
孫紹振在《名作細讀》中這樣寫道:“在語文課堂上重復學生一望而知的東西,我從中學時代開始就十分厭惡。從那時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當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說不出來,或者以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弊屑毾雭?,孫老的觀點和我們的語文自主課堂不謀而合,語文課堂上,學生自己能學習、能積累的語言知識老師無需虛擲大好時光,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我們不妨在細讀文本和實現(xiàn)讀寫互促方面多探索,多研究,讓我們的學生腹中有詩書、筆下有華章,真正地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實現(xiàn)應試與素質的雙向提升。
(郭玉真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 22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