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必君
(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zhèn)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132)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
蔣必君
(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zhèn)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132)
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來說,其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還存在一定難度,所以本文作者根據(jù)自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經(jīng)驗,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詳細分析。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教學措施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為語文作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作文寫作能力、作文教學發(fā)展及整體教育發(fā)展都起著基礎(chǔ)性作用,對此進行深度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為寫出更好的作文,學生必須到生活中去感受事物、了解事物,這決定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不但要激發(fā)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還要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作文、了解作文和寫作作文。
1.指導學生做什么寫什么
作文的靈感來源于生活,所以老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要積極將學生引向生活,在必要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lǐng)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做事情,然后讓他們將做事情中所想所感以作文的形式寫出來。
例如,教學“景物”類作文內(nèi)容時,老師便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花園去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給花草樹木澆水、給魚兒喂食、扶老奶奶散步等,這不但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還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道德素質(zhì),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
2.指導學生看到什么寫什么
要引導學生對周圍事物給予仔細觀察,如讓學生觀察父母的飲食、工作及興趣愛好等,讓學生親眼看到父母的一舉一動,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父母,然后給學生安排“我的…”可以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同學及朋友等,這樣既讓學生學會做一個細心孝道的人,又能夠使學生的作文更加充實,有效提高了學生語文寫字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1]。
3.指導學生聽到什么寫什么
作文寫作的題材不單是看來和做來的,還可以是聽來的,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給學生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小紅帽、灰姑娘等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小紅帽的孝敬及灰姑娘的善良,然后以善良為題,要求學生以身邊聽到的故事為題材,寫一篇關(guān)于善良的作文,故事可以通過童話故事、老年人往事及新聞等渠道獲取,這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作文思維邏輯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
4.指導學生想到什么寫什么
從生活實踐中獲取作文題材固然很好,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還存在很多限制,使小學生生活閱歷難以豐富,所以老師在進行生活情境作文教學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寫什么,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活躍性及創(chuàng)造性,彌補生活閱歷缺乏的不足。例如,老師可以直接擬出“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是什么”“父母什么日夜操勞”等作文題,然后讓學生自由想象寫作。
作文本身是一門生活性強、思維散發(fā)性強、想象空間大的學科,它的學習與寫作不但要求學生具有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而這些能力都要通過生活實踐鍛煉出來,所以老師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將作文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具體結(jié)合措施如下:第一,老師要打破傳統(tǒng)“讓學生背誦范文,套模式”的作文教學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第二,老師要積極帶領(lǐng)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擴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了解更多的事物,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豐富多彩的作文;第三,老師要聯(lián)合家長一起增加學生日常生活實踐,如家務(wù)活、教室大掃除和扶老人過馬路等活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膶W生[1-2]。
1.訓練學生正確的解題能力
老師要高度重視寫作要求,因為寫作要求是作文是否合格的重要考察標準,創(chuàng)新型、情感豐富性及生活實踐型作文,都要基于寫作要求得以把握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所以老師要引導和教育學生如何把握寫作要求。把握寫作要求實質(zhì)上就是正確理解作文題目及題材,故教學生把握寫作要求實質(zhì)上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解題能力。
2.老師要積極提倡學生寫真實的生活
作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寫作思維能力、寫作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及良好的習作習慣,而引導學生寫真實生活就是實現(xiàn)這些能力培養(yǎng)及提高的重要途徑,具體如下:第一,鼓勵并督促他們將日常所見所聞記錄,并將當時所感寫成日記形式,對于寫的內(nèi)容老師不得約束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及方式去寫;第二,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以口述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中某一事物的感觸,如看見父母辛勤勞作時的感觸、看見導盲犬帶領(lǐng)盲人過馬路時的感受以及看到其他動物時的感觸等;第三,在安全得以保證的情況下,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如雷鋒活動等,以實現(xiàn)作文與生活的更加融合[2]。
總而言之,新課程的深入推動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不斷得到改革與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及效率。
[1]陸春梅.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 學周刊,2016,25:176-177.
[2]鄭穎.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