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哲(深圳文匯學校)
利用“信息溝”原理克服外語教學中的厭倦情緒
張少哲
(深圳文匯學校)
“信息溝”的產(chǎn)生伴隨著外語交際教學的興起,現(xiàn)在廣泛地應用于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外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外語教學能否達到其最終目的主要取決于“信息溝”的存在與否。所以,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時,要巧妙地運用“信息溝”原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信息溝”是衡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判別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大指標。
信息溝;外語教學;厭倦情緒
從古至今,語言都是交際的重要工具,是人們之間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人們之間的交流不可避免。人們交流時,會有一些新鮮內(nèi)容即信息。交流時,新鮮內(nèi)容越多,信息量也就越大,“信息溝”也就越深。交際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跨越人們之間的“信息溝”?!靶畔稀笔侨藗兘浑H的誘因、基礎和前提,就是指信息差距,即人們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當信息傳遞者這一方掌握了信息接收者一方不知曉的內(nèi)容時,此時,雙方的信息就存在不平衡,從而會產(chǎn)生一方對另一方傳遞信息的必要性,以及一方對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產(chǎn)生興趣。“信息溝”是人們之間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一大條件。如果交流雙方?jīng)]有“信息溝”,就很容易在雙方之間產(chǎn)生枯燥的感覺,會給雙方的交流帶來障礙。
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有許多現(xiàn)象都能很好地證實“信息溝”的缺乏正是厭學情緒的根源。
1.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最普遍的問題
教師在授課時,經(jīng)常要求學生多次朗讀課文,不斷重復課文的內(nèi)容。此時,朗讀者與其他同學之間不存在“信息溝”,這就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削弱了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興趣,大大減弱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負面情緒不斷積累,最終爆發(fā),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課堂,甚至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2.我國外語教材的編寫過于單調(diào)乏味
在我國傳統(tǒng)的外語教材中,課文的篇幅都較短,并且每一篇課文都會附有類似的文章,供學生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并且,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鼓勵學生課前預習。這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不斷重復,可能兩遍過后,對課文內(nèi)容已經(jīng)產(chǎn)生不耐煩的情緒,更何況一篇課文的重復不下三遍。由此可見,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溝”幾乎沒有,教師在授課時,不僅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信息溝”,還在無意識中加深了學生的厭倦情緒。近年來,我國外語教材進行了改革,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令人欣慰的改變,學生的厭倦情緒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弱,課堂積極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似乎有“喧賓奪主”的傾向
大多數(shù)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本末倒置,將自己置于教學中心,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溝”,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感。
教師備課時,經(jīng)常接觸到課本以外的課文,教師應注意多多收集這類材料。同時,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對于信息的掌握不同。因此,教師授課時,還要注意觀察學生對于課外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些信息對一些學生來說極為新奇,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卻爛熟于心,因此,教師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學生不適應的情況。教師在授課時,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進行各式各樣的討論,創(chuàng)造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建“信息溝”,教學成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應對自己的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讓學生把握主動權(quán),積極主動地學習。
以上幾點,充分反映了外語教學中“信息溝”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盡管厭學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并非只有“信息溝”的缺失。但是,“信息溝”的缺失,是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最主要的原因,教師應該充分重視這一問題,積極主動地克服這個問題,緩解學生的厭學情緒。問題就歸結(jié)在如何創(chuàng)建“信息溝”上了。
1.教師提倡學生在指導下進行自學
前面已經(jīng)說道,外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唯有學生對學習有了積極性,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學會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之間無意識地產(chǎn)生“信息溝”,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要大膽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讓學生把握學習的主動權(quán),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外語教師在授課時,采取了新穎的教學方法、多樣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堂氣氛也相對活躍。這一問題看似解決,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只重視口語交際的流利性,不考慮實際情況,導致了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最終的教學目的并未達到。
2.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提供“信息溝”
教師對外語詞匯的掌握十分熟練,可以在閑暇時間多看一些外語書籍、外語雜志、外語電影,聽一聽外語歌曲,不僅可以得到休息,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無形中也掌握了大量的課外信息。這些資料使教師與學生間產(chǎn)生“信息溝”,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這些信息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謹記一點,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溝”較深,教師在講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講究方式方法,耐心細致地對學生的不解之處進行講解。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教師也可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設置“信息溝”
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適當?shù)乜匆恍┩庹Z電影,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外語詞匯,同時還可以收集大量的課外信息。不同的學生喜歡的電影類型不同,這樣,學生之間的“信息溝”會大大拓展。課堂上,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信息以外語的方式轉(zhuǎn)述給其他同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fā)揮。又如,教師也可組織一些有趣的知識競賽,這樣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可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貢獻力量,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總之,作為外語教師,我們應當持之以恒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運用“信息溝”的原理。如果教師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溝”來克服外語教學中學生的厭倦情緒,外語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無疑問,“信息溝”的正確使用,是外語教學的一大福祉。
[1]張立巍.我國雙語教學的動因探究及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0(1).
[2]孫靖涵.論對外漢語教學與中華文化傳播[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3).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