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齊秦
第一次聽到齊秦的歌聲,是那首冷抒情色調的《夜夜夜夜》:“想問天你在哪里,我想問問我自己,一開始我聰明結束我聰明,聰明的幾乎的毀掉了我自己;想問天問大地,或者是迷信問問宿命,放棄所有拋下所有,讓我飄流在安靜的夜夜空里……”
那時,我上高一,同桌用隨聲聽插上小音箱,在班級里放著。彼時,課間十分鐘已結束。第二節(jié)課的上課鈴聲已響起,數(shù)學課,數(shù)學老師邢老師早已站在教室的門口。也許,聽到這首歌,他也已入了迷,直到這首歌放完,他才向我們喊道:上課。
“是齊秦的《夜夜夜夜》吧?”邢老師問?!笆堑?。”同桌答。“真好聽?!毙侠蠋燁^也不抬地自語道。
我的中學時代,大家經(jīng)濟實力較為有限,能有錢買個好一點的隨聲聽或者CD機已屬于小土豪級別。那時的手機還停留在摩托羅拉、諾基亞黑白版階段,普及尚屬神話。大部分同學只能花十元錢買一個盜版的隨聲聽,音質效果較差,兩元錢的盜版磁帶在隨聲聽里一放,就像走到了熱鬧的集市。自然,齊秦空靈的歌聲也蛻變成了鄉(xiāng)村大舞臺上三流歌手的豪邁嗓音。不過,能聽到《大約在冬季》《無情的雨無情的你》《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這些歌,還是比較幸福的。
上了大學后,我的口袋開始有了閑錢。而且,我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再加上平時寫一些稿子偶爾掙得的稿費。我決定買一個上檔次的CD機。于是,就有了那臺索尼D-E815,花了我八百大洋。對于那時的我來說,八百塊可是全部的家當了。摸摸自己干癟的口袋,又一咬牙,向同學借了一百塊買了齊秦的CD歌碟。
“輕輕地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拭去,漫漫長夜里,未來日子里,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聽到這如思如訴的歌聲,我的眼淚居然涌了出來。真的很美,歌聲美,音樂美,營造出來的畫面美。
也就是從這時起,我學會了唱齊秦的歌?!端寄钍且环N病》《袖手旁觀》《往事隨風》,更成了我在KTV必唱的曲目。齊秦的歌,不需要矯揉造作地去表演,不需要夸張的聲調,不需要獨特的改編,只需要用心去哼唱。用心,去向你愛的人傳達這一首首歌中所表達的含義,讓音符在你的靈魂之上,發(fā)出愛的節(jié)奏。
我喜歡在喧囂散盡的夜晚或者偶有鳥鳴的清晨,去聽那幾首經(jīng)典的曲目:《大約在冬季》《無情的雨無情的你》《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就像解藥,能散去我在這個城市所承受的孤獨,疲憊以及無奈。聽齊秦的歌,聽得熱淚盈眶,心緒難平,那是常有的事。
我的同學、同事總是喜歡八卦地談論齊秦的情史和感情經(jīng)歷,我卻對此絲毫不感興趣。我只是喜歡他的歌,間或喜歡他酷酷的外表和滄桑的面容。他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但是他的故事都融匯在了歌里。聽他的歌,也許是接近他心靈最好的方式。抑或,也是接近我自己內心最好的方式。
2014年,齊秦加入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導師組。那一年夏天的《中國好聲音》我一期沒落。我不是追星族,更談不上他的忠實粉絲。我沒有為他做過什么瘋狂的舉動,更沒有像我的同事那樣為了見他特意去機場等候。因為門票的價格太貴,我甚至都沒去看他的演唱會。但我喜歡齊秦的歌,發(fā)自內心地喜歡并且這么多年一直在學唱他的歌,卻是不爭的事實。
和我看過的那些名著,喜歡過的那些老電影,鐘愛過的那些電視劇一樣。齊秦的歌,是我生命中青春環(huán)節(jié)曾經(jīn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經(jīng)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迷戀過他。在共鳴的歌詞中,一起哭過。也許,每一個人喜歡一樣東西所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那份喜歡,卻是發(fā)自內心的。
我喜歡聽齊秦的歌,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我會一如既往地聽下去。用心去聽,用心去尋找那曲折的旋律和我生命的痛點相契合的部分。讓歌聲在生命中回旋、蕩漾。這是一份承諾,從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的。
傾聽雅尼
傾聽雅尼,傾聽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自然和弦。有一段時間,我失眠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于是,一到晚上我就會找出一大堆的輕音樂來聽,借此舒緩自己的緊張情緒,以便安然入眠。久石讓、喜多郎、班得瑞……直到遇見雅尼,直到遇見那首With an Orchid(《和蘭花在一起》)。只聽了一遍,心情如蘭花般舒展開帶笑的花蕾。再聽一遍,仿佛置身于一片綠色的田野,周圍是淡淡的蘭花清香。在這清芬的香氣中,我雙目微閉,漸漸進入夢鄉(xiāng)。
以后的每個夜晚,有了雅尼的陪伴,失眠漸漸好轉。Santorini(《圣托里尼》)、Within Attraction(《深深吸引》)、Nightingale(《夜鶯》)、One Man's Dream(《一個男人個夢想》)等曲目在我的手機里一遍又一遍地單曲循環(huán)著,仿佛它們就是治療失眠的良藥。旋律在心空飄蕩,音符在心間流淌,或激昂,或舒緩,或滋潤心田,或邁向遠方。難怪樂評人把雅尼稱作是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雅尼的音樂,就是生活中詩意與浪漫的結合,就是把人的心靈安放在舒適的環(huán)境里,去調試,去靜養(yǎng),讓心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我把With an Orchid推薦給正在上高中的妹妹聽,一曲聽完,她便嚷著要再聽一遍。“真的很好聽。就像走入了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天的陽光照耀著,清風徐徐吹過,露水凝結在草葉間,似落而又沒有落下。滿眼的綠色,滿眼的春光。蘭花綻放,素雅動人?!泵妹谜f著,我在聽著。音樂在空氣中流動著。電吉他、鋼琴、大提琴、小提琴,所有的樂器演奏竟是如此的和諧和美妙。只為一首樂曲而盡情釋放動人的旋律。
再切換到Nightingale。依舊是委婉、扣人心弦的基調。據(jù)說這首曲子是楊誠俊悲劇電影《破艙》的主題音樂。雅尼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來源于安徒生創(chuàng)作的童話,在這個童話中,一只不起眼的夜鶯的歌聲讓中國皇帝為之落淚,然而失去了自由的夜鶯不能自由地歌唱,于是悄悄地離開了。當皇帝重病的時候,夜鶯又返回來為皇帝歌唱(西方文學里的“夜鶯”意象,是悲傷的象征,相當于中國文學里的杜鵑。)這是一只渴望自由的夜鶯,又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夜鶯。整個曲子讓人安靜得想去尋覓那只善解人意的夜鶯。因為曲子注入了中國的元素,所以聽起來也是如臨其境。
在搜索引擎里找到一個雅尼1994年雅典衛(wèi)城音樂會的視頻,時長94分鐘。我是認認真真在電腦前聽完了這94分鐘。音樂之美,美得讓人心碎。雅尼說:“我的目標是用情感與人們溝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入音樂之中,音樂將會給聽眾帶來希望的撞擊?!币搽y怪雅尼的音樂有著穿透靈魂氣息的美。他是真正用心在傳導著音樂的力量,也是真正用心記下每一個有意義的音符,像陽光一樣,溫暖傾聽的心靈。
不經(jīng)意間,我的手機屏保換成了雅尼的照片。長發(fā)飄飄,帥氣迷人的男子。雅尼·克里索馬利斯,這個1954年出生于希臘卡拉馬塔(Kalamata)的美國人。和我父親的年齡相仿。他用音樂詮釋生活的美好,他用音樂照亮那些在夜的黑暗中迷失靈魂的人,比如失眠的我。傾聽雅尼,不論是你在失意時、得意時抑或在迷茫時、無助時,只需讓他的音樂在你的耳畔響起,生活的希望之光就會在你的眼前點亮。傾聽雅尼,跟著他和他的音樂一起去田野漫步,去河邊談心,在一種隨性的人生中抵達夢的彼岸。
歌聲如夢陳奕迅
午夜,歌聲響起:“我要穩(wěn)穩(wěn)的幸福,能抵擋失落的痛楚,一個人的路途,也不會孤獨。我要穩(wěn)穩(wěn)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長度,無論我身在何處,都不會迷途。我要穩(wěn)穩(wěn)的幸福,這是我想要的幸福?!标愞妊傅母杪?,在空氣中,總能讓人捕捉到震撼心靈的溫暖。
記得,第一次聽陳奕迅的歌,是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十年》。有一段時間,我的手機里歌曲存了刪,刪了存,但《十年》這首歌卻一直保留著。不僅喜歡這首歌如詩般的歌詞以及滄桑如歲月老人低訴般的曲調,更主要的是陳奕迅演唱時的深情以及他辨識度極高的嗓音。《十年》,是陳奕迅的《十年》,無人可以替代。
1974年出生的陳奕迅和我的叔叔同齡,一度被譽為華語流行音樂巨星張學友的接班人。事實上,他也在用作品回應別人對他的贊美?!稅矍楹艚修D移》《浮夸》《富士山下》等,每一首歌都深深烙下“陳奕迅”獨特的演唱風格。尤其是《愛情呼叫轉移》,是我單曲循環(huán)次數(shù)最多的歌。林夕的詞,Christopher Chak的曲,配上陳奕迅的演唱,“徘徊過多少櫥窗,住過多少旅館,才會覺得分離也并不冤枉。感情是用來瀏覽,還是用來珍藏,好讓日子天天都過得難忘……”當錯過了一段感情,期待著下一段感情的來臨時,陳奕迅的歌聲,讓你不得不相信著愛情的美好,就像一種希望,一縷曙光,在前方,讓人心生向往。
2012年央視春晚,陳奕迅和天后王菲聯(lián)袂奉獻了歌曲《因為愛情》。盡管在演唱時出現(xiàn)了“破音”的瑕疵,但還是唱出了久違的深情和愛的暖意。只有真正讀懂愛情的人,才會如此真誠地去詮釋這首歌所呈現(xiàn)的正能量。“給你一張過去的CD,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著你……”聽著這首歌,不知怎么的,很容易讓我聯(lián)想起他和徐濠縈吵吵鬧鬧的愛情。
陳奕迅入行不久即與徐濠縈相戀。陳奕迅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而徐濠縈出生在一個香港的市民家庭。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注定兩個人在磨合中會出現(xiàn)磕磕絆絆,爭吵在所難免。其實,徐濠縈也是我喜歡的演員,尤其是她在陳小春版《鹿鼎記》里扮演的方怡,演技絕對可以稱的上是實力派。兩個人的爭吵,一度讓陳奕迅去蘭桂坊的酒吧喝悶酒。
有一次居然碰上了楊千嬅。楊千嬅和陳奕迅私交甚好??吹嚼吓笥?,陳奕迅委屈地把心里的苦水全倒出來。楊千嬅開導他:“你們的文化背景本來就不同,當初你們就是被彼此的不同所吸引。好好想想吧,她還是原來那個人,當初你愛的那個人……”可謂一語點醒夢中人。正是有了這些生活中的感情糾纏,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愛情的來之不易。正是有了感情中的分分合合,才能體味到陳奕迅歌聲中的滄桑和無奈,以及作為一個男人對愛情的堅定和執(zhí)著。
2014年,我在嘉興現(xiàn)場看了陳奕迅的個人演唱會。和妻子一道。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歌星的個人演唱會。自然,也是在妻子的反復要求下,痛下的決心?,F(xiàn)場可謂爆滿。觀眾群情高漲,從始至終,都是一會兒小范圍的合唱,一會兒大合唱。但,陳奕迅,從第一首歌一直到結束,都是賣力地在唱,唱他歌聲中的愛情,唱他對愛情的理解和感悟。
“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淚,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聽著這熟悉的旋律,內心再也無法平靜。當情人淪為朋友,那份情,在歲月中,早已被時光打磨成無言的結局。而我們,在十年中,變得懂得珍惜,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陰,每一個人。
作者簡介:干宇,1991年生于湖北咸寧,現(xiàn)居杭州。自2007年執(zhí)筆至今,已在《芒種》《上海文學》《天津文學》《中國鐵路文藝》《蕭山日報》等發(fā)表作品百余篇,有作品被《詩選刊》《青年文摘》等選載。曾多次獲各類征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