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華
(吉林省通榆縣十花道學校)
我的課堂,學生做主
馬曉華
(吉林省通榆縣十花道學校)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語文課堂的生動與快樂;相信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課堂;做主;快樂;共同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學生單一的“訓練”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性喪失了,他們儼然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殊不知,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有靈性、有思想、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著名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說過,人的智力包括五個因子:“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幽默感”。毫無疑問,是傳統(tǒng)的課堂阻礙了學生智力的良好發(fā)展,更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巨大潛能!只有讓學生做主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有以下做法與同行分享!
《孔乙己》這篇文章時代久遠,現(xiàn)在的學生很難理解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加之魯迅先生的文章艱澀難懂,教學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孔乙己》這課時,我制作了一個音像視頻,模仿孔乙己的高大身材,身著又臟又破的長衫,對著代表“柜里”的講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看完后,有兩名學生當時站起來說:“老師,能讓我們倆試試表演一下這個環(huán)節(jié)嗎?”,我當時一愣,繼而笑著說:“可以??!”接著兩個孩子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有模有樣地表演起來,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形象逼真,逗得大家都笑起來了。課堂氣氛開始活躍。有的同學又問:“老師,孔乙己是干什么的?他真的有學問嗎?他后來怎么樣了?”于是,我因勢利導,讓孩子們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他們想知道的答案。通過閱讀、分析,學生有個共同的結(jié)論:孔乙己很慘,要是生在這個年代也就不會去偷,腿也不會被打折,也就不會死亡了,他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犧牲品,顯然這節(jié)課中學生是幸??鞓返?,因為他們成了課堂中的主人!
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總結(jié)時,我問道:“通過本節(jié)課你們知道了什么?”其中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學會了捕鳥”!我啞然!然后,馬上就有學生說:“老師,捕鳥是違法的行為”!我順勢問道,那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呢?學生便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yīng)該愛護它;鳥是大自然的生靈;我家養(yǎng)著百靈鳥;我會唱《丹頂鶴的故事》等等!丹頂鶴是我們家鄉(xiāng)向海的標志,我想臨時做一個愛護家鄉(xiāng)的教育也不錯,于是我讓這名學生唱一曲,隨著凄婉的歌聲的響起學生也一起跟著應(yīng)和,唱完后教室一片寂靜。我想孩子們是被歌曲里的故事打動了!突然一個原來比較淘氣的男孩說:“老師,我每年春季都打鳥,以后再也不打了!”還有的說“我們應(yīng)該向更多的人宣傳,不要打鳥”“我們應(yīng)該做一期保護鳥的海報,進行宣傳”等等!雖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精神實質(zhì)學生沒有談出來,但是通過學生偶然間生成的愛的意識,積極做宣傳的做法已經(jīng)足夠了!我想,學生對一種事物的愛心的喚醒往往比學會一些知識更重要!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暴露出學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而且也展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新成果。所以,教師在學習每一篇文章時,都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個性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shè)計想象自己就是學生中的一員,在讀到這樣的文章時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會有怎樣的思考?所以,教師在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多一份思考,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設(shè)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習課外現(xiàn)代文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時,在信中他回答了女兒的“什么是愛情”這個問題,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是美與力量,愛情是忠誠,愛情是心靈的追念,正確、理智地去理解愛情。在學完本課后,突然一個學生問到:“老師,您什么時候開始談戀愛的?您結(jié)婚多少年了?您又對愛情怎么理解的?”一時間,把我弄得不知所措,緩過神來笑著對他說:“我在22歲時開始談的,結(jié)婚21年了,孩子上了大學,我們一家三口過得很幸福?!毕抡n后,一個小男生悄悄跟在我的后面,當走出班級后,用小手扯了一下我的衣裳,我回過頭來用眼神看了看他,意思是有什么事嗎?孩子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我喜歡我們班一個女同學,每天腦子里想著都是她,學不進去,我是不是戀愛了?我這個是不是愛情?。俊蔽蚁肓艘幌?,于是反問:“通過這節(jié)課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嗎?”他點了點頭,后來我們聊了很多關(guān)于“愛情”的話題。再后來有一天,他找到我說,“老師,我真的懂了!”通過這件事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了這個年齡段(青春風暴期)的孩子該與之談心了。
我想,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要讓學生在這個場所里無拘無束地去學習,這樣才能達到“讓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去開辟一片原屬于他們的藍天,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吳鳳滿.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做主[J].都市家教月刊,2010(0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