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江蘇省蘇州市香雪海小學)
淺談數(shù)學課堂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陳亮
(江蘇省蘇州市香雪海小學)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課堂中最精彩,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過程。是師生間、生生間交流、溝通、思維碰撞的過程,也是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得到“四基”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在課堂上,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生之間知識、能力、經(jīng)歷、想法的不同,從而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突發(fā)”問題。如果教師能把握住這些“突發(fā)”問題,靈活高效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手段,那就將出現(xiàn)教學的“閃光點”,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形成美麗、生動的課堂。
充分預設;留下空間;質(zhì)疑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相互提升,能使教師達成課前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在學會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而在這樣一個復雜的交互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知識、能力、經(jīng)歷、想法的不同,隨時會出現(xiàn)教師在課前預設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此時教師要有效把握,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合理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從而使課堂獲得有效生成,課堂因此而美麗、高效。因此如何把握住和觸發(fā)有效的生成顯得極其重要,在此淺談本人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有效的生成是構(gòu)建在教學知識點、基于學生學習能力、有效的活動安排之上的。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對知識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水平、活動設計等進行充分的預設。因此,預設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三大方面:(1)對教學知識點要進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知識點及其前后聯(lián)系。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中的重、難點,圍繞目標、重難點來有序開展教學。分析教材的設計安排和用意,合理地進行例題改編和安排,組織安排好教學材料和媒體等;(2)學生預設。設計學生活動的方式方法,依據(jù)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活動,學生怎樣來活動?活動中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面對學生的情況教師如何合理引導?等,逐一進行充分預設。(3)輔助生成預設。有效生成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出現(xiàn)的,需要展現(xiàn)什么?安排什么活動?如何捕捉時機?才能有利于產(chǎn)生有效生成。同時也有層次之分,哪些需要適當引導?哪些需要加以延伸探究?都需要教師加以甄別,展現(xiàn)一定的教學機智。只有教師充分預設,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輕松面對課堂中的即時生成,也只有這樣才能排除無效生成,把握住有效生成。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一課時,根據(jù)學生對長方形的有效認識,利用多媒體把一個長方形簡單地“一推”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就這么一個“小動作”,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刺激,更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兩者關系進行有效的面積推導,也更有利于學生的互動生成。因此,我們在預設時,不能放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心、全面地進行預設,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
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都有所收獲和體會。然而,作為一個個體,學生的思維是不同的。觸發(fā)他們生成的條件和生成的結(jié)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能組織同一活動,要留給學生相對獨立的思考和活動空間,在互動活動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零碎獨立到有序統(tǒng)一。
如,在教學“一一列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展現(xiàn)畫面以配合文字: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木樁圍一個長方形羊圈,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我提出:請同學們?nèi)〕霰硎?米長的18根小棒來動手圍一圍。學生各自取出小棒進行圍,有的學生圍出了一種,有的學生圍出了好幾種。此時,學生的思維是零碎的、無序的、不全面的。于是,我把學生的圍法相應地進行展示,同時把無序狀態(tài)下的圍法進行整理,逐步把學生的思維由無序零碎狀態(tài)轉(zhuǎn)化到有序統(tǒng)一狀態(tài)下,并進一步交流這樣的策略及思考方法,進而通過列表一一列舉,深化學生的認識。
有效的質(zhì)疑是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活躍思維,進而促成有效生成的條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提問,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要在平靜中激起一層浪,要在疑惑時引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思考、生成。
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一課時有如下一個片段:有一天唐僧給孫悟空和豬八戒兩徒弟分西瓜。師傅分給兩徒弟每人一半,豬八戒說:“我胃口大,我要多分點?!睅煾敌χf:“好,這樣悟空分西瓜的二分之一,你分西瓜的四分之二怎么樣?”八戒咧咧嘴說:“我還要多點。”師傅想了想說:“好,你分西瓜的六分之三總可以了吧!”這時,八戒終于咧著嘴開懷地笑著說:“嗯嗯,我滿意了?!笨蓭煾岛臀蚩湛粗私涞臉幼有Φ酶_心。這時,學生也開始疑惑起來:這是為什么???甚至有學生更是覺得八戒分的多是該開心??!這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想想看,為什么師傅和悟空笑得更開心???”這樣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隨畫面的呈現(xiàn),立刻感悟到其實西瓜的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三是一樣多的,八戒并沒有占到什么便宜。同時也在自己心中質(zhì)疑為什么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三是一樣多的。學生都很興奮,想知道其中的道理,為后面的進一步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堂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一個預設和生成并存的過程,有效的生成是課堂的靈魂,賦予課堂以生命。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一分關注、多一分引導、多一分機智、多一分寬容,一定能使我們的課堂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1]李明高.課堂教學:不是完美無缺的圓[J].教學與管理,2004.
[2]鄧春梅.教育探索與實踐有效開展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7(04):5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