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玉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大學生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形式和載體研究
王滿玉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和社會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徑,可以為大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大環(huán)境打好基礎。大學生在高校社會實踐組織的領導下,在假期或課余時間,按照既定的目標計劃,進行有組織的社會實習實踐行動,已經在全國各高校日漸普遍。
1.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程理論基礎知識只是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猜想和途徑,若要在實際生活中對這些理論知識加以深化利用,就必須歷經實踐的錘煉。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可以拉近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距離,豐富知識素養(yǎng),鍛煉實干技能,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2.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想
在信息時代,高新科技產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的最核心競爭力,而創(chuàng)新能力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原動力。通過開展社會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大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
近些年來,在獨生子政策和父母離異現象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并提前體驗社會生活,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增進彼此的感情,此舉可以使大學生感受到生存的不易,使大學生多為他人考慮,養(yǎng)成謙讓的品質。
1.大學生普遍不重視社會實踐
大學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體驗者,直接決定了實踐成果的優(yōu)劣。實踐活動是大學課程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學生并不重視這一課程,在實踐中行為散漫,或是不服從統(tǒng)一管理。這種現象阻礙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
2.活動形式不豐富
當前高校開展的實踐活動以地方參觀、觀摩工廠專業(yè)為主,卻沒有讓學生融入實際的生產生活中,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一些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是走走形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不能收到實際成效。
3.資金支持不足
大學生實踐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的,但現階段實踐活動往往得不到學校的資金支持,還需要校內社會實踐部去外界公司企業(yè)拉得贊助機會。這就導致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不順利,也沒有對學生產生積極深入的影響。
針對現階段大學實踐活動中的缺陷,高校組織應從根本上加以重視,建立一個有規(guī)范標準可參照的活動運作模式,以確保活動流程順利進行。
1.建立系統(tǒng)的社會實踐模式
大學實踐活動以校園社會實踐部號召組織作為開端,至活動最終結束,其流程包含著許多細小繁雜的具體工作。如何將這些工作進行科學系統(tǒng)規(guī)劃,為社會實踐任務提供理論參考和方向指導,是社會實踐改革的首要工作。具體來說,將學生會、社會實踐部和校團委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通過集中商討和整體規(guī)劃,對活動目標、活動開展方式、活動進行范圍和具體實施辦法進行綜合評價。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團委部門要對實踐工作和每名大學生的表現進行監(jiān)督評價,并將這些統(tǒng)計數據打印成冊轉達給社會實踐部門,以供社會實踐最終成績評估參考。這種科學模式的建立,可以使活動有條有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興趣,使學生在實踐中收獲更多校園中學不到的東西。
2.創(chuàng)辦大學生實踐基地
大學為了更好地爭取社會和相關企業(yè)的支持,要積極開拓與社會群體組織聯(lián)絡的渠道,從而拓寬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具體工作領域。
某高校機電學院院長近年來接到了學校發(fā)布的名為“廣泛深入合作,拓寬實踐渠道”的學生社會實踐方式改革通知,為了使機電專業(yè)大學生從事與所學知識對口的社會生產工作,院長授命社會實踐部與當地知名機床制造企業(yè)取得聯(lián)系。社會實踐部長通過走訪,本著“雙贏互惠、共同發(fā)展”的原則,向企業(yè)管理者傳達了高校擬定在該地區(qū)創(chuàng)辦社會實習基地的計劃,希望得到企業(yè)的支持,開展全方面合作。經過雙方的不懈努力,達成了合作共識,建立了學校、實踐大學生與機床企業(yè)三位一體的實習基地,加強了學生的實干能力,也為機床廠輸送了大量的技術人才。
3.加大對社會實踐工作的資金投入
實踐活動需要基本的經費保障,對此校方應大力支持。學校可以廣泛爭取社會支持或直接投入一定資金,以支持社會實踐中的項目推廣、組織宣傳、行動保障等工作,從而增加參與實踐活動大學生的數量。在選擇項目種類和實踐地點之前,可以借助經費成立實踐項目研究組,對要開展的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并進一步篩選出最為適宜的項目,提高大學生實踐的實際效果。
4.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評估制度
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學校不能完全放手,應做好相應的宏觀把控工作,對具體活動進行約束。校方要制定健全合理的學時學分考核制度,將學生的實踐表現、工作水平、參與程度都納入考核評估體系中。與此同時,學校要嚴令各分院對實踐活動進行監(jiān)管,把社會實踐活動的舉辦加入年終學院工作評價中,從而提升學院對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
周健,陳強.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和形式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