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全體育 A李玲
Q:最近是在冬訓嗎?
A:對,我們的冬訓從十一月份開始,已經接近尾聲了。冬季訓練會比平時更精一點,這一年比賽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會在冬訓時集中得到改善。而且冬訓,也是一個體能儲備的重要階段。因為冬天的時間比較長,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對下一年比賽需要的技術動作進行全面改進,所以冬訓是比較重要的。
Q:你在這次冬訓最主要的任務有哪些?
A:首先是技術上,主要是針對一些小細節(jié),一直反正強調的就是我的起跳問題,起跳不好的時候居多,所以希望這一劣勢可以得到改善。再一個就是希望體能能得到一個提升,因為我的個子很高,速度提上來后,自身的能力就無法支撐。體能改善之后,技術上的提高才可以明顯的體現(xiàn)出來。這次我的步點拉長了,從14步拉長到16步,可能會更長,這樣的改變可以提高速度。
Q:今年的冬訓更為重要,因為明年就是里約了,面對備戰(zhàn)最后一個周期,作為亞洲紀錄的保持著,壓力會很大嗎?
A:反而,因為這些年的厲練,我覺得壓力沒有以前那么大。剛出來比賽的時候,會很緊張,慢慢成長了之后,自己對比賽有了掌控,也很清楚自己所缺的是什么,包括比賽時候的調控要比以前好很多,所以現(xiàn)在來說,較之前或者上兩屆奧運會來比,反而更不緊張一些。
Q:你現(xiàn)在的成績,可以進入到奧運會決賽嗎?
A:現(xiàn)在的話,是可以進的,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從2013年之后,我對比賽、所從事的撐桿跳項目以及自身的認識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所以如果按照正常成績來說,進入里約奧運會的決賽肯定是沒有問題。我現(xiàn)在希望的,是進決賽之后的表現(xiàn)?,F(xiàn)在呢,最難的可能是創(chuàng)造一個特別好的名次。
Q:為什么突破的節(jié)點是2013年,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
A:其實并不是把2013年當做了轉折點。從2001年到2013年,我練習撐桿跳已經差不多有11年,這期間,經歷了許多不如意,包括一些世錦賽以及2008年和2012年的奧運會,基本上大賽我都一直在參加,但都沒有取得一個讓我特別滿意的成績??赡芙涍^時間的積累,從量變到質量,2013年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那之后就慢慢就覺得自己更成熟了,即使之后的比賽或是訓練沒有達到特別理想的狀態(tài),也不會象以前那么毛燥,不是那么手忙腳亂,變得比較沉穩(wěn)了。
Q:什么時候第一次有要去參加奧動會的想法?
A:從練體育的第一天就開始有這個想法,2001年剛練體育,一開始接觸的是撐竿跳,還沒有開始跳之前,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項目的世界記錄。沒多久之后,北京申奧成功了,那個時候就想,我要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想去打破世界記錄。小時候總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特別敢想。
Q:小時候的這份自信來自于哪里?自身的條件非常好嗎?
A:其實剛開始練撐竿跳的時候,人小沒那個概念,當時我還天真地以為,當時的世界紀錄4.81米并不高。我一直都比較好強,再加上媽媽一直鼓勵我,說只要你想做,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就一定行,所以比較敢想。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個子特別高,在隊伍里挺明顯的,可能會有較多的關注在我身上。其實慢慢對這項目了解之后,我現(xiàn)在的身高反而成為了劣勢,能跳出來,確實需要教練更多的付出。
Q:12歲才開始練跳高,入行算是比較晚了吧?
A:其實對于田徑來說,還算正常。因為爸媽都是搞體育的,我小時候又高又瘦,為了讓我的體質可以跟上,媽媽在鍛煉方面管得很嚴,我的訓練量基本會保持在一定水平,所以差的不是很多。
Q:一入行就是在北體練習撐桿跳,當時是一個怎樣的機遇呢?
A:小時候爸爸媽媽的同事都會說,閨女個子挺高的,不練體育挺可惜的。也是一個巧合,我現(xiàn)在的教練周鐵名老師認識我們教育局的朱老師,搭了個線就讓我來北京看一看。我來了以后,對學校、教練印象都很好,所以就留下練了,沒走什么彎路。
Q:沒走彎路其實也有艱難的地方,少小離家,加上之前沒有正規(guī)的訓練,剛開始應該很難吧?
A:剛開始會特別想家,可是媽媽基本每月都會過來,漸漸熟悉了,有了很多小伙伴,就好了。小時候因為要打基礎,所以會練的多一些,每天都要出早操,但是心里也知道,想出成績,就得能吃苦,所以也沒覺得很艱難。
Q:2007年的全國田徑大獎賽上以超過奧運B標的成績奪冠,可以說你用七年的沉寂去趕超他人嗎?
A:12歲的時候,我的身高已經一米八了,但身體很軟,有很多動作都沒辦法做,所以教練和我在基本動作上花費的心思比較多,基礎也就打得比較牢靠,就舉桿的動作,我就做了好多年,直到現(xiàn)在,實際上也在一直在做?;竟Υ蚶沃?,去做動作的時候,完成度會比較高,成績提高的就會很快了。我之前一直沒有參加過省運會或者其他比賽,剛開始就參加全國性質的比賽,之后每年都是以十五公分的成績嗖嗖往上漲。到2008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跳到了4米45,達到了奧運A標。
Q:可以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預選賽,算是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吧?當時的心情是什么?
A:其實沒有很興奮,更多的是如釋重負吧。因為如果要參加奧運會的話,要提前一年或半年開始達標。2008年剛剛開始,我給自己定的任務就是必須把年初的比賽比好,盡量多大標,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奧運會之前的所有訓練會特別刻苦,經常手上連磨七個泡,那時候就想一定不能偷懶,累了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好好完成,支撐我扛過一切艱辛的動力,就是參加北京奧運會。第一場室內比賽時,4米45達標了,那個時候就特別開心,覺得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可以參加奧運會了,但是為了確保這個名額,我盡量讓自己達更多的標??赡苁侵暗南铱嚨锰o了,年紀也小,心態(tài)各方面都不成熟,好不容易等到奧運會,腰又傷了,所以成績不是很理想。
Q:看過你早期比賽的視頻,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即使是一個很普遍的高度,只要第一跳沒過,接下來就很難跳過了,這是心態(tài)問題嗎?
A:早期的時候,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第一次不過之后,我就特別慌,一直在想怎么辦,下一跳如果還不過怎么辦,就會過不去了。現(xiàn)在比賽臨場能力比以前強很多,會努力找尋自己哪兒出現(xiàn)了問題,怎么去調整過來,這也是一種成熟吧。
Q: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又一次止步預選賽,這次的心態(tài)就不一樣了吧?
A:后面這幾年的大賽,包括倫敦奧運會的失利,對我的沖擊還是挺大的。去倫敦前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因為2010年我破了亞洲紀錄,獲得了亞運會冠軍。但是因為教練不在身邊,當時依賴心態(tài)比較重,再加上自我的調控也不是特別好,還是離決賽差了一步。倫敦奧運會還是蠻可惜的,因為在決賽中,4米45或者50就可以拿到第六名的成績。2012年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無助,我一直跟自己說,如果現(xiàn)在崩潰,一直這樣消沉下去,肯定就好不了了,慢慢就想開了,其實這就是成長了。
Q:那時候可以說是你的迷茫期嗎?
A:其實我的低谷期挺多的,我現(xiàn)在會不斷地反思,早期的時候,我也是有過很多的磕磕絆絆,才達到了成績比較好的階段,之后又經歷了這些大賽的打擊,才會變得成熟。
Q:每個階段都會給自己找一個支柱目標嗎?
A:我對自己的要求總在不斷提升,周圍的人都說,不要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完成了一個目標,再去打算下一個,慢慢來。但我就是,還沒有徹底做完這件事情的時候,就開始想下一步我要干什么了,所以有的時候心特別累。
Q:你現(xiàn)在是亞洲紀錄的保持者,你說過自己下一個目標是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
A:對,我現(xiàn)在的紀錄是4米66。冬訓這么辛苦的動力,就是里約奧運會,如果跳的不錯的話,我自己的紀錄肯定會被刷新。跟世界優(yōu)秀的運動員同場競技,每個運動員都會有超越對手的想法,但是你在超越別人的同時,肯定要首先超越自己設定的目標。
Q:那作為亞洲最強者,跟世界頂級運動員的差距在哪兒?
A:就我自己而言,首先是體能,因為人種不同,每個人的條件也不同,他們的體能優(yōu)勢要大我很多,能量比我大;再一個是技術,因為有足夠的能量,她們動作的發(fā)力要比我足,我可能缺在這里。但是,因為我的身高比較高,如果能把自己完全立住了,再借助桿的彈性,會有趕上他們的那一天。
Q:你的偶像是伊辛巴耶娃,是因為她是撐桿跳的霸主,所以才視為偶像嗎?
A:這個肯定是成為偶像的原因之一,我覺得她對自己的調控特別好,一直不停歇,再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創(chuàng)造一個更強的自己。
Q:印象最深的比賽是哪場?
A:最開心、最欣慰的比賽,是2013年沈陽全動會,那次是我第一次打破亞洲紀錄。我第一次比全運會是在2009年,那年全國的比賽我基本都拿到了冠軍,只有全運會是第三名,當時對我的打擊是很大的。而且我自己一直認為,全運會是所有大賽的起點,只有先獲得全國冠軍,才能繼續(xù)下一步的亞洲冠軍、世界冠軍。在跳過4米50后,冠軍已經確保了,之后的高度我都是以特別放松自如的狀態(tài)去跳,所以那次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跳過了4米65。
Q:最近最辛苦的時期是什么時候?
A:我覺得備戰(zhàn)北京世錦賽的那段時間,比奧運會前還緊張,因為畢竟是家門口的比賽。剛開始的時候特別緊張,但越臨近比賽,那種緊張感就轉變成開心了。終于等到這一天了,在之前那么長時間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都是為了它。
Q:當時的目標是什么?
A:之前,我希望自己能夠刷新中國選手在世錦賽的名次,當時咱們國家在世錦賽的最好成績是第五名,我希望可以沖到前五,如果運氣好的話,再往上走走也是可能的。但計劃跟不上變化,賽前我有點中暑,臨近比賽藥檢會比較嚴,所以不能吃藥,只能采取中醫(yī)的一些治療方法,一個小時內,刮痧、扎針、撥罐同時進行,雖然很快恢復了,但是體力有點下降。
Q:因為外貌優(yōu)勢,北京世錦賽之后你被封為女神,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A:我屬于別人對我的認可多,信心就會變強的類型,因為不能辜負大家對你的鼓勵和付出,所以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我其實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即使是異地作戰(zhàn),我們在田徑場上也不是特別具有優(yōu)勢,但因為有大家的鼓勵,讓我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推著我向前。
Q:你的學業(yè)已經結束了嗎?
A:對,我是2014年北體大運動訓練學研究生畢業(yè),留校在體院教研室當老師。我呢,是比較幸運的,基本上沒有偏離我的專業(yè),包括本科跟研究生,一直都是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上,確實這個專業(yè)對我的訓練幫助特別大,就是挺感恩的,包括我的碩士論文也是寫的我自己。其實我挺想讀博士的,我給自己列了一個小表,就是我這一生要做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希望更好地深造自己。
Q:那個小表里還有什么是正在實現(xiàn)的?
A:還有就是學會一種樂器,有一次無意間跟我媽在商場里逛,看到一家樂器行,就進去問一問,里面的老師說古箏比較好學,我就決定試試,其實也好久沒有練了。
Q:最近在看什么書?
A:我剛看完《人生不設限》,就是澳大利亞天生沒有四肢的尼克·胡哲寫的,我覺得他的人生態(tài)度特別樂觀,比較我訓練時的那種疲憊,就覺得根本不算什么,慢慢地感覺生活還是很樂觀的。我有時候會想,如果缺少了四肢,我可能會很低落,但他卻以這樣的角度,讓大家了解生活中更加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