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龍,李 昕,劉 龍,楊宏偉,范連慧
(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泌尿外科,遼寧 沈陽 110840)
?
腎移植術后早期蛋白尿對移植腎功能影響的回顧分析
何龍,李昕,劉龍,楊宏偉,范連慧
(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泌尿外科,遼寧 沈陽110840)
摘要:目的探討腎移植術后早期蛋白尿對移植腎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50例術后出現蛋白尿的腎移植患者,同時選取一般情況無差異的50例腎移植患者設立對照組。觀察血肌酐變化情況,以及移植腎存活情況。結果尿蛋白陽性組的血肌酐升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移植腎存活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腎移植術后早期蛋白尿是移植腎功能的重要影響因子。
關鍵詞:腎移植;蛋白尿;腎功能
腎移植是治療尿毒癥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技術的進步,腎移植受者的近期存活率明顯改善,但其遠期存活率并不理想。受者遠期移植腎失功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移植物腎病,引起慢性移植物腎病的原因之一就是蛋白尿。對于移植晚期蛋白尿與移植腎功能的關系研究較多。而移植早期出現的移植腎的蛋白尿與移植腎功能之間的關系,還不是很清楚。本文選取早期出現蛋白尿的50例腎移植患者,研究其與遠期移植腎功能的關系,旨在早期預防及治療蛋白尿,提高移植腎受者的遠期存活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間共計入選50例術后3月內出現蛋白尿的受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38.9±11.1)歲。此50例受者,術前均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血液透析時間為(12.6±10.8)個月;術后3個月時連續(xù)3 d行24 h尿蛋白定量監(jiān)測,取其平均值作為術后3月時患者的尿蛋白指標,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0.3 g,判定為尿蛋白陽性,50例患者術后尿蛋白水平(0.71±0.42)g。50例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為:環(huán)孢素+嗎替麥考酚酯+潑尼松。同時,選取50例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血液透析時間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的,術后3個月時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0.3 g的腎移植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觀察。
1.2觀察指標血清肌酐值變化率=(觀察終點血肌酐值-觀察起點血肌酐值)/觀察起點血肌酐值×100%。全部觀察時間為48個月,觀察48個月時間點帶功存活的患者血清肌酐變化率,以及移植腎失功情況。
1.3統(tǒng)計學方法全部數據使用SPSS17.0進行處理。兩組血肌酐變化率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兩組移植腎失功情況(移植腎存活情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進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血清肌酐變化率比較觀察組帶功存活患者的腎功血肌酐水平升高,平均血肌酐變化率為7.41%,對照組平均血肌酐變化率為2.27%(表1、圖1),兩組比較數據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48個月后尿蛋白陽性組的血肌酐水平改變更明顯。
±s)
2.2移植腎存活情況進行生存分析觀察48個月,尿蛋白陽性組共有19例移植腎失敗,尿蛋白陰性組共有7例失敗,兩組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圖2),說明尿蛋白陽性可能提示移植腎易更早發(fā)生失敗。
圖2 兩組觀察48個月后移植腎存活情況
3討論
蛋白尿是腎移植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腎移植術后1年蛋白尿的發(fā)生率在11%~45%之間[1-2]。引起蛋白尿的主要機制有兩個:由于缺血再灌注損傷、排斥或藥物毒性引起近端小管細胞損傷,導致小分子蛋白不能完全重吸收;新發(fā)或復發(fā)的腎小球腎炎、移植物腎小球病、慢性排斥或CNI中毒引起腎小球屏障的破壞,使白蛋白或大分子蛋白的排出增加。與無蛋白尿的患者相比,蛋白陽性患者人/腎存活率較低,同時可能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故長期存活率也隨之下降[3-4]。蛋白尿的數量是移植腎功能的可靠預測標志[5]。
一項大規(guī)模的研究結果顯示,對于477例術后3個月內出現蛋白尿的的病例進行了隨訪,分析了他們5年移植腎失功比率,移植腎帶功死亡數,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例數,以及GFR的變化情況,采用COX生存分析法研究尿蛋白對各種觀察結局的影響,發(fā)現尿蛋白升高的程度與法神移植腎失功及GFR惡化的比率正相關,同時也顯示出較高的心血管事件和帶功死亡事件的發(fā)生率,提示了早期蛋白尿(3個月或1年內)是一個腎移植術后預后的重要風險因子[6]。另一項報道,對925例腎移植術后患者進行觀察,發(fā)現術后1年內,24 h尿蛋白大于200 mg的病例,體內提示排斥發(fā)生的免疫因子異常增多,移植腎失功比率增高,相比對照組,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項研究的結果提示,術后尿蛋白定量測定大于200 mg/24 h,可能提示了更差的預后情況[7]。
蛋白尿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和途徑導致移植腎功能下降,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小管超負荷及誘導促炎癥反應等。暴露在高蛋白環(huán)境中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可以上調內皮素-1,白介素-8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等細胞因子,促進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向腎間質浸潤,這些因子的激活或上調是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尿蛋白濃度升高可以導致近小管細胞釋放內皮素-1。內皮素-1可以增加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的收縮,降低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血流量,導致腎間質缺血和纖維化[8-9]。
對于腎移植術后蛋白尿的治療,與普通腎病中蛋白尿的治療大致相同,目前比較受到推崇和認可的主要是應用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轉換酶受體拮抗劑的治療,已經在臨床上對蛋白尿的控制起到了較好的效果[10]。羥苯磺酸鈣是一種微血管保護劑, 對腎移植術后患者的蛋白尿能起到顯著改善的作用[11]。此外,雷公藤多苷在長期臨床應用中也被證明具有明確的改善蛋白尿的作用,特別是對某些免疫抑制劑引起的蛋白尿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12-13]。但更重要的在于預防、監(jiān)控,早期發(fā)現,早期干預,如對于高?;颊弑M量減少mTOR抑制劑類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本研究中,我們選取了50例術后早期出現蛋白的腎移植患者的病例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腎移植術后早期(3個月內)出現蛋白尿的患者,其血肌酐升高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在觀察期內(48個月)其移植腎存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早期移植術后早期蛋白尿,是一個判斷預后的重要風險因子。一般在移植早期即出現蛋白尿,可能提示了遠期腎功能不良,還可能存在較高的移植腎丟失率。故病人如在常規(guī)復查中出現了蛋白尿,即提示了病例需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并予以有效的干預,如應用對癥治療的藥物,同時避免使用易引起蛋白尿的藥物,如mTOR抑制劑等,并且此類患者不宜過快的減少激素用量或停用激素。引起移植術后蛋白尿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原發(fā)病因素,亦有術后急性排斥的因素等,明確相關因素還需要進行多因素的分析。術后蛋白尿對預后的多因素分析研究,也有利于更加明確蛋白尿對預后的預測作用,并有可能得出有效的控制手段,這些都需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Knoll GA.Proteinuria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prevalence, prognosis,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9,54(6):1131-1144.
[2]Sancho A,Gavela E,Avila A,et al.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for proteinuria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7,39(7):2145-2147.
[3]鈕麗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生化指標關系的研究[J].安徽醫(yī)藥, 2014,18(12): 2279-2282.
[4]鄭忠毓,崔吉.腎功能和尿蛋白對超高齡人群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4,18(5): 959 -961.
[5]Ponticelli C,Graziani G.Proteinuria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International,2012,25(9):909-917.
[6]Cherukuri A, Welberry-Smith MP, Tattersall JE, 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arly proteinuria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ation,2010,89(2):200-207.
[7]Djamali A, Samaniego M, Torrealba J, et al.Increase in proteinuria >200 mg/g after late rej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graft survival[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0,25(4):1300-1306.
[8]Hancock WW,Wang L, Ye Q, et al.Chem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s markers of allograft rejection and targets for immunosuppression[J].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2003,15(5):479-486.
[9]Ojo AO.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their prevention[J].Transplantation, 2006,82(5):603-611.
[10] Jennings DL,Taber DJ.Use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s within the first eight to twelve week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J].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08,42(1):116-120.
[11] 王鎖剛,王光策,張纏,等.羥苯磺酸鈣在腎移植后蛋白尿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14,33(9): 649-652.
[12] 楊軍,王振興,武小桐.地黃葉總苷膠囊聯(lián)合低劑量雷公藤多苷治療腎移植術后蛋白尿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14(5): 656-658.
[13] 季曙明,倪雪峰,李雪,等.雷公藤多甙治療腎移植后西羅莫司相關蛋白尿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4): 380-384.
收稿日期:(2015-10-17,修回日期:2015-12-09)
通信作者:范連慧,男,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器官移植,E-mail:fanlianhui1@163.com
基金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 2013020221)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