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大連電子學校 遼寧大連 116000)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實驗教學建設研究
王 軍
(大連電子學校 遼寧大連 116000)
計算網絡的興起,使很多學校都增設了計算機網絡專業(yè),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能夠熟悉計算機基礎課程,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了解計算機應用。但目前,我國一些學校的計算機技術教學落后,過于重視書本知識,使學生缺乏實際的培訓,很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使得教學效果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文章以計算機網絡為主體,進行簡單的闡述。
高職院校 計算機網絡專業(yè) 教學實驗 探討研究
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學校中的一門課程,計算機課程的開設,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技術性人才。但從目前形勢上看,教學一直沒有顯著的效果,學生對于計算機網絡也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而其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實踐和理論沒有較好的結合。計算機技術需要實際操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讓學生真正的了解計算機網絡。[1]
1.過于重視理論知識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全部精力放在書本理論知識上。但由于計算機網絡在操作上有著較高的難度,相比其它課程教學,計算機有著其不同性。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有著較多的軟件系統(tǒng)和繁瑣的操作,在教學時,學生一旦落下哪一步程序的操作,就很難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促使整節(jié)教學課程失去其意義所在。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灌輸給學生知識,使得學生沒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對于這種問題的出現,教師經常會根據教學任務,制定教學計劃,為了教學而教學,未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計算機網絡是一種概念性較強的技術,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以學生的角度制定,并依據學生課堂狀態(tài),適當的變換教學內容。[2]
2.學生基礎差
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學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全日制高中下來的學生,第二種是技術學校的學生。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不一,有些學生有計算機基礎,有些學生根本不了解計算機應用,所以,在制定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多照顧學生們的感受。而有計算機基礎的學生,進行重復的學習,會感覺到厭煩,沒有對新知識的渴望;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一些抽象性的東西,使學生學習掌握有些困難,會降低學生的自信,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大,導致教學效率低。[3]
3.缺乏實踐操作
計算機是一項操作性較高的技術,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忽略實踐操作,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進行結合,才能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熟練的操作,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有計算機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實際計算機操作,以鞏固計算機知識;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則要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講解,當基礎知識掌握了之后,再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一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就會一致,教師就能夠節(jié)省教學時間,進行下一步教學。[4]
1.教學內容革新
學校開設計算機網絡課程,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目的,也應該是這樣。不僅要注重專業(yè)性,更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樣才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社會上更容易立足,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具有應用性,學生學習計算機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能夠取得優(yōu)異成績,學習計算機是為了今后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梢?,制定教學時要增添一些具有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概念知識適當減少。如今,計算機在人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很多工作內容也是依靠計算機完成的,因此,要想使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革新,這對于教師而言,更是一種挑戰(zhàn),但從學生的角度著想,是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學習最多知識的有效途徑。
2.提倡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在很早以前,有國外的教育專家就發(fā)現,任何一個學生的潛力都是無限的,是需要挖掘的,可能是學生的性格、思維的不同,在每一個環(huán)境下,都會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從此,這一發(fā)現被列為教育領域的研究課題,有的專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結合,強調其主觀能動性,這種課題被教育家稱為項目驅動。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不同,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而驅動教學則是以實踐教學為主體,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以學生的個人能力為參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5]
3.教學實驗研究
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分為:實例實驗、論證實驗、實際操作實驗、總和實驗、設計實驗、以及討論實驗,這幾項實驗中,前三項實驗均是實驗教學的基礎,是研究基本技術的基礎;而后幾種實驗,是高級技術研究。論證實驗和實際操作實驗全部是根據指導書進行的,再根據教師的分析和學生實踐,這是指導書中必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類似這種復雜的實驗,是需要在形式上反復的實驗研究。
計算機網絡教學是一個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和計算機基礎。據目前形勢而言,各高職院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逐漸在完善,盡最大能力的為國家培養(yǎng)計算機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因為只有這樣我國的計算機技術才能向更深層次研究、開發(fā)。
[1]劉靖.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9).
[2]王波,王曉峰.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以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高師理科學刊.2016(03).
[3]王東,遲恩宇,蘇東梅.高職設置四年制技術本科的研究與探索——以長職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為例[J].今日中國論壇.2013(19).
[4]別文群.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與電信.2013(1).
[5]薛東瑩.技能大賽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教學的促進[J].新課程學習(中).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