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 劉 華
?
潤物無聲:把學生領進中國畫的藝術殿堂
——小學美術水墨畫欣賞教學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 劉 華
【摘要】水墨畫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繪畫形式。學習水墨畫有利于促進少兒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與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現(xiàn)代少兒美術教育中,水墨畫的學習已越來越受重視和歡迎。從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欣賞能力的基礎出發(fā),美術欣賞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喜歡中國水墨畫的興趣和情感;要逐步引導學生懂得中國水墨畫的表現(xiàn)手法,掌握欣賞畫作的門道,把學生領進中國水墨畫的藝術殿堂。
【關鍵詞】小學美術中國水墨畫欣賞教學
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是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chuàng)造力在視覺藝術領域最集中的表現(xiàn),在世界美術藝苑中獨樹一幟。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和驕傲。讓學生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產生審美的悟性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是情感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中國畫的內容入手,選擇故事性強的作品進行欣賞。內容的欣賞,通俗地說是“講故事”,嚴格地講是文學性欣賞,與美術作品更強調視覺形式欣賞還是有距離的,但對于初步接觸中國畫的學生來說,卻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作品內容的欣賞(聽故事),抓住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把學生牢牢吸引到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可以直觀、具體、真實地建立起對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一幅抽象的作品在學生面前變的鮮活生動起來。如《柳牛圖》是齊白石老先生創(chuàng)作的充滿對童年生活的深情回憶和無限眷戀的作品。在欣賞這幅作品時,我將白石老人的生活經歷編成小故事,“從普通木匠到藝術大師”“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講給學生聽,告訴他們這樣一個道理,齊白石筆下那些游動的蝦、橫行的蟹、彈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雞和我們教材中那蹣跚的水牛等,都是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從而啟發(fā)學生向齊白石學習,一生不斷追求藝術探索之路;學習他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永葆青春的藝術視角;學習他不斷創(chuàng)新、意境高遠、詩書畫印樣樣精通的藝術風格及成就?!讹L雨雞鳴》圖是徐悲鴻1937年創(chuàng)作的,畫面表現(xiàn)了一只站在巖石上的雄雞,激昂地高聲鳴叫,畫家喻意喚起人民覺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達了畫家對祖國的深情,對正義的伸張,對光明的向往。徐悲鴻 1943年創(chuàng)作的《會獅東京》一畫,表現(xiàn)群獅將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為使學生加深對畫的理解和印象,再襯以徐悲鴻事跡簡介:徐先生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積極投入到民族救亡運動中,以自己的畫作在國外展售,支援祖國人民抗日,救濟祖國受苦受難的人民,使學生看其畫、聞其人,倍感親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風眠創(chuàng)作的《萬山紅遍》、《秋》,以中國畫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鮮明地再現(xiàn)出秋色之美,濃郁醇厚且明艷誘人。
中國畫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僅僅因為其歷史的深厚久遠,更因為它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尤其是中國畫水墨渲染的視覺效果,幾乎是語言無法傳達的。如果能在講到這些知識點時穿插幾個小游戲,生動而又直觀地將知識點通過游戲浸潤學生于無意識之中,能起到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獨特的水墨滲化效果,我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發(fā)給他們若干張繪畫用紙,其中有生宣紙、熟宣紙、鉛畫紙等,事先并不告訴學生各種紙張的不同,然后讓學生用干濕不同的墨色在紙上任意揮寫。這時不同的繪畫材料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學生直接體驗的基礎上,我將有代表性的“作品”收集起來,和學生共同討論,總結出帶有典型性的知識要點。并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給予獎勵——一張生宣紙。
筆墨形式是中國畫藝術的精髓,是中國特有的視覺藝術形式。中國畫是非常講究筆墨的,欣賞中國畫也必須懂得筆墨和看懂筆墨。一般說來,用筆就是指線條,線條是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線條不僅用來表現(xiàn)物體的輪廓,也用來表現(xiàn)物體的質感和明暗,因此,中國畫線條的變化是很豐富的。中國畫線條的豐富變化,緣于特殊工具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比如,中國畫從執(zhí)筆到運筆都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式規(guī)范,形成了以自然有力、變化靈動、蒼老滋潤、松靈凝煉、剛柔相濟、巧拙互參的審美取向。用墨就是用色,主要目的是表現(xiàn)物體的色彩、深淺等。墨雖然是黑的,但調以不同的水分,就會產生不同濃淡變化,中國畫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是指“焦、重、濃、淡、清”五種深淺不同的墨色,故說“墨即是色”,用墨要有濃淡干濕,變化豐富,使畫面氣韻生動,產生中國畫特有的奇妙韻味。中國畫因講究筆墨,所以欣賞中國畫,就要看它的筆墨表現(xiàn)。具備一定的筆墨欣賞能力,就成為提高中國畫欣賞水平的一個必要條件。筆墨是融會在中國畫之中的,多比較、多觀察是提高筆墨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者以為根據條件舉辦中國畫展覽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筆墨特點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展示,通過美展相互切磋、交流,對提高學生中國畫欣賞能力、增強自信心及建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很有幫助。
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畫的情感,是欣賞教學的起點;懂得中國畫的表現(xiàn)形式,由表及里地把握畫作的內容和神韻,是欣賞教學的重點。把學生領進中國畫的藝術殿堂,是每一個小學美術教師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