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樂
(十堰市科技學校 湖北丹江口 442700)
淺析劉邦的人才來源及作用
宋家樂
(十堰市科技學校 湖北丹江口 442700)
劉邦身為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于亂世中崛起,誅殺暴秦,抵抗強敵,最終傲視群雄,吞并天下,登天子之位。雖是時勢所然,但也與劉邦對人才的正確使用關系甚密,當然其麾下的人才之來源亦不盡相同,作用亦非凡。
劉邦 人才 來源 作用
劉邦能成就大業(yè),因素固然很多,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其對人才的使用,既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也能揚長避短,兼容并包。不論身份、地位貴賤高低,能為其所用者,盡可能納入自己陣營之中,且能一視同仁。造就了猛將如林、謀臣如云,天下豪杰趨之若鶩、爭相附之的局面。真可謂用人不拘一格,致使人才濟濟。那么其人才的來源也理應相當廣泛,筆者欲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述之,并對相關人才所起的作用加以略述。
劉邦出生在沛縣豐邑中陽里,直到他47歲,一直生活于此。他的交際也以此地人士為主。所以在劉邦的諸多人才組成的團隊當中,來自沛豐集團人才的數(shù)量十分可觀且作用非凡。
比如有“漢初三杰”之一之稱的蕭何,劉邦曾給予“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1]的高度評價。足見蕭何在劉邦心目的地位,當然有此贊譽與蕭何所做的貢獻有關。想當年劉邦作為平民和官吏都接受過蕭何的資助,以至于劉邦起兵反秦,攻下咸陽,諸位將領爭先恐后搶分財寶,唯有蕭何先入秦宮取丞相和御史所掌管的律令圖書加以保存,為劉邦“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2]提供詳實資料。此后又不辭而別劉邦,夜追韓信,為劉邦求得“國士無雙”[3]的將才。楚漢戰(zhàn)爭劉邦項羽對壘滎陽數(shù)年,蕭何不辭勞苦從關中轉運糧草,為劉邦鞏固關中、提高前線將士士氣提供堅強保障。后來計除韓信,同時為劉邦平叛英布捐獻家財以充軍費,留守京城穩(wěn)固后方,更重要的是晚年為國家的穩(wěn)定再添新功,不計前嫌,病重之時推薦曹參為相。屢立大功。
與劉邦相識于都市民間并追隨他的奇士有張良等人。
張良,韓國人。秦末大亂,于留縣遇劉邦。而后歸附之。數(shù)次以《太公兵法》獻計劉邦,深得其賞。從劉邦攻宛城。進武關。用謀攻秦軍。戰(zhàn)藍田,敗秦軍。達咸陽,子嬰降沛公。沛公入秦宮,見財寶、美女無數(shù),遂起長居之意,張良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4]之言勸其還軍霸上。于鴻門借與項伯之緣出謀救沛公。又以所賜之金獻于項伯,為劉邦得漢中之地。后用“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急?!盵5]奉勸漢王劉邦。隨漢王東攻彭城,薦英布、彭越以答漢王之問并獻滅楚大計。力勸漢王授韓信齊王信印并親自使齊。兵困固陵,劉邦以張良之計促使韓信、彭越率軍而至,共滅項籍,隨后建漢。為劉邦立下奇功。高帝行封臣之事,依張良言及時封賞將領雍齒,解除部將疑慮,利于國家穩(wěn)定。后獻計于呂后,請商山四皓,穩(wěn)太子劉盈之位,為國家穩(wěn)定再添新功。從高帝攻代地,獻計于馬邑城下且推蕭何為相。功成身退,至此數(shù)次獻策,屢有奇效,無愧為“漢初一杰”。以此看來,高帝對其的評價:“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6]可謂中肯。
從劉邦反秦到西漢前期,以劉賈為代表的宗族成員同樣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劉賈,高帝從父兄。跟隨劉邦平定三秦。定塞地。擊項籍。成皋之敗后,劉賈擊楚并毀項籍之糧。漢王擊項籍至固陵,令劉賈圍壽春,而后招降楚之大司馬周殷,加入漢營,與劉賈合力攻下九江,迎英布軍,率軍至垓下,助力滅項籍。后來漢王使劉賈、盧綰攻打共尉。據(jù)此高帝下詔:“將軍劉賈有功,及擇子弟可以為王者?!盵7]得以封王,遂高帝“欲王同姓以填天下”[8]之愿。
從項羽集團逃脫而投降劉邦集團的現(xiàn)象,在楚漢對壘期間,實屬正常。重要的是,逃脫于項羽集團的人當中,有位世間難尋的人才——韓信,跟隨劉邦將其軍事才能發(fā)揮到極至。為劉邦建漢立下奇功。
韓信,淮陰人。陳涉反秦之際,參加楚軍,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數(shù)以策干項羽”,[9]項羽對其不聞不問,不予理睬,度才能無法施展,于是逃楚歸漢,依舊聲威低下。因處法當斬,遇滕公夏侯嬰,“奇其言,壯其貌”,[10]不斬。繼而將其推薦給沛公,賜以治粟都尉,不遂其志,郁郁寡歡。不辭而別,蕭何聞后追趕韓信,劉邦詢問緣由,蕭何以“國士無雙”對之,便擇良辰吉日,設壇而登,拜韓信為將。劉邦與韓信長談,沛公悔不當初,恨見晚矣,納韓信之策,開展軍事部署且凱歌高奏。
于是率兵明伐棧道,暗度陳倉,使陳倉歸于漢王。擊三秦,占關中。服魏地、河南一帶。擒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彭城之敗,諸侯王紛紛棄漢向楚,韓信發(fā)兵與漢王會師滎陽,為扭轉不利戰(zhàn)局,領漢王之命進攻齊、趙、魏等。遂擊魏,用計襲安邑,俘虜魏王豹而定河東。北攻代,活捉夏說。攻趙,井陘之戰(zhàn),斬陳馀,捉趙王歇。聽廣武君之計,不戰(zhàn)而降燕。請示漢王以張耳為趙王并鎮(zhèn)守趙地。接漢王之令攻齊,定臨淄,追趕齊王田廣至高密西部。戰(zhàn)龍且,以計斬龍且,定齊。漢王固陵之敗,召韓信領兵會師垓下,指揮軍隊,誅殺項羽。為劉邦建漢立舉世無雙之功。誠如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言:“漢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信之功也?!?進而也印證了蕭何的國士無雙之說。
縱觀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進程,無處不彰顯著其麾下來自不同形式的各類人才的作用。當然也正是其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空間,使他們的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繼而開創(chuàng)一代偉業(yè),并使他們名駐史冊。
[1]. [2]. [3]. [4]. [5]. [6]. (西漢)司馬遷著;蕭楓主編.《史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479、726、488、489、490頁.
[7]. [8]. [9]. [10]. (東漢)班固著.《漢書》[M].北京:線裝書局,2010年版,第636、636、614、614頁.
宋家樂(1978-),男,漢族,河南太康人,碩士,現(xiàn)為十堰市科技學校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