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雪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 吉林四平 136001)
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雙語素養(yǎng)標準培養(yǎng)分析研究
紀 雪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 吉林四平 136001)
本文作者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英語教師在工作中通常同時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fā)生兩種語言相互干擾,即雙語互擾的問題。受雙語互擾影響,教師的話語,無論是英語的,還是漢語的,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語言規(guī)則,出現(xiàn)語言偏誤。教師的語言偏誤涉及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提出“雙語素養(yǎng)”這一概念,并就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本體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問題,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英語素養(yǎng)和漢語素養(yǎng)各自所應包含的內容,并在語言素養(yǎng)內容的基礎上又擬定出中學英語教師雙語素養(yǎng)標準,希望對中學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 雙語素養(yǎng) 教學閱讀 理解能力 合作學習 英語 漢語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中學英語教師使用雙語教學,他們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運用一種語言時,常常會受到另一種語言干擾,出現(xiàn)語言偏誤。教師們也想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降低兩種語言之間的干擾。就這一問題,我們在我地部分中學做了一次關于雙語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對象是中學英語教師,
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師傾向于使用漢語處理事務;另有34%的英語教師則更喜歡使用英語處理事務。在思考教學問題時,45%的教師直接用漢語思考;35%的教師先想好漢語,然后再翻譯成英語;只有20%的老師直接使用英語思考。在授課效果方面,27%的教師認為使用純英語教學效果更好;52%的教師認為使用漢語解釋難點效果更好;還有21%的教師認為比較英漢語言異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漢語方面,70%的教師認為他們的漢語表達受到英語的影響,常常偏離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不難看出,教師通常要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工作,使用過程中,難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認為,兩種事物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互相促進,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卻表明,兩種語言長期混合使用,彼此產生的影響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雙語的教師,在運用英語時受到漢語干擾,而在運用漢語時又受到英語干擾。就個人言語而說,英語中帶有漢語的影子,漢語中又帶有英語的影子,英語既非純正的英語,漢語也非純正的漢語。這種現(xiàn)象在英語教師中長期存在,這不僅困擾著教師們,還對英語教學造成一定不利影響。毋庸置疑,作為英語教師,誰都希望提高自身的雙語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我們認為提高雙語運用水平的途徑之一是加強雙語素養(yǎng)。什么是雙語素養(yǎng)?我們把對兩種語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稱作“雙語素養(yǎng)”。本文針對雙語素養(yǎng)展開研究,力求找到中學英語教師雙語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和衡量雙語素養(yǎng)的標準,為教師提高雙語素養(yǎng)提供可參考的目標。
以上討論了與雙語素養(yǎng)相關的英語知識、漢語知識及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下面我們再談一談雙語素養(yǎng)標準問題。中學英語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最高境界就是靈活自如地駕馭語言,讓語言傳遞出必要的信息,表達出強烈的感情,展現(xiàn)出高度的智慧,釋放出誘人的魅力。
1.運用雙語正確表達的能力。語音正確標準、用詞準確簡練、語句合乎語法規(guī)范和語言習慣是順利進行交際的第一層級。教師在運用雙語時應多加關注中介語的產生情況,利用雙語語言知識盡力自我修正語言偏誤,注意遵循英語和漢語各自的標準和規(guī)則,避免將漢語規(guī)則套用在英語上,反之亦然。教師正確地運用雙語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為學生語言學習,特別是英語學習營造有利的環(huán)境。
2.運用雙語準確表達的能力。教師無論是講解知識,或是指導學生活動,或是評價學生課堂表現(xiàn),或是評判學生作業(yè),一定要做到雙語運用準確,切合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和目的。指導性話語切忌含含糊糊,模棱兩可,萬不可使學生不知教師所云。評價性話語應盡力使用客觀準確、明白易懂的言語,不能偏離實際,隨意夸大或縮小都可能使學生產生言過其實或言不到位的感覺。準確地使用雙語能幫助學生獲得清晰、明確的認識,使學生學而能得,準確地使用雙語也有助于學生較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3.運用雙語區(qū)別層級的能力。中學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們積累的雙語語言知識逐年增加,語言運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時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正處于感性思維后期與辯證邏輯思維前期的過渡時期,對話語的理解能力呈現(xiàn)階梯狀特點,即對話理解能力逐年遞升。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知識基礎和語言接受能力的差異選用學生當下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英語教學活動,這樣做才能贏得學生回應,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也就是說,教師運用雙語要注意分等級,分層次,循序漸進,符合各階段學生的心智水平。
4.運用雙語體現(xiàn)邏輯的能力。語言邏輯性意味著教師要通過分析與綜合、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以及抽象與概括等邏輯方法進行語言教學。一則是語言知識本身具有邏輯性,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準確、完整地表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詞、短語和句式的分類以及語言單位的運用條件通過邏輯手段教給學生,而不能違反邏輯,隨意解釋語言現(xiàn)象。再則,學生的邏輯思維正處在形成過程中,他們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所學課程的內容和該課程的學習方法,而這些又主要是以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唯有語言的邏輯性才能使學生邏輯思維得以有效訓練。
5.運用雙語得體表達的能力。語言得體是從社會語言學和文化學的角度對語言運用提出的要求。英語語音上的得體就是指說英語要有洋腔洋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說話方式具有開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運動范圍大,常常運用語流音變、連音、不完全爆破音,重點放在重音上,以輕重音交替規(guī)律來體現(xiàn)語流節(jié)奏,語調以平調為主等等的特點。詞語選擇的得體是指運用詞語要符合英語習慣,通常一般性話題的表達注重使用“小”詞兒和習慣搭配,專業(yè)性話題的表達則注重使用“大”詞兒。句型選擇得體則是指口語多用簡單句和并列句,而書面語卻要多用復合句以及非常態(tài)句型。這些方面都與漢語表達方式有明顯的區(qū)別,因此,尊重英語和漢語各自的表達特點就是遵從語言的得體性。教師需注意話語表達適合具體情境和文化,主動把握交際過程,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感受和學習語言。
6.運用雙語取得藝術效果的能力。這里指教師語言的審美價值。運用雙語既要體現(xiàn)語言的外在美又要體現(xiàn)語言的內在美。從外在審美方面來看,教師的語言在形式上應當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形象具體,簡潔生動,清新明快。這樣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外在美。從內在審美方面來看,教師的語言應當飽含教師的愛心、智慧、激情和學識。富有內在美感的語言是溝通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橋梁,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積極情感和人格魅力。教師的雙語審美價值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語言的高超把握能力和對學生的真愛之情。追求雙語的藝術效果是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