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曦
(成都天府職業(yè)技術學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淺析如何高效學習英語
譚 曦
(成都天府職業(yè)技術學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時代的發(fā)展推動著世界各國的交流,英語作為一門最通用的國際語言,建立著我國與世界交流溝通的基本平臺。因而,英語這門課程幾乎是每個學校的必要功課,學好英語也迅速成為對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我國的基本教育階段,尤其是中學階段,有超過90%的學校把英語作為了必修課程,而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仍處于純記憶模式,被動學習、疲勞記憶,付出的勞動多卻不夠高效。本文中,筆者將根據(jù)在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針對學生如何高效學習英語進行討論。
英語重要性 學習誤區(qū) 學習方法
隨著科技飛速發(fā)展,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英語不僅僅是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通行證,也是21世紀的學生被社會接受認可的標志。無論是學校的教學還是企業(yè)單位的招聘,英語能力都是基本要求,學好英語并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溝通交流將是未來教學的發(fā)展趨向,學生學好英語這門課程非常重要。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并不是件難事,然而通常情況下學校的英語教學方式仍是以簡單句子的背誦,大量單詞的記憶為主,學生缺少興趣,學習處于被動的局面。那么,學生的英語學習存[1]在什么樣的特點,到底是什么漏洞導致學生的學習如此費力呢?
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成績參差不齊,大多成績穩(wěn)定在中等水平,少有提高。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經過多次考試的比較與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對于試卷中記憶部分的考察能基本得分,遇到閱讀能力稍強的題目就會輕易失分。不是因為他們粗心大意,而情況正好是這樣:他們的記憶性知識點掌握的較好,平時注重英語單詞和簡單語句的背誦,學習方法僅僅是單純的背誦單詞,掌握了常用的短語,忽略了課后的閱讀和語感的培養(yǎng),對于記憶性的題目他們自然是手到擒來,而遇到閱讀類題目常常就感到困難,造成失分。因此學生英語的學習應該不只是基礎知識的背誦,培養(yǎng)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平時多閱讀短文,提高英語的語感可以在原來的成績基礎上輕松得到提高。[2]
語言是文化和習俗的載體、沉淀,在學習一門語言時,我們應該要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英語是一門優(yōu)美的語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的許多對話,中文和英文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例如:在英國國家,你若一提到什么不幸的事情,他們會本能地說:“I’m sorry to hear that。(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看到有人愁容不展時,他們很自然會問:“Can I help you?(我能幫你什么忙嗎?)”若有求于人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會以“I’m sorry, excuse me”這樣開頭。這些民族的文化滲透在他們的語言習慣之中,風格迥異于中國。而往往中國大部分同學學習英語的目的都在于掌握一門交際工具,從而在學習中忽略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國式的思維學習英語,方法過于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低并且這種誤區(qū)容易使學生造成在英語語言邏輯和表達方式上的錯誤。
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存在很多弊端,大多原因歸結于對異國文化的了解甚少,因而對英語的喜愛度不夠,造成學習興趣的缺失,方式被動且效率低。雖然目前不乏英文語言方面的人才,但我國學生英語的學習方法和方式仍然較為傳統(tǒng)。不能真正了解和接受國外文化,學習興趣便很難形成。
語言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了口頭交流。我們學漢語不用費工夫的原因就是生活中有大量的實踐與交流。在不斷的交流中,你已經不知不覺將平時的生詞意義熟記,發(fā)音逐步提高。我們大部分學生剛開始都是很喜歡英語的,可是后來囿于自己發(fā)音不準,學藝不精而害怕說話時不被人聽懂,慢慢的就羞于開口,對英語交流形成了一種懼怕心理,失去了興趣。有不少的學生學習英語都有不開口的習慣,平時除了在課堂上的簡單朗讀以及和老師進行少量的交流互動外,課堂外就很少花心思練習英語。這種啞巴式的學習方法過于保守,對于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毫無益處。
學好英語其實并不是件特別困難的事,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我們遇到阻礙時,只有停下來思考原因,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不斷獲取進步。有時候光有勤奮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也正如古人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上存在了以上問題后,怎么突破難關,達到輕松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呢?
1.注重閱讀,培養(yǎng)語感
學好英語需要大量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同時,閱讀也是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后,自然而然喜歡上了英語這門語言,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在閱讀時學生不免會碰到一些困難,要使閱讀的過程變得輕松愉快,學生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選擇生動、有趣,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文章;2.選擇容易閱讀,閱讀阻礙較少的文章;3.選擇有助于擴大知識面的文章。
選好了這些閱讀材料后,學生在閱讀時候應做到不要停頓,最好一口氣讀完,個別生字詞若不影響整體內容的理解,就不必停頓,因為一氣呵成的閱讀對學生增強信心和興趣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大作用。[3]
2.多看美劇,了解文化
中國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具備學習英語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對異國文化的接觸了解自然不夠多,那么,在有限的條件下,我們可以通過觀看大量的美劇對國外的文化進行深入了解。美劇正是許多學生的興趣點,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歐美文化,同時,美劇中大量的口語交流,讓學生在鍛煉聽力之余也無意之中學到了不少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
3.增強信心,善于交流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實際交流,要養(yǎng)成善于用英語交流的習慣,首先要端正心態(tài),不要有抵觸情緒或者學不好的顧慮,要大膽地說更要大膽地練。學生可用英語多與周邊同學交流,互相鼓勵,增強自信,建立良好的競爭關系,并且可以與學校英語老師交流,糾正不準確的發(fā)音,獲得更多的鼓勵和幫助,逐漸的說一口好英語。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只要學生培養(yǎng)出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那么學好英語就并不困難。學生可以通過多模仿、多朗讀、多聽等方法,從一些基本功夫下手,并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量變的積累終會形成質的飛躍。
[1]《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奧馬利,上海外語出版社,2001
[2]《語言學方法論》,桂詩春,寧春言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何自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