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潤
(山東德州陵城區(qū)第五中學 山東德州 253500)
歷史課堂五步教學法探析
郭 潤
(山東德州陵城區(qū)第五中學 山東德州 253500)
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的模式還是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單純的講授,與學生的互動較少,課堂上的氣氛不活躍,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并不好。因此,我們需要為學生建設一個自由的、輕松快樂的課堂,啟發(fā)學生們的思維,增強學生們的互動,讓學生們在歷史課堂上表現(xiàn)的更好,使學生也能積極的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效果。
歷史是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也是現(xiàn)今中考的一門必考課。要使學生學好歷史,考好歷史,教師必須注意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法。教法有法亦無法,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xiàn)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歷史教師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消除學習的疑惑,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促進他們順利地運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跨越新舊知識間的難度障礙。從指導學生感知、認知、獲知的方面出發(fā),我運用了“自學—討論—精講—精練—小結”的五步教學法。
自學,尤其是在指導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自學能力,是學生今后從事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指導學生自學無疑應是歷史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里所要求的自學,不是一般的瀏覽教材,而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學案,引導學生對教材“閱讀——質疑——思考”。在學案中,先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然后出示預習提綱。學案中思考題的設置應注意不要成為簡單陳述教材內容的閱讀提綱,而應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學生邊讀教材邊填寫預習提綱。教師通過巡視和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各類學生自學時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給與個別指導。經(jīng)歷了這樣的過程,他們就能逐步地由“不讀書”到“讀書”;由“ 不會讀書”到“會讀書”,逐步養(yǎng)成了正確的閱讀方法,不斷地提高自學的自覺性和獨立性,適應了歷史學習的要求。
學生完成學案內容后,每組選一名同學上黑板展示學案內容,其他同學本組內交流、討論。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給他們一個議論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機會。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經(jīng)過教師引導、點撥后能解決的問題,也盡量交給他們去解決,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便能促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潛心思考,提高使用參考書和工具書的積極性;也能使他們在教師精講過程中認真聽講,提高為取得討論發(fā)言權而積極尋找理論依據(jù)的自覺性。討論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討論,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歷史語言的能力,消除學生的畏懼感,使那些具有相同見解的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快感,使那些具有不同見解的學生欲罷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著問題的線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討論的過程就變成了排疑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疑難經(jīng)過爭議、討論之后,基本上能得到較為完善的答案。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問題,引起了疑惑,產(chǎn)生了疑問。有的雖經(jīng)老師巡視時的個別輔導已受到啟迪,但大多數(shù)學生仍有不少問題須通過老師的講解得到解決。此時的講解與一般的講課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講,而是在學生通覽教材并經(jīng)一般性思索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講解。因此,要用精煉而概括的語言把重點和難點講透。須知,對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若不講透,可能會使自學落空;而不管學生是否弄懂,講的過細,或不給他們思考的余地,也可能又回到滿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學流于形式。要做到精講這一點,教師必須善于在學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儲備中把要解決的疑難知識抽取出來,通過精講來啟發(fā)他們進行靈活的應用。教師此時的講解,一定要抓住學生難于接受的內容,抓住學生易于混淆的內容,抓住學生帶有共性的內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識,用以填補思路中的“空白”,連接思路中的“斷點”。
教師講得精,學生聽的也就認真。其實講的過多,學生的大腦興奮點不易集中,也不易抓住重點;講得精,可以破除學生依賴老師講授,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習慣,也可以克服他們閱讀不思考、自學不質疑的毛病。有經(jīng)驗的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都是惜話如金,從不多講、亂講,而是用精講來提高時效的。
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要以精選的練習來加以檢測和鞏固。練習題一定要能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也要能起到鞏固本節(jié)知識的目的。這樣老師就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安排以后的教學。練習的過程是運用學過的舊知識解答新疑難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解題練習并從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對抽象出來的概念與規(guī)律進行反思,使前后知識相互掛鉤銜接,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和知識的遷移。
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要引導他們明確解題思路,即要求能正確理解題意,抓住問題的關鍵,運用簡潔的語言,按問而答。
一切知識既是探索的結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點。小結,是對舊知識的歸納性的練習,也是對新知識研究性的探索。因此,有必要指導學生進行最深刻的某一內容的小結、課后小結及單元小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還有利于他們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和聯(lián)系,提高綜合、歸納和探索的能力。
應當說,通過自學—討論—精講—精煉—小結,五步課堂教學步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目標,掌握要點,深化知識。同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得以提高。這樣,課堂教學便能閃耀出效率之花。
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們對歷史課堂感興趣,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充分的坐好準備,對于教學的重難點要掌握得當,并在課堂之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調動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歡樂、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上課時的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而且這樣的教授模式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