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月
(新疆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淺析《安塔拉傳奇》之阿拉伯蒙昧時期社會文化
吳 月
(新疆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安塔拉傳奇》是以前伊斯蘭時期阿拉伯《懸詩》詩人之一安塔拉·本·舍達德(525~615)的生平為雛形,演繹而來的一部散韻結合的騎士英雄史詩,歷經(jīng)民間藝人的口頭傳述和著作家的綜合而定型成書,千百年來在阿拉伯各地家喻戶曉。在西方,則被稱為“阿拉伯的《伊利亞特》”。
《安塔拉》;阿拉伯;文化;價值
1.1 蒙昧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
“蒙昧時期”是伴隨伊斯蘭教而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從宗教層面來說,意指前伊斯蘭時代的混沌、無知和偶像崇拜。但是該時期阿拉伯半島也曾經(jīng)有過能夠證明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進步的文明古跡,比如也門的馬里卜水庫、流傳至今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七懸詩”(或“十懸詩”)。蒙昧時期的阿拉伯半島以貝都因人為主導,分為大小不等的部落,這些部落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因生活拮據(jù)而進行日常攔路劫掠為常態(tài),時常從鄰國特別是俄塞俄比亞掠奪戰(zhàn)俘以充作奴隸。而這些都在《安塔拉傳奇》中得到寫照。
《安塔拉傳奇》開端長達150頁的篇幅,講述主人公安塔拉出身的伊斯瑪儀·本·易卜拉欣之族。該部族系屬“阿德南”,被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哈爾德評為是“純正血統(tǒng)的阿拉伯人”。蒙昧時期阿拉伯人的生活場景以如下畫面展開:“傳記(傳奇)③中最奇妙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阿卜斯部族(阿德南人)的一隊騎士那里。因為登門求救客人如云,使他們已近于貧困潦倒,財盡糧空,處境維艱,于是他們別無選擇,決計按照習慣對其他游牧部落發(fā)動襲擊……他們從不襲擊距離家園近的地方。他們策馬疾馳,越過阿德南人的土地,進入蓋哈坦人(也門)的地域……蒙昧時代的阿拉伯各部落之間戰(zhàn)爭不斷,戰(zhàn)敗遷移異地倒是常有之事……這些都是處于蒙昧時代的阿拉伯游牧人,愚昧使得他們赴湯滔火,面對死亡,在所不辭……”④一段清閑的日子過后,有一天,阿卜斯的食糧已經(jīng)很少了,遠征獲取的物資也已耗盡,忽聽有一支駝隊正朝著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區(qū)走來的消息。安塔拉立即躍上馬背,帶著兒子們及手下騎士出發(fā)追上了那支駝隊,“一番揮矛舞劍之后,奪得錢財、駱駝若干”⑤。
又如,公元7世紀之前,阿拉伯半島沒有統(tǒng)一的阿拉伯語,各部落語言雖同屬阿拉伯語,但方言各異,對同一事物或概念,各部落有自己的詞匯,如“駱駝”有255個詞匯,“太陽”有29個詞匯等。這一點在《安塔拉傳奇》中也有體現(xiàn),最突出的一次是安塔拉為顯示自己口才而當眾報讀事物名稱時:
“鎧甲的第一個阿拉伯名字是‘代爾阿’,蒙昧時期的詩人們都這樣稱它。第二名字是‘鎖子甲’,其余的名字有‘邁爾塞’、阿基哈、邁拉……三十三個名號,馬的名字和號有四十七個,駱駝的名字和稱號有五十余個,關于酒的稱號有四十多個,蛇的名字有六十余個!”⑥
諸如此類情節(jié)都是對于蒙昧時期真實狀態(tài)的摹寫,體現(xiàn)了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若輔以阿拉伯歷史典籍記載相對照,我們可以真切理解和感受傳奇故事發(fā)生的因緣際會。
1.2 蒙昧時期的思想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可以通過行動、言語、意識等體現(xiàn)出來,是人們的一種認知,在文學作品中就體現(xiàn)在人物達到的某種看法或處理特定事件的動作行為。蒙昧時期的阿拉伯人過著遷徙游牧且物資貧瘠的沙漠生活,使得他們以備食濟貧、燃炬待客為高尚仁慈的美德;又因為具有游牧民族那種生性對擄掠的喜好,使得他們夸耀和贊美犧牲,嘲笑和斥責懦怯;長期相互攻擊掠奪的生活,也不得不使他們以勇敢豪俠、忠誠守信為美德的最高典范。蒙昧時期的阿拉伯人常常由于瑣細之事而引起紛爭,亦喜歡向他人展示自己強大無比的力量?!栋菜瓊髌妗吩谔峁┮环擅習r期阿拉伯人的生活寫照時,映射了時人的思想價值觀念。
譬如反映豪俠仗義的例子有二。族王蓋斯的家奴巴茲勒被污蔑,導致族王欲殺之,巴茲勒四處求助至安塔拉前,安塔拉許諾說:“你已來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即使是波斯帝國的科斯魯來要你,我也會給他當頭一棒,繼之搗毀他的王宮大殿和祆祠;假如拜占庭皇帝來要你,我非但讓他失望而返,還要摧毀他的國家,殲滅他的軍隊?!雹甙菜惨虼耸屡c族王蓋斯決裂,原因是族王堅持讓安塔拉交出這名奴隸,安塔拉憤而遠走另則地而居。
一名叫沃茲的騎士爾將自己與別人有染的妻子殺死后,又欲殺其妻子的父兄,其父兄二人進入宰德·海伊勒的家中,宰德海伊勒對前來要人的沃茲爾說:“沃茲爾,你有所不知,他父子倆進了我家,吃過我的飯,就在我的保護之下了?!雹啾磺缶戎瞬粫P注前來求救人的原因,只要是求救于其門下,便答應為其提供安全承諾,必竭盡全力與無緣無故的敵人拼殺決戰(zhàn),即使是不惜部族遭受洗劫之災。
反映崇尚英勇的例子如,安塔拉之子埃杜班聽聞父親猶豫是否和來敵拼殺時,對父親安塔拉說:“膽小鬼,你不是我的父親,我也不是你的兒子……如果自己成為膽小鬼,還怎么會征服勇士呢?對于勇士來說,除了寶劍,沒有別的回答?!雹釋η尤跽叩妮p視,對英勇的崇尚是環(huán)境的逼迫和生存所需,自身的弱小必招致敵人的滅頂之災,致使兒子都可以對父親的怯弱行為加以輕視和不屑。
反映慷慨大方的例子如,“安塔拉將十匹馬連同布匹財物及其馱著的錢箱子和一百峰駱駝送給族王蓋斯。安塔拉又把部分禮物分贈給族王蓋斯的叔伯們及其兄弟和騎士,取出部分禮炮,贈給頭領和男女們,并向鰥寡獨孤者送上特別的禮物,對他們倍加敬重照顧?!雹饷坑序T士外出求得錢財歸來,必會向族人頭領分贈財物。部族騎士在敵族眼中是惡魔的化身,而在本部族中卻是騎士和英雄的象征,是騎士為他們帶來生活的給養(yǎng),抵御外來部族的侵略。
諸如此類的事例書中多不勝數(shù)。當然,每個民族都有其優(yōu)點,也必有其缺點。在原始的蒙昧時期,游牧的阿拉伯人和其他原始時代的觀念一致“以劫掠他族財富、獲取和分配戰(zhàn)利品為無可厚非的英雄行為,不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攻取異族領地,將其男人盡皆殺戮,婦女兒童沒為奴隸,亦屬無可指責之通例”。贈送禮物必圖回報,釋放俘虜需要贖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殘酷的殺戮被視為勇武的表現(xiàn),狡詐的欺騙被當作智能歌頌。這些價值觀與上述的美德構成了矛盾的兩面。
2.1 英雄崇拜的歷史時代
《安塔拉傳奇》是由民間藝人在口傳故事的基礎上加工成型的文字作品,歷經(jīng)500多年的流傳改編,成書于阿拔斯王朝后期。李唯中中文譯本的原版是希賈茲版本,涉及故事人物眾多,故事情節(jié)千頭萬緒,是最全最長的版本。原版著作人已難以定論,“據(jù)傳是 9 世紀阿拉伯民間藝人艾綏邁伊通過搜集、整理口頭故事情節(jié),在10世紀由尤素?!け尽ひ姿抉R儀加工增補成型書面文字,全書最后定型不晚于14世紀,而艾斯邁伊是第一個著述安塔拉故事的人?!睋?jù)李唯中譯者序,艾斯邁伊受命于當時埃及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fā),從事傳奇故事的編著工作,“為的是讓時人拋卻生活中煩心之事”。
在阿拉伯中古史上,從蒙昧時期至阿拔斯王朝后期的500年間,可謂“英雄崇拜的歷史年代”。7世紀以前蒙昧時期因部落混戰(zhàn)對豪情壯士的渴求自不待言。7世紀以后,阿拉伯人開始東征西拓,宣傳伊斯蘭教,自上而下都需要部落英雄人物的榜樣做范例,激勵士氣,類似安塔拉傳奇的英雄故事的講述也是士兵遠征途中聊以解悶的精神慰藉,必然受到時代的推崇得以進一步傳播。建立于10世紀的埃及法蒂瑪王朝在發(fā)展過程中,與當時以巴格達為政府的阿拔斯王朝、西班牙的后倭瑪亞王朝構成三足鼎立的對立態(tài)勢。而與此同時,在阿拔斯王朝所轄范圍,由于王朝后期異族勢力不斷入侵,加之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民眾生活極不太平。凡此種種,都使得阿拉伯人對昔日生活的追憶以及對英雄人物的懷念成為一種共識,幻想重現(xiàn)昔日部落英雄式的人物帶領民眾對抗外敵。
安塔拉由奴隸成長為部落騎士的傳奇經(jīng)歷,在7世紀初其逝世后即開始被后人頌揚,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說唱人根據(jù)時代需要對其進行增添附會。無論是埃及法蒂瑪王朝民間藝人秉承哈里發(fā)之命所著有關安塔拉的作品,或是在阿拔斯王朝后期最終成型的安塔拉傳奇故事的書面文字,都在不同時代迎合社會需要與受眾趣味,融合與時代相關的成分。如拜占庭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接觸、戰(zhàn)爭;阿拉伯人與西方基督徒的接觸;與以色列人的相處;十字軍對阿拉伯人的東侵等,500年間的時代特征,被逐一添加并體現(xiàn)在安塔拉的生平故事中,甚至連宗教宣揚的思想也被囊括其中,如安塔拉在與強大敵人作戰(zhàn)時高喊“穆罕邁德”,借助神力戰(zhàn)勝敵人的情節(jié)。
十字軍東侵是《安塔拉傳奇》最終成書的重要語境,有關的歷史印跡被附會在故事中,并屢屢出現(xiàn)。譬如安塔拉大戰(zhàn)高舉十字架的西洋軍,安塔拉在來戰(zhàn)的西洋十字軍中,與自己的基督徒兒子相認的情節(jié)。又如安塔拉寬慰杜來德長老:“明眼公,那些十字架崇拜者的人馬再多,你也不必擔心,阿拉伯人比他們勇敢?!卑菜瓕硨φ哒f:“請你對十字架信徒們說,請他們出戰(zhàn),好讓他們見識下我在沙場上的英姿?!笔周姶笈e東侵阿拉伯人是在10世紀末之后,而安塔拉生活于蒙昧時期至7世紀初,后人添加并渲染安塔拉抗擊西洋十字軍的情節(jié),正體現(xiàn)了民族危亡時期對往昔英雄的崇拜與思慕之情。
7世紀起,在阿拉伯地區(qū)的咖啡館、茶館等民眾聚集地區(qū),有關安塔拉的說唱故事迄今一直在流行。多少個世紀以來,安塔拉在流傳的民間傳奇故事中被塑造和想象成一位完美的騎士和部族英雄的化身,后人增添和附會的故事內(nèi)容與情節(jié),強化了民眾對其的鐘愛和頌揚,安塔拉已然成為衡量英雄的標準,他的名字如同漢語中的“關公”、“海瑞”一樣,成為一種類型人物的象征。
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成就時勢”,阿拉伯中古歷史的波瀾壯闊呼喚著安塔拉這樣的時代英雄,安塔拉的形象則是中古阿拉伯多個歷史階段下的英雄行為的集合。
2.2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時代
在安塔拉生活的蒙昧時期,阿拉伯人就已經(jīng)開始通過外出經(jīng)商等途徑,吸收融合諸多外來文化。在有關安塔拉傳奇故事產(chǎn)生、流傳的歷史時期,諸如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埃及法蒂瑪王朝時期,阿拉伯文化都曾有和外來文化相互交融的過程。“阿拉伯文化既吸收外來文化遺產(chǎn),又依循本民族的傳統(tǒng)。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發(fā)軔于倭馬亞時代,但重大的成就出現(xiàn)在阿拔斯王朝時代?!?/p>
《安塔拉傳奇》中濃重體現(xiàn)了阿拉伯中古時期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特征,最突出的應是有關安塔拉在摯愛的堂妹之外的非婚生子女的情節(jié)。安塔拉癡戀的阿卜萊終生未生育子女,安塔拉卻在阿卜萊知曉或不明的情形下生有八個子女,其中兩個兒子是基督徒。這八個子女的生母有異族公主、異邦之女、埃塞比亞的女騎士、蘇丹部族之女、阿拉伯女騎士、羅馬公主、羅馬基督徒女王等。安塔拉除阿卜萊之外與七位異域女子的通婚行為,其中真真假假無從考證,而歷史學家多將此評論為多文化、多民族融合的現(xiàn)象之一,也是伊斯蘭教或阿拉伯民族對異域征服的結果。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還體現(xiàn)于一些器物上。作品中多次提到中國生鐵制成的兵器堅硬無比,一位騎士說到:“我要帶著中國鐵盾上戰(zhàn)場,讓他的寶劍一砍在我的盾牌上就折斷?!辈ㄋ箍扑刽斢剟畎菜膬鹤影LK布時說:“少年大英雄,你為了我做了一件大好事,你想要什么,就直說吧!”埃蘇布答道:“我還想讓您給我做一柄有如阿卜杜海亞夫手中那樣用中國鐵制造的長矛?!币捕啻翁岬健坝《葘殑Α钡南麒F如泥、“也門長矛”的鋒利無比、“庫法繡花頭巾”之精美等,這些都是多文化發(fā)展中相互接觸的見證。
此外,與異族交戰(zhàn)的結果之一是產(chǎn)生當時阿拉伯社會的一個重要階層——釋奴,“這個群體的存在在前伊斯蘭時期就開始形成,隨著社會發(fā)展也有新的形成,在哈里發(fā)艾卜伯克爾和歐麥爾時期的對外擴張中最為興盛。”而釋奴作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阿拉伯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歷史學家是予以高度重視的。安塔拉的生母是其父自埃塞俄比亞一役中掠來的女奴,安塔拉從奴隸到自由人到阿拉伯民族英雄的一生由此為我們展示了這種影響的生動畫面。
在現(xiàn)實歷史進程中,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對外征服與宗教宣揚,無可避免地要與其他民族和文化發(fā)生接觸、借鑒和融合。中世紀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正是在吸收和融合了其他諸民族相對先進的文化和文明形式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世界四大文化”之一的。
《安塔拉傳奇》,所體現(xiàn)的阿拉伯蒙昧時期社會生活風貌和價值觀念,絕非文中所羅列的這些,更多體現(xiàn)阿拉伯特有文化和特色的文字表象之處有待進一步進行分析和探討。這些都是阿拉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民族智慧的融合、文化的結晶,其中體現(xiàn)了純正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社會風俗和價值取向,包含許多阿拉伯民間諺語和成語典故、民間傳說故事典故,以及阿拉伯古代地理、歷史、風俗的有關描寫,可謂是百科全書式的歷史敘事性巨著。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阿拉伯人真正地留下過輝煌的印跡。阿拉伯人曾經(jīng)建立的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時代,也是阿拉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留下特有印跡的標志。當阿拉伯人被“恐怖”一詞所區(qū)分,被神秘的面紗所覆蓋的當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回顧和梳理阿拉伯人所曾經(jīng)具有的文明。以便讓我們以更加客觀、理性的視角對待“中東”、“阿拉伯”等問題,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注釋:
① 鄒蘭芳、余玉萍:《從<一千零一夜>到<安塔拉傳奇>》,載《讀書》2010年第8期,第143頁。
② 同上,第147頁。
④ 艾斯邁伊:《安塔拉傳奇》第一卷,李唯中譯,第3-6頁。
⑤ 同上,第八卷,第253頁。
⑥ 同上,第七卷,第33頁。
⑦ 同上,第六卷,第160頁。
⑧ 同上,第九卷,第85頁。
⑨ 同上,第八卷,第105頁。
⑩ 同上,第七卷,第298頁。
I371.06
A
1672-5832(2016)05-0061-03
安塔拉的一生實際映射出的是蒙昧時期至十字軍東征的500年歷史,其所體現(xiàn)的英雄騎士風范和有勇有謀的超人形象,“因其英雄主義精神氣質(zhì)獲得了若干世紀以來阿拉伯和穆斯林百姓的鐘愛,體現(xiàn)了古代阿拉伯人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①;其信守諾言、有勇有謀、慷慨俠勇、能文善武、愛憎分明等品質(zhì),“同時也是古代阿拉伯民族靈魂的化身”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