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美
2014年9月7日,核武大家黃祖洽因病逝世。大師凋零,舉世緬懷。黃祖洽的一生,為我國原子能事業(yè)與戰(zhàn)略核武器設計立下了不朽功勛,也為我國科技界培育了諸多杰出的人才。雖“貴為大家”“尊為人師”,但他卻始終以學生自居?;蛟S正是這樣的謙遜與善學,才成就了黃祖洽一生的功績和榮耀。
讀書“成癮”
學生時代的我們或許都有過因為“看閑書”而被老師、家長斥責的經(jīng)歷,這種對“閑書”的熱愛黃祖洽同樣也有。小時候的他,也會像很多人一樣看閑書“成癮”。
黃祖洽自幼好學,才剛剛開始識字的他就已經(jīng)會主動翻看各種書籍和畫報,并能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猜測圖注里文字的含義,甚至也能據(jù)此了解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這個對年幼的黃祖洽來說十分“有趣”的體驗,為他后來對書籍和學習的興趣奠定了基礎。
上小學后,課本的知識無法滿足他的好奇心,他便滿屋子找別的書來看,連抽屜里的“黃歷”也被他翻出來研究琢磨。后來偶然發(fā)現(xiàn)的《隋唐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更是讓他大為興奮,也不管看不看得懂,他都要拿出來閱覽一番。這些小說和文言書籍讓黃祖洽的文字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對文學的愛好。但對于一個正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來說,光看這些“閑書”是不夠的,他對這些書籍的癡迷也遭到了父親的反對和制止。但幸運的是,黃祖洽的父親對他看“閑書”的制止方式并不是一味的責罵,而是拿來了一本《趣味數(shù)學》推薦給他看。恰當?shù)匾騽堇麑?,反而讓黃祖洽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他的算術(shù)成績從原來的中游變成了全班第一。而數(shù)學老師的嚴厲要求,也讓黃祖洽自幼養(yǎng)成了數(shù)學運算一絲不茍、注意算式物理意義的好習慣。對數(shù)學的興趣讓他看的書籍從文學類變成了數(shù)學類,父親書柜中的《數(shù)學游戲大觀》《科學大綱》也讓他獲益不少。
小學畢業(yè)后,黃祖洽還到私塾念了半年的古書。盡管私塾里只管朗讀背誦的枯燥講學對其他小朋友來說是一種“折磨”,但黃祖洽卻在這種枯燥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半年的時間,不僅給予了黃祖洽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育啟蒙,同時也讓這些在幼年時代就記憶深刻的詩句成為了他日后某些感悟的源泉?;貞浧疬@段時光,黃祖洽甚至頗有感觸地說:“私塾的這種教學方式,是不是也有它的可取之處?”
艱苦求學
黃祖洽原本在長沙讀中學,但1938年的一場文夕大火卻讓長沙城化為了焦土。黃祖洽一家只得舉家搬遷到江西河口,他也隨后進入九江中學學習。時局的動亂和環(huán)境的清貧讓黃祖洽的中學時期過得十分艱苦。
中學的黃祖洽學習依舊十分刻苦。每天早上他都會跑步到學校旁的河邊,撐船到對岸的山頂上做一套早操,再唱幾首抗戰(zhàn)歌曲練練嗓子,然后再過河回宿舍,拿出英語書到田間朗讀一陣,最后到食堂吃早飯。由于條件艱苦,食堂的伙食很不好,黃祖洽和幾個同學便一起在河邊開了一片荒地,種上各種蔬菜,然后將長成的菜送到食堂改善伙食。他們更是將菜園命名為“習圃”,寄予向顏習齋學習的意思。他們還將河邊的一個小土丘修葺成了一個可以休息看書的小園,由于參加的同學有江西、安徽和湖南三個省籍的,這小園就被命名為“三省園”,也暗含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
中學的學習,不僅讓黃祖洽對數(shù)學、化學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和進一步的鉆研,也讓他對文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黃祖洽的勤學好學,也讓他在各個學科都十分出色。高中畢業(yè)后,得知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云集了當時最好的教授時,他便決心到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求學。在西南聯(lián)大的4年生活,用黃祖洽自己的話說,就是“游進了知識的海洋”。期間,有數(shù)學老師曾建議他轉(zhuǎn)入數(shù)學系,但他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
聯(lián)大解散后,他被分到清華繼續(xù)學習。在大學里,黃祖洽遇到了許多良師。程毓淮、蔣碩民、葉企孫和王竹溪等都曾給過他很多的教誨和幫助。特別是王竹溪,不僅介紹他讀一些數(shù)學和物理學的名著,還為他改習題、補法語。在黃祖洽身體不適的時候,王竹溪還特意讓自己的夫人為他做了一個月的軟食。在這些教授的教導下,黃祖洽在物理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順利跨入了近代物理學的殿堂。
為師·為學
人生誠苦短,溝坎復何多。
八九不如意,困厄逐逝波。
憂患與生俱,璞玉賴琢磨。
浪濤何驚懼,矢志苦航過。
殫思求火種,深情寄木鐸。
山花今爛漫,何須繪麟閣。
杏壇二三子,起舞亦婆娑。
雛燕離巢去,良材異國挪。
相依惟老伴,同唱白頭歌。
桑榆雖云晚,心曠不蹉跎。
這首《述懷》,是黃祖洽對他的人生以及他個人情懷的恰當表達。在“兩彈”研制成功,他名利雙收、人生正巔峰之時,他選擇華麗轉(zhuǎn)身,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愿意做一個鋪路者,架橋人,永遠和年輕人在一起,我從心底里熱愛他們?!边@是黃祖洽對教育事業(yè)最炙熱的告白。
像黃祖洽這樣功勛卓著的院士給本科生上課,在中國教育界實屬罕見。但在黃祖洽眼中,這卻是極其自然的事。當有記者問到此事,他有些埋怨甚至委屈地說:“我是個老師,給本科生上課有什么奇怪的。當教授去講課是理所當然的,當教授不講課就是不正常的?!?/p>
每次授課,黃祖洽總是細心準備,“如臨大敵”。為了核對一個年份或一個物理單位,他都會查好幾本書,直到確認無誤為止。每節(jié)課的講義他都會仔細地書寫、檢查,每年的講義都會有厚厚的一大本。而這位學識淵博的老科學家,不僅愿意講課,更善于講課。他從不點名,但課堂里來聽課的學生永遠坐不下。他不看重分數(shù),更注重學生是否理解、是否感興趣。“每當上完一節(jié)課,看到我的學生緊皺的眉頭解開了,眼睛里的疑惑不見了,聽到他們激烈的討論,嗅到空氣中濃厚的學術(shù)氣息,我都會感到莫大的快樂。”這就是黃祖洽的“為師觀”。
“我到現(xiàn)在為止還覺得自己是個學生,還在不斷學習。”這是黃祖洽常說的一句話,他也的確踐行了始終不斷學習、終身都做學生的理念。“曾為攻關(guān)奮戰(zhàn)苦,又與后輩鋪路勤?!秉S祖洽的一生,始終在為中國的科學界和教育界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