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峰
一
那個時候,我還不可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哲學家說過“親水是人的自然本性”,但是,我用行動佐證了這句話的正確。
那個時候,我也根本不知道中外著名哲學家曾對水的重要性做過如此的描述,“萬物本源是水”(古希臘泰勒斯),“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諸生之宗室也”(管子)。原來水是這么重要!
今天,當我置身于繁華都市,站在小區(qū)不遠的河邊,望著這條整日流淌著黑水、臟水、污水、臭水的古老又著名的河;或者,當我回到家鄉(xiāng),看到那條曾經(jīng)嘩嘩歌唱的河從此斷了歡樂的音符,河床被野草、雜樹、亂石占滿之時,我才更加感受到先哲的深刻、震撼。眼前的水,我已經(jīng)無法再親近了。
許多水,甭說親近,連伸手摸一下的欲望都沒有,甚至讓人望而生懼。
許多水,被污染了。
站于時代的高坡,我非常慶幸,曾經(jīng)擁有一條清澈、快樂的河,那是我寄情身心、讓歡樂自由飛翔的精神家園。
“逝者如斯夫”的那條河,流淌于孔子心里,也流淌于華夏子孫的心里,流淌了兩千多年,并注定要流向遠方和未來、流向永恒。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河!我呢,踩著歲月的落葉,回味、追尋那條滋潤我靈魂、放飛我夢想的故鄉(xiāng)之河吧,畢竟肌膚相親過……
二
不由得想起那個時候。只能想起那個時候。
那個時候,我混沌無知,尚不諳世事,但每一個毛孔都飛揚著快樂。那條河,名字太大眾,叫桃源河,距我家不遠。其曲折寬闊,水清透底,經(jīng)年不息,從大山中蜿蜒而來。河的拐彎處,是河灣,河灣成了水潭。水潭像一口碩大的水塘,深且靜,幾乎看不出它的流動。奔向水潭的水,嘩嘩地流淌,到了水潭,便無聲地靜默,宛若一個人的靜思,待出了水潭,又是嘩嘩地流淌,涌起雪白的浪花,奔向遠方。
青山、綠竹、山柳、草灘、怪石,一簇簇、一片片的,錯落有致,漫布兩岸,融入水聲、鳥鳴、牛哞……藍天下、青山懷抱中,聲色輝映,賞心悅目,清神悅耳。
正是盛夏,我們奔向河水,游泳、捉魚、逮蝦。我們比賽潛水時間的長短,在水里,能看清水底五彩斑斕的石頭、水草和游魚。有時候,我們故意找一塊顏色和形態(tài)奇異的石頭,遠遠地拋進深水,看誰能最快撈出來。
河灘上布滿了巴根草,大大小小的牛慢條斯理地啃著,沒有人打攪它們。它們吃飽,便會步入水潭,把身體埋在水里打“汪”,只露出兩只牛角、兩只眼。乍一看,還以為是浮在水面的一截木頭。后來,在一些大大小小的畫展上,我時常會看到這熟悉的一幕。原來,人們對生活的藝術記憶,有許多相似可以相互印證、彼此共鳴。藝術比記憶長久。藝術保留了那一份美好,可以穿越時空。
有時,我們會爬上牛背,站在牛背上跳水。但不管我們如何惡作劇,牛都巍然不動,憨然大度,任勞任怨,不屑與我們計較。飛來飛去的牛虻,體格碩大,像牛皮一樣的顏色。它們叮牛,也叮人。能感受到它們飛過身邊帶著的一股涼風,“颼”……能叮透牛皮的牛虻叮了人,那真是鉆心地痛!意志堅定者,會忍著劇痛,紋絲不動,等待同伴援手將牛虻拍死。有的同伴則故意舉著手,遲遲不落下,故意看著被叮者呲牙咧嘴的痛苦模樣,鼓勵其像電影《南征北戰(zhàn)》的國軍將領那樣,再堅持“最后五分鐘”,自己卻哈哈大笑。
有時站在水里,我們會一動不動,讓成群的小魚貼著皮膚拱來拱去,享受那麻酥酥的柔軟感覺;有時,我們爬上高高的崖石,表演跳水,游水只會狗刨式,跳水也只能像木樁一樣筆直落入水中,笨拙可笑。
整個暑假,幾乎每個午后,我們都會“泡”在河里,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回家。常常是日暮西山,大人們走到河邊,大聲吆喝,少不了聽些訓斥和責罵。每每這時,我們就會異想天開,如果有個像英雄王成使用的無線步話機就好了,無論走到哪里,家長喊一句,我們都能聽到。
現(xiàn)在,當年的許多夢想,諸如手機、汽車都有了,住上了高樓,天天有肉吃,但是,在奮勇向前的時光的車輪下,我們懷念青春,懷念曾經(jīng)的快樂和夢想,更懷念那純凈的河水……
懷念,是因為失去,有多少“過去”值得“現(xiàn)在”的懷念?
三
記不清是離開大別山后的第幾年,我找了一個機會第一次回到山里。
那一排曾經(jīng)住六戶的磚木簡易平房仍然健在,只是門窗被人拆了去,顯得空洞落寞。房子周圍,我家的菜地里,長滿了時鮮蔬菜,只不過物是人非,菜的主人已換成當?shù)氐拇迕窳?。友人開玩笑說,這是你的故居,要保護好。我笑,說我還活著,應該叫舊居。又過幾年,當我再次回去時,舊居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磚頭和房梁被人拆走,僅剩下一個長方形水泥面的地基。地基上,曬著行列齊整的蜂窩煤。我笑問友人,這就是你保護的結果?第三次回去時,那個水泥地基已不見,也被開拓成了菜地。各種蔬菜郁郁蔥蔥,甚是喜人。在那塊菜地邊,我佇立了許久,不忍離去。這地里生長的,不僅是這些蔬菜,還有我的愛戀、歡樂、痛苦和人生最初的美好!
然后,我去河邊。
以后,每次回到山里,我都要去河邊,沿著河邊走走。遺憾的是,那條河愈來愈瘦,水越來越少,甚至多處斷流。岸邊的農(nóng)田被建成了廣場,那一大片竹子、柳樹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房子。我們常常戲水的水灣,成了一個荒蕪的水溝,荊棘樹叢上結了蜘蛛網(wǎng)。以前聽說人能養(yǎng)房,房子如果沒有人住,就會塌損,現(xiàn)在看來,一條河里如果沒有孩子的玩耍和笑聲,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美麗的容顏吧?
居于喧囂的都市,總想到鄉(xiāng)村走走,尋找一個軟性的、有意味的氛圍,說白了,最希望找一個有水有山的地方。
站在河邊,世事滄桑,時光如水,恍然如夢。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首上古時期的童謠,早已言明了水之德、人之性。有了水,生命蓬勃,萬物化潔。
這就是水!
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了水,如果沒有了純凈的水,高傲的人類會是什么光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拼命地奔跑著,究竟要奔跑到哪里去呢?有時候,我們奔跑向前,而另一些時候,稍不注意,我們竟會跑回來路,甚至打轉。在無垠的森林中,我們時常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