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咸山深臻攝今臨汾方言沒有文白異讀,宕江曾梗攝則疊置著文、白兩個層次。文章以田野調(diào)查所得的17個方言點的材料為主,分別對咸山深臻攝以及宕江曾梗攝兩個層次的韻類分合情況進(jìn)行描寫,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陽聲韻歸入陰聲韻、入聲韻的情況及其規(guī)律。
關(guān)鍵詞:臨汾方言 ?陽聲韻 ?韻類 ?文白異讀
一、臨汾方言概況
《漢語官話方言研究》(錢曾怡,2010)依據(jù)入聲的有無、去聲是否分陰陽、陰平與去聲是否同調(diào)、清、次濁入的歸派等分區(qū)標(biāo)準(zhǔn),將永和、大寧、隰縣、蒲縣、汾西劃為晉語呂梁片,安澤劃為晉語上黨片,霍縣、古縣、洪洞、臨汾、浮山、翼城、曲沃劃為中原官話汾河片平陽小片,襄汾、侯馬劃為中原官話絳州小片,吉縣、鄉(xiāng)寧劃為中原官話汾河片解州小片?!吨袊Z言地圖集》(第2版,2012)在《漢語官話方言研究》分區(qū)標(biāo)準(zhǔn)的基礎(chǔ)上,以宕江曾梗通攝文讀合流作為補充條件,分區(qū)結(jié)果與《漢語官話方言研究》相同(見圖1)。
圖1:臨汾的方言分區(qū)
二、咸山深臻攝的韻類分合及其具體音值
臨汾方言咸山深臻四攝沒有文白異讀,宕江曾梗通五攝則有著成系統(tǒng)的文白異讀。下面將分別進(jìn)行描寫和分析。
(一)咸山深臻攝韻類分合類型
表1:韻類分合類型
韻攝 韻尾 音值 方言點
咸山 -?尾 ɑ?、iɑ?、uɑ?/??、i??、u?? 汾西/霍州
-n尾 an(ɑn)、ian(i?n)、uan、yan(y?n) 曲沃、洪洞、古縣、臨汾、浮山
鼻化 ??、i??、u??/??、i??、u??、y??/ a?(ɑ?)、ia?、ua? 大寧、安澤/蒲縣、侯馬/隰縣、永和
純口音 ??、i??、u??、y??/a、ia、ua、ya 吉縣、鄉(xiāng)寧、翼城/襄汾
深臻 -?尾 ??、u??/??、i?(i??)、o?(uo?/u?)、yo?(y?/y??) 大寧開合口/汾西、霍州、隰縣、永和、安澤、鄉(xiāng)寧、翼城
-n尾 i?n、y?n/en(?n)、ien(i?n/in)、uen(u?n)、yen(yn) 大寧齊撮口/曲沃、襄汾、洪洞、古縣、臨汾、浮山
鼻化 ei?、iei?、uei?、yei? 蒲縣、侯馬
純口音 ei、iei、uei、yei 吉縣
表2是相應(yīng)的例字。
表2:
方言點 咸攝 山攝 深攝 臻攝
甜開四定 看開一溪 關(guān)合二見 全合三從 沉開三澄 心開三心 婚合一曉 運合三云
霍州 ??i??35 k???312 ku??312 ??y??35 t????35 ?i?312 xu?312 y?53
洪洞 t?iɑn24 k?ɑn21 kuɑn21 ??yɑn24 t??en33 ?ien21 xuen21 yen53
安澤 t?i??21 k???213 ku??213 ??y??21 t????21 ?i??213 xu??213 y??53
蒲縣 t?i??13 k???51 ku??51 ??y??13 t??ei?13 ?iei?51 xuei?51 yei?33
隰縣 t?ia?24 k?a?55 kua?41 ??ya?24 ????24 ?i??41 xuo?41 yo?55
吉縣 t?i??24 k?i?i33 ku?312 ??y?24 t??ei24 ?iei312 xuei312 yei33
襄汾 t?ia24 k?a21 kua21 ??ya24 t???n24 ?i?n21 xu?n21 y?n53
由表1、表2可看出,臨汾方言咸山攝與深臻攝沒有發(fā)生合并,但襄汾的咸山攝與果、假攝以及咸山攝的入聲發(fā)生了合并,吉縣深臻攝的ei、uei與蟹、止攝以及曾梗攝的入聲發(fā)生了合并,具體如表3、表4。
表3:
方言點 咸山攝 果攝 假攝
南咸開一泥 件山開三群 段山合一定 全山合三群 茄開三群 沙開二生
襄汾 na24 ??ia53 tua53 ??ya24 ??ya24 ?a21
假攝 咸山入
牙開二疑 花合二曉 斜開三邪 八山開二幫 甲咸開二見 挖山合二影
?ia24 xua21 ?ya24 pa21 ?ia42 ua42
表4:
方言點 深臻攝 蟹攝 止攝 曾梗入
林深開三來 村臻合一清 杯合一幫 虧合一溪 特曾開一定 迫梗開二幫 或曾合一匣
吉縣 lei24 ??uei312 pei312 k?uei312 t?ei312 p?ei312 xuei312
(二)咸山深臻攝的具體音值
由表1、表2可看出,咸山攝主元音較低,深臻攝主元音較高。大體來說,各攝的主元音音值分別為,咸山:a/ɑ/?、?/?,深臻:e/?。
按其鼻尾消變程度可分為三大類:(1)帶-?尾或-n尾;(2)鼻化韻;(3)純口音韻。各類陽聲韻的鼻尾消變速度是不均衡的,各韻尾類型的方言點數(shù)如下:
咸山 ? ? ? ? 深臻
鼻尾 ? ? ? ? ? ?7 ? ? ? ? ? 15
鼻化 ? ? ? ? ? ?6 ? ? ? ? ? ?2
元音 ? ? ? ? ? ?4 ? ? ? ? ? ?1
從分類統(tǒng)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類韻的鼻尾消變速度不一,從快到慢依次為:咸山>深臻。
三、宕江曾梗通攝的韻類分合及其具體音值
(一)文讀層陽聲韻韻類分合類型及其具體音值
1.韻類分合類型
表5:文讀層陽聲韻韻類分合類型
類型 陽聲韻 具體 方言點
1 宕江≠曾梗通 ??、i??、u??、y??/ ??、i??、uo?、yo? 曲沃、襄汾、吉縣/侯馬
2 宕江≠曾梗通 宕江 ɑ?、iɑ?、uɑ?/ ??、i??、u?? 汾西、蒲縣、洪洞、古縣、臨汾、浮山/霍州、鄉(xiāng)寧
??、i??、u??/ a?(ɑ?)、ia?、ua? 大寧/隰縣、永和、安澤
?、i?、u? 翼城
曾梗通 ??、u??/ e?(??)、ie?(i??/i?)、ue?(u?)、ye?(y??/y?) 大寧開合口/汾西、蒲縣、隰縣、永和、安澤、霍州、鄉(xiāng)寧、洪洞、古縣、臨汾、浮山、翼城
i?n、y?n 大寧(齊撮口)
表6是相應(yīng)的例字。
表6:
方言點 宕攝 江攝 曾攝 梗攝 通攝
幫開一幫 廣合一見 講開二見 等開一端 京開三見 永合三云 紅合一匣 窮合三群
吉縣 p??312 ku??53 ?i??53 t??53 ?i??312 y??53 xu??24 ??y??24
侯馬 p??31 kuo?44 ?i??44 t??44 ?i??31 yo?44 xuo?324 ??yo?324
洪洞 pɑ?21 kuɑ?42 ?iɑ?21 te?42 ?i??21 ye?42 xue?24 ??ye?24
霍州 p??312 ku??33 ?i??33 t??33 ?i?312 y?33 xu?35 ??y?35
大寧 p??31 ku??31 ?i??31 t??31 ?i?n31 y?n31 xu??24 ??y?n24
安澤 pɑ?213 kuɑ?423 ?iɑ?423 t??423 ?i??213 y??423 xu??21 ??y??21
翼城 p?31 ku?33 ?i?33 t??33 ?i?31 y?33 xu?13 ??y?13
圖2:文讀層韻類分合類型
由圖2可知,類型1(宕江與曾梗通發(fā)生了合并)主要分布在西南角和南部的四個方言點,其他十三個方言點都屬于類型2(宕江與曾梗通沒有發(fā)生合并)。
2.具體音值
由表5、表6可看出,就文讀層而言,類型1宕江、曾梗通攝的主元音一致,音值為?/?。類型2宕江攝的主元音以低元音為主,曾梗通攝的主元音較高;宕江攝主元音音值為a/ɑ/?/?、?,曾梗通攝主元音音值為e/?。按其韻尾類型可分為三大類:(1)帶-?尾或-n尾;(2)鼻化韻;(3)純元音韻。
(二)白讀層陽聲韻韻類分合類型及其具體音值
1.宕江攝
每個方言點的宕江攝都有白讀。
(1)韻類分合類型如表7。
表7:
方言點 開口一等 開口二等 開口三等 合口一三等
幫系 非幫系 知莊 見系 知章 非知系 幫系 非幫系
幫忙 狼炕 窗雙 項巷 張裳 娘墻 房放 光王
永和 u? u? u? ie ?? ie u? u?
隰縣 uo ? uo i? ? i? uo uo
大寧 uo uo uo ie ? ie uo uo
汾西 ?? ?? u i ?? i ?? u
安澤 uo uo uo uo
霍州 ? ? ? ? i/i? ? ?
洪洞 o o o io o io o uo
古縣 u? u? u? u? u? y? u? u?
臨汾 ? ? ? ? ? y? ? ?
浮山 ? u? ? ? u? y? ? u?
翼城 u?
曲沃 ? ? ? y? ?
侯馬 uo ?/i?
襄汾 ? ? u? ? ? i? ? u?
鄉(xiāng)寧 ? ? u? ? i? u? u?
吉縣 ? ? uo ? y? uo uo
宕江攝白讀齊齒呼都與蟹、止、假攝合流。開合口兩呼(除霍州外)主要與果攝合流。部分方言點開合撮三呼還與宕江攝入聲韻合流。據(jù)此,可將臨汾方言宕江攝白讀分為三種類型:
A.宕江白=果=宕江入,這一類型見于洪洞、臨汾、古縣、浮山、襄汾、曲沃、翼城、侯馬、鄉(xiāng)寧、吉縣等沒有入聲的方言中。
B.宕江白=果≠宕江入,這一類型見于永和、大寧、隰縣、汾西、蒲縣、安澤等有入聲的方言中。
C.宕江白≠果≠宕江入,這一類型僅見于霍州。
表8、表9是相應(yīng)的例字。
表8:開口呼合口呼白讀
類型 方言點 宕江白 果攝 宕江入
開一 開二 開三 合一三 開一 合一 開口 合口
幫 狼 窗 張 放 光 拖 歌 婆 貨 落 擱 郭
A 洪洞 o o o o o uo o o o uo o o uo
古縣 u? u? u? u? u? u? u? u? u? u? u? ? u?
臨汾 ? ? ? ? ? ? ? ? ? u? ? ? u?
襄汾 ? ? u? ? ? u? ? ? u? u? u? ? u?
吉縣 ? ? uo ? uo uo ? ? uo uo uo ? uo
B 永和 u? u? u? ?? u? u? u? u? u? u? ?? ?? u??
大寧 uo uo uo ? uo uo uo uo uo uo ?? ?? u??
汾西 ?? ?? u ?? ?? u ?? ?? ?? u ?u ?u u?
C 霍州 ? ? ? ? ? ? u? ? u? u? u? ? u?
由表8可看到,A、B(除永和“張”字讀音外)全部與果攝讀音合流,C類霍州白讀[?]自成一類。
表9:齊齒呼撮口呼白讀
類型 方言點 宕江白 蟹 止 假 宕江入
開二 開三 開四 開三 開三 開三 開二
巷 墻 迷 奇 且 腳 學(xué)
A 洪洞 io io i i ie io io
古縣 u? y? i i i? y? y?
臨汾 ? y? i i i? y? y?
浮山 ? y? i i i? y? y?
曲沃 y? i i i? y? y?
襄汾 ? i? i i i? i? i?
B 永和 ie ie i i ie i?? i??
隰縣 i? i? i i i? i? i?
汾西 i i ? ? i y?u i?
安澤 i i i?? y?? i??
C 霍州 i/i? i i i? y? y?
由表9可看到,宕江攝白讀齊撮兩呼全部與蟹、止、假攝讀音合流,A類與宕江入合流。
(2)具體音值
宕江攝白讀都為純口音韻,但音值有所區(qū)分。A類開齊合撮四呼主元音多為央、后元音(以?、?為主);B類開合兩呼主元音多為后、高元音(以o、?為主),齊撮兩呼為前、高元音(e/?、i);C類開合兩呼主元音為?,齊撮兩呼主元音為?、i。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宕江攝白讀主元音呈高化趨勢。A類方言點處在臨汾南部,B類、C類處在臨汾北部。因此,從地域上來看,南部高化慢,北部高化快,汾西方言主元音已高化為?、i。就韻類上來看,齊撮兩呼高化快,開合兩呼高化慢。
2.曾通梗攝
每個方言點的曾梗攝都有白讀。永和、隰縣、大寧、安澤、汾西、翼城、鄉(xiāng)寧七個方言點的通攝沒有白讀。
(1)韻類分合類型如表10。
表10:
方言點 曾通攝 梗攝
開一 合一 合三 開三 開二 合二 合三 開三 開四
燈 紅 窮 蠅 棚/生 橫 兄 贏/影 聽
永和 ie ia/?? ya ye ie ie
隰縣 i? i?/? y? i? i?
大寧 ie ie yɑ ie ie
蒲縣 ei? uei? yei? i? ? u? y? i? i?
汾西 i ei uei i i
安澤 i ie y i i
霍州 i ? i i
洪洞 en uen yen ie ? u? ye ie ie
古縣 ?n u?n yn i? ? u? i? i? i?
臨汾 ?n u?n yn i? ? y? i? i?
浮山 ?n u?n yn i? ? u? i? i? i?
翼城 i? ? u? i? i?
曲沃 ?n i? a i? i?
侯馬 ue? i?
襄汾 ?n u?n i? i?/? i? i? i?
鄉(xiāng)寧 i? ia i? i?
吉縣 ei uei yei i? ia/a ya i? i?
由表10可看出,曾通攝開合撮白讀并入深臻攝,齊齒呼白讀與梗攝齊齒呼合流,梗攝開口二等與開口三、四等處于分立的狀態(tài)。
(2)具體音值
由表10得知,曾通攝(曾開三除外)白讀主要是鼻化韻或-n尾韻(吉縣為純口音韻)。曾開三、梗攝白讀都為純口音韻,曾開三與梗開三、四讀音合流。
曾通攝(曾開三除外)白讀全部并入深臻攝,主元音為e/?。曾開三、梗攝白讀合流方向復(fù)雜,主元音復(fù)雜,下面進(jìn)行具體分析。
1)梗開三四白
按其合流方向的不同,梗開三四白可分為A、B兩大類型:
A.梗開三四白=蟹開三四,梗開二白≠梗開三白,方言點有:汾西、安澤、霍州。
B.梗開三四白=假開三
又可分為:
B1.梗開三四白=假開三≠咸山開三四入,梗開二白≠梗開二入,方言點有永和、隰縣、大寧、蒲縣。
B2.梗開三四白=假開三=咸山開三四入,梗開二白=梗開二入,方言點有洪洞、古縣、臨汾、浮山、翼城、曲沃、侯馬、襄汾、鄉(xiāng)寧、吉縣。
表11、表12是相應(yīng)的例字。
表11:類型A
方言點 梗攝 蟹攝
開二 開三 開四 開三 開四
棚/生 贏/影 聽 閉 計
汾西 ei i i i(?) i(?)
安澤 ie i i i i
霍州 ? i i i i
表12:類型B
方言點 梗攝 假攝 咸入 梗入
開二 開三 開四 開三 開三 開四 開二
棚/生 贏/影 聽 寫 接 切 白
B1 永和 ia/?? ie ie ie i?? i?? i??
隰縣 i?/? i? i? i? i? i? i?
大寧 ie ie ie ie i?? i?? i??
蒲縣 ? i? i? i? i?? i?? ??
B2 洪洞 ? ie ie ie ie ie ?
古縣 ? i? i? i? i? i? ?
臨汾 ? i? i? i? i? i? ?
浮山 ? i? i? i? i? i? ?
翼城 ? i? i? i? i? i? ei
曲沃 a i? i? i? i? i? ei
襄汾 i?/? i? i? i? i? i? ei
鄉(xiāng)寧 ia i? i? i? i? i? ia
吉縣 ia/a i? i? i? i? i? ia
B1類型的方言點有入聲,B2類型的方言點入聲已消失轉(zhuǎn)化為陰聲韻。鄉(xiāng)寧梗開三零聲母字“贏/影”白讀與宕江攝白讀合流。
A類型中梗開三四白音值都是i。B類型梗開三四白音值差別不大,主元音為?、e、?,全部與假開三文合流,且B2類型與咸山開三四入合流。
總體來看,A、B兩種類型的梗開三四白音值差別較大。關(guān)于差別較大的原因,王洪君(1992)認(rèn)為,“A型的蟹開三四與B型的咸山開三四入的主元音在中古時是相同的,都是三等?,四等e。這就提示我們,在三四等分立時,A、B型的梗開三四的音值大約是分歧不大的。兩地的分歧應(yīng)產(chǎn)生于三四等合流時:A型的梗攝像蟹攝那樣,三等的?類并入了四等的e類,而B型的梗攝則像咸山那樣,四等的e類并入了三等的?類。山西白讀層的出發(fā)點是不區(qū)分三四等韻的,因而梗攝齊齒呼的出發(fā)點應(yīng)分兩個次類型:A型ie,B型i?。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同為純元音韻,同為前、中元音。后來A型的梗開三四白又與蟹開三四一起經(jīng)歷了元音高化,今音音值與出發(fā)點差別較大?!雹伲≒41)
2)梗開二白
有些方言點梗開二白主元音低,有些方言點主元音高。A、B兩種類型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如表13、表14:
表13:類型A
方言點 梗攝白 蟹攝 假攝
開二 合一 開三
棚/生 杯 寫
汾西 ei ei ia
安澤 ie ei ie
霍州 ? ei ia
A類型中,梗開二白汾西、安澤主元音為半高元音e,分別與蟹合一、假開三合流;霍州主元音為半低元音?,獨立成韻。
表14:類型B
方言點 梗攝白 假攝 咸入 梗入
開二 開二 開三 開三 開四 開二
棚/生 加 寫 接 切 白
B1 永和 ia/?? ia ie i?? i?? i??
隰縣 i?/? ia i? i? i? i?
大寧 ie iɑ ie i?? i?? i??
蒲縣 ? ia i? i?? i?? ??
B2 古縣 ? ia i? i? i? ?
臨汾 ? ia i? i? i? ?
浮山 ? ia i? i? i? ?
翼城 ? ia i? i? i? ei
襄汾 i?/? i? i? i? i? ei
鄉(xiāng)寧 ia ia i? i? i? ia
B1中的永和、B2中的襄汾、鄉(xiāng)寧等梗開二白與假開二合流,主元音為低元音a/?。其余方言點或與假開三合流,或與梗開二入合流,主元音為稍高元音?、?、e、?、?。對此,王洪君(1992)認(rèn)為“A、B型梗開二白的出發(fā)點音值是相同的, 它應(yīng)是介于a與?之間的前元音, 即?,它在一些點低化并入a, 在另一些點高化并入?,形成現(xiàn)今的分歧?!雹冢≒42)
3)梗合二、合三白
表15是相應(yīng)的例字。
表15:
方言點 梗攝
開二 合二 合三 開三 開四
棚/生 橫 兄 贏/影 聽
A 汾西 ei uei i i
安澤 ie y i i
霍州 ? i i
B1 永和 ia/?? ya ye ie ie
隰縣 i?/? y? i? i?
大寧 ie yɑ ie ie
蒲縣 ? u? y? i? i?
B2 洪洞 ? u? ye ie ie
古縣 ? u? i? i? i?
臨汾 ? y? i? i?
浮山 ? u? i? i? i?
翼城 ? u? i? i?
曲沃 a i? i?
侯馬 i?
襄汾 i?/? i? i? i?
鄉(xiāng)寧 ia i? i?
吉縣 ia/a ya i? i?
由表15可看出,大體來說,梗合二白、梗合三白分別與梗開二白、梗開三四白對應(yīng)。
3.白讀層陽聲韻鼻韻尾的消變程度
宕江曾梗通五攝的白讀層按其鼻尾消變程度仍可分為三大類:(1)帶-n尾;(2)鼻化韻;(3)純口音韻。各類陽聲韻的鼻尾消變速度是不均衡的,各韻尾類型的方言點數(shù)如下:
宕江 ? ? ? 曾(除開三) ? ? ? 梗、曾開三 ? ? ? ?通
鼻尾 ? ? ? ? ?0 ? ? ? ? ? ?6 ? ? ? ? ? ? ? ? 0 ? ? ? ? ? ? ? 5
鼻化 ? ? ? ? ?0 ? ? ? ? ? ?2 ? ? ? ? ? ? ? ? 0 ? ? ? ? ? ? ? 2
元音 ? ? ? ? ?17 ? ? ? ? ? 1 ? ? ? ? ? ? ? ? 17 ? ? ? ? ? ? ?1
可以看出,就宕江曾梗通五攝白讀層來說,曾(開三除外)、通攝鼻尾韻較多,最為穩(wěn)定,宕江、梗攝消變最快,全都變?yōu)榱思兛谝繇?。曾攝中開口三等消變最快,已變?yōu)榧兛谝繇?。很明顯,低元音后的鼻尾比高元音后的鼻尾易消變(宕江、梗>曾通)。關(guān)于這一問題,張琨(1983)、王洪君(1992)、王臨惠(2003)、張燕芬(2012)等學(xué)者一致認(rèn)為,陽聲韻尾的弱化、脫落與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鼻韻尾發(fā)音部位的前后有關(guān)。主要元音影響鼻音韻尾的演變,往往是低元音后的韻尾先變而高元音后的韻尾后變;鼻音韻尾消失的先后與鼻音的發(fā)音部位有關(guān),其先后次序是由前往后,即[-m]最容易消失,而[-?]最為穩(wěn)固,往往最后弱化、消失。他們分別列出了陽聲韻尾的具體消變順序,王洪君:?!蒎矗ń?gt;山(咸)一等、山(咸)其它>臻(深)>曾通③(P49);王臨惠:咸山>深臻>宕江>曾梗通④(P61);張燕芬:咸山→宕江→梗臻→深曾→通⑤(P96)。就臨汾方言來說,有些符合以上順序,有些則不符合。如:主元音較低(以a/ɑ/?為主)的宕江攝確實易消變,符合以上規(guī)律,而曾梗通攝則不符合以上規(guī)律,具體原因再作討論。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導(dǎo)師趙日新教授的悉心指導(dǎo),在此表示感謝。
注釋:
①②③王洪君.陽聲韻在山西方言中的演變(下)[J].語文研究,1992,(1).
④王臨惠.汾河流域方言的語音特點及其流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
⑤張燕芬.中古陽聲韻韻尾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的讀音類型[J].語言研究,2012,(4).
參考文獻(xiàn):
[1]曹志耘.南部吳語語音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2]曹志耘等.漢語方言地圖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3]崔容,郭鴻雁.大寧方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4]高本漢.中國音韻學(xué)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4.
[5]龔煌城.十二世紀(jì)末漢語的西北方音(韻尾問題)[A].第二次國際漢學(xué)會議論文集[C].臺北:1986.
[6]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7]李榮.切韻音系[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6.
[8]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9]喬全生.洪洞方言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1999.
[10]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M].濟(jì)南:齊魯書社,2010.
[11]王洪君.陽聲韻在山西方言中的演變(上)[J].語文研究,1991,(4).
[12]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3]王力.漢語音韻學(xué)[A].王力文集(第四卷)[C].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14]王力.漢語語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
[15]徐通鏘.歷史語言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16]張琦,劉明華,李建校.永和方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17]張琨.漢語方言中的幾種音韻現(xiàn)象[J].中國語文,1992,(4).
[18]張琨.漢語方言中鼻音韻尾的消失[A].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C].北京:1983:54.
[19]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xué)院.中國語言地圖集[Z].香港:朗文(遠(yuǎn)東)出版有限公司,1989.
(劉丹丹 ?北京 清華大學(xué)文學(xué)院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