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元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
劉銳元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通常來說,新聞是針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所進行的報道,所以,其主要特點就是客觀性、真實性和時效性。民生新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貼近人們群眾的生活實際,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因而,民生新聞就成了許多電視臺提高收視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針對這樣的情況,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如何把新聞事實展現在觀眾面前,就成了民生新聞采訪的重要基礎。
民生新聞;新聞采訪;客觀性
在新聞采訪中,客觀性是其應該保持的重要原則,同時,客觀性也是新聞工作者應該堅守的底限。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新聞理念也有了一定的變化,這就使新聞的客觀性原則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民生新聞采訪來說,客觀性和真實性對于其報道對象、內容和方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與別的節(jié)目不同,民生新聞采訪更應該注重客觀性,從而實現民生新聞采訪的重要價值。
1.1新聞真實性存在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的客觀性決定了其內容以及報道的真實性,新聞的真實性正是其客觀性的體現。在許多民生新聞采訪節(jié)目中,由于采訪對象主要是普通百姓,他們在知識和認識上會有一定的欠缺,這就使其在敘述和理解問題的時候存在一些偏差,加上一些個人感情因素,其對人或者對事存在著一定的個人觀點,容易導致偏見的出現。
1.2新聞客觀性不足
當前,在許多民生新聞采訪節(jié)目中,節(jié)目往往會請主持人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主持人可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事情進行批評或贊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使節(jié)目收場,但是,主持人的觀點可影響受眾的態(tài)度,這樣容易使新聞的客觀性受到影響。新聞的主要作用就是給觀眾報道事實,使百姓了解一些情況,但是,夾雜著評論的新聞易使大眾輿論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新聞的客觀性。
1.3記者的報道語言影響了新聞采訪的客觀性
在一些民生新聞采訪中,采訪記者的語言對新聞的客觀性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有時候,記者在進行采訪時,為了有效地與百姓溝通,常使用一些違反客觀性的詞匯,這樣一來,就會使一些過度夸張的詞匯影響新聞的客觀性,大眾在觀看的時候,也易受新聞記者的思維影響。
2.1樹立客觀性意識,加強自律
要想真正實現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新聞工作者應該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樹立客觀性意識,加強自律是首要條件。新聞工作者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原則,在新聞采訪的各個方面都堅持原則,為新聞的客觀性負責。新聞工作者在采訪時,一定要避免誘導受訪者說出一些有違事實的新聞,同時,堅決避免為博觀眾眼球而報道一些不實新聞,禁止使用偏激性言語。只有這樣,才能使觀眾對事件的理解不被誤導,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2.2綜合考量社會效益
我國的新聞事業(yè)是我黨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國新聞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采訪時,一定要注重社會效益。尤其是對于民生新聞來說,多涉及百姓的經濟生活和人際關系等,民生新聞應該在這些方面為大眾提供更多的真實性報道,使民眾能全面了解事實,更好地解決問題。所以,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本著公平和客觀的原則,如實報道新聞,不偏不倚,保證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保證其基本的社會效益。
2.3努力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民生新聞涉及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牽涉的內容比較復雜,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許多時候往往是各執(zhí)一詞,無法分辨誰是誰非。這個時候就需要新聞采訪記者憑借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做出有效判斷,同時,借助生活經驗,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采訪,有效甄選新聞信息,對事實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只有這樣,新聞采訪報道才更加真實,才更有說服力,才更具有客觀性。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不斷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培訓,從而努力提高新聞采訪的專業(yè)能力,更好地開展民生新聞采訪工作,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在新聞采訪報道過程中,用事實說話是基本的要求,而要做到這點,就要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這正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工作信條。新聞報道的目的和主要意義就在于為社會大眾提供真實案例的新聞,反映不同的聲音,為公眾建立起了解世界的橋梁。新聞工作者必須努力實現這個目標。所以,廣大新聞工作者只有在新聞采訪時有效把握客觀性,才能實現新聞采訪的重要意義。
[1]張寶坤.漫談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J].今傳媒,2014(2).
[2]黃燕軍.從民生新聞試析新聞采訪的客觀性[J].今傳媒,2014(2).
[3]張健.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以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22).
[4]叢力.民生新聞采訪應如何把握客觀性[J].傳播與版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