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庸(廣西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
圖/廣西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塑魂炫技 神形兼?zhèn)?br/>——雜技劇《百鳥衣》觀后
文/一庸(廣西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
圖/廣西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相對古老的雜技藝術,雜技劇算得上是一種新興藝術形式,顧名思義,這是一種雜技與戲劇的結合體,既要炫雜技的“技”,即展示雜技驚、險、奇、難技巧,又要塑戲劇的“魂”,即體現(xiàn)戲劇的立意、故事、人物、情境等,這對雜技藝術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新的挑戰(zhàn)。廣西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演出的雜技劇《百鳥衣》,較好地做到了“技”與“魂”的有機融合,為人們奉獻了一臺神形兼?zhèn)涞膬?yōu)秀雜技劇目,讓廣大觀眾享受到了一份精美的藝術盛筵。
雜技劇《百鳥衣》是在同名壯族民間傳說基礎上提煉、升華創(chuàng)作而成,由于原傳說過于簡單、直露、淺白,缺乏思想深度、曲折情節(jié)和豐滿人物,因此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對原民間傳說進行了重構,進一步挖掘其內(nèi)涵、拓展其情節(jié)、重塑其人物,并巧妙地將富有代表性的廣西民族文化的元素花山巖畫、銅鼓等融入其中,使之成為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同時富有濃郁廣西民族色彩的優(yōu)秀作品。
《百鳥衣》的劇情并不復雜,描述在遠古時代的壯族部落中,一位年輕的銅鼓鑄造師古卡在壯族人文始祖布洛陀肇示下,欲將蘊藏著壯家幸福密碼的銅鼓紋飾描繪到花山千仞絕壁之上,古卡與族人經(jīng)歷重重挫折,克服千難萬險,最后在太陽鳥幻化的美麗壯族姑娘依俚的舍身幫助下,依靠百鳥衣的神力飛凌絕壁完成巖畫,為八桂壯鄉(xiāng)留下了曠世奇作……
在這個并不復雜的劇情中,蘊含著豐富的戲劇特質。
首先,它立意深刻,主題積極向上,富于正能量。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飽經(jīng)磨難的民族,千百年來,在與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抗爭中,形成了勇于追求幸福夢想和美好生活的民族性格?!栋嬴B衣》通過古卡等壯族先民為將幸福生活場景繪上絕壁,雖遭遇重重挫折而百折不撓的故事,準確而傳神地體現(xiàn)了壯民族為追求幸福理想而至死不渝的民族精神,不僅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而且在當今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偉大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時候,同樣有著巨大的激勵力量,因此,《百鳥衣》也有著強烈的現(xiàn)代觀照和現(xiàn)實意義。
其次,它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在劇中,銅鼓上的太陽鳥吸日月靈氣、聚天地精華,修煉成鮮活生命飛出銅鼓,幻化成美麗壯家少女與古卡一見鐘情;古卡率眾青年攀巖作畫屢屢受挫,依俚化身太陽鳥請求百鳥獻出羽毛織成百鳥衣,古卡身披百鳥衣飛上絕壁,最終完成壯民族歷史壯舉;美麗的依俚用生命相助古卡成功后,再化身太陽鳥魂歸太陽……這一富于浪漫色彩和神奇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富有強烈的戲劇性和藝術美感。
第三,它塑造的人物情感豐富,富于犧牲精神,因而感人至深。古卡與依俚一見鐘情,愛意纏綿,二人山盟海誓,欲白頭偕老。然而,為完成始祖布洛陀囑托完成巖畫,將民族的美好理想昭示后代,古卡攀援絕壁,百折不撓,依俚則毅然拔下頭頂羽翎,以翎作畫筆,以血作顏料,助古卡完成宏大理想,而她自己卻因精血耗盡而魂歸太陽——為了理想,古卡和依俚犧牲了愛情,而依俚更是犧牲了生命——兩個人物以自己無私無畏的犧牲精神,譜寫了一曲為民族理想甘于獻身的悲壯頌歌!
具備了豐滿的戲劇元素,如何將其與雜技藝術水乳交融地結合,這對編導也是一個考驗,處理不當,極易出現(xiàn)劇情內(nèi)容與雜技技巧相互游離的“兩張皮”情形,但《百鳥衣》編導在劇本堅實的文學支撐下,較好地將驚、險、奇、難、巧的雜技技藝展示了出來。
第一場“鑄鼓”中,熊熊烈焰映紅天地,一群火的精靈飛舞著火流星不斷旋轉、滿場飛奔,只見臺上一片弧光閃爍,絢麗多彩;待銅鼓鑄成,一群壯家少女駕著一面面銅鼓迤邐而出,她們雙腳靈巧踏動,一只只銅鼓在足尖上歡快地翻飛,歡樂的蹬鼓將壯族群眾鑄造銅鼓的喜悅之情很好地渲染出來;而更可貴的是,劇中將這種蹬技進一步拓展升華,采用了層疊式的人蹬人、人蹬鼓的新技巧,將傳統(tǒng)的蹬技創(chuàng)出了新意,令觀眾耳目一新。
在第二場,編導運用了動感十足的“雙人蕩圈”、高難度“單手頂”和場面宏大的“轉碟”等技巧,著力表現(xiàn)原始森林百鳥盡情嬉戲的場景?!半p人蕩圈”飄逸流暢,賞心悅目,形象地表現(xiàn)了鳥兒在天空自由自在展翅飛翔的情境;而“單手頂”表現(xiàn)的是一只小鳥在枝頭炫耀身姿的場面,扮演小鳥的小演員將難度極高的技巧做到了穩(wěn)如磐石又身輕如燕,起落自如而張馳有度;而場面宏大的“轉碟”則一派流光溢彩、氣勢恢宏,體現(xiàn)了百鳥圍繞太陽鳥,形成一種百鳥朝鳳的壯美情景。古卡與依俚林中相遇,是這一場的中心情節(jié),編導采用了男女雙人對手頂?shù)燃记桑B續(xù)的托舉、倒立、翻滾等,造型優(yōu)美、動靜有序,難度高且富于藝術魅力,將二人銘心刻骨又悱惻纏綿的深厚愛情表達得心醉神迷。
第四場奔赴花山攀巖作畫是全劇動作戲的高潮部分。編導運用了威亞特技,讓古卡、依俚,還有他們身邊的愛犬麻顯在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騰空而起,勇往直前,把二人為完成民族理想而一往無前的氣概表現(xiàn)得準確傳神。在表現(xiàn)飛越山澗的情景時,巧妙地運用了鉆圈技巧,以人墻牽手作圈,讓古卡和眾青年騰空翻越,充分凸顯了雜技的驚險飄逸。這一節(jié)中,還運用了“浪橋飛人”技巧,更直接表現(xiàn)眾青年凌空飛越天險的情景,令人驚心動魄,嘆為觀止。攀巖作畫是全場的主要情節(jié),編導充分運用蹦床技巧將全場氣氛提升到了高潮:只見千仞絕壁下,古卡率眾青年攀援絕壁,卻被重重摔下,上邊的摔下來,下邊的又躍上去,再摔下、再躍起,循環(huán)往復、前仆后繼。蹦床技巧的運用將古卡等壯族青年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外,在劇中,魔術的運用也巧妙與劇情緊密勾連,大大增強了舞臺表現(xiàn)力。如第二場,太陽鳥閃亮登場,揮手之間,滿山百花盛開,一片花團錦簇,為舞臺增添豐富色彩。又如祭祀一場,只見原本雙手空無一物的大祭司不斷揮舞神杖,一盤盤三牲祭品便出現(xiàn)在手中,手法純熟,令人目不暇接。
當然,嚴格地說,該劇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主要人物古卡和依俚的內(nèi)心情感表現(xiàn)還不夠到位,尤其是依俚舍身拔掉羽翎,古卡依俚生死訣別之時的那種離別之痛表現(xiàn)得還嫌表面化。此外,太陽鳥與壯家姑娘依俚身份變幻的銜接點交待也不夠清晰,影響觀眾欣賞的流暢性。還有一些細節(jié)的合理性也有待斟酌。然而,這些不足畢竟瑕不掩瑜,雜技劇《百鳥衣》以恢宏的立意、跌宕的情節(jié)、感人的人物、濃郁的壯族神韻和精彩紛呈的雜技技巧,先后獲得了第九屆廣西劇展金獎、國家舞臺藝術基金資助劇目。我們有理由相信,經(jīng)過不斷打磨,假以時日,《百鳥衣》定將成為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觀賞性為一體的舞臺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