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管理檢驗站
花生根腐病發(fā)病原因及防治
張亮
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管理檢驗站
花生根腐病是常見的花生土傳真菌性病害,近年來呈逐年加重趨勢,尤其在主產區(qū)的重茬地塊發(fā)生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花生的產量和品質?,F(xiàn)將花生根腐病的發(fā)生與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引起花生根腐病的為鐮刀菌,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傷口或表皮侵入。
1.菌源增多
在花生主產區(qū),由于花生連作,造成病株殘體在大田中遺留過多,致使病菌基數(shù)逐年積累,菌源充足,易于發(fā)病,且發(fā)病嚴重。
2.品種抗性及種子質量
花生品種不同,則其對花生根腐病的抗性不同??剐匀?,則發(fā)病重。另外,花生種子粒小、癟、出芽、霉變或種子播種前不經曬種都是易發(fā)病的誘因。
3.土壤質地
土壤透水透氣性好,則發(fā)病輕。種植花生和前茬作物小麥、玉米等普遍使用封閉性除草劑,致使土壤板結,通透性差,也是引起花生根腐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其次地膜田花生,由于土壤疏松較少,造成通氣性較差,也易發(fā)病。
4.氣候原因
花生苗期地溫偏低,也易引起根腐病。
5.不拌種或拌種不科學
花生種的拌種率低,即使拌種,所用拌種劑一般為鋅拌磷等防治地下害蟲藥劑,較少使用殺菌劑拌種,致使花生易于感染根腐病。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成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帶菌的種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農事操作而傳播。初侵接種體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種體為大、小分生孢子,能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通常植地連作、地勢低洼、土層淺薄、持續(xù)低溫陰雨或大雨驟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氣發(fā)病較重。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發(fā)生?;ㄉズ蟪雒缜叭静。梢馉€種、爛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xiàn)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發(fā)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干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
應采取耕作栽培防病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種子關:做好種子的收、選、曬、藏等項工作;播前翻曬種子,剔除變色、霉爛、破損的種子,并用種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拌種,密封 24小時后播種。②合理輪作:因地制宜確定輪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輪作年限。③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統(tǒng),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增肥改土,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視天氣條件適期播種;注意施用凈肥,抓好田間衛(wèi)生。④及時施藥預防控?。糊R苗后加強檢查,發(fā)現(xiàn)病株隨即采用噴霧或淋灌辦法施藥封鎖中心病株??蛇x用96%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與“天達2116”混配隔7~15天1次,連噴2次,交替施用,噴足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