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
年輕人應該怎樣聽音樂?
把頭發(fā)染成紫色、在辦公室里養(yǎng)英國短毛貓的劉莙怡,提供了這樣一種方式:邊聽音樂,邊在相應的App上吐槽或夸贊,同聽一首歌的人都會在手機屏幕上看到這些評價—就像現(xiàn)在很多視頻網站做的一樣;而與視覺體驗類似,音樂也可以有3D的,戴上耳機后,你會感到聲音從大腦的前后左右同時發(fā)出;更好玩的是,你還可以制作自己的專屬聲音表情,并發(fā)到微信、QQ等社交網站上。
這些都是劉莙怡創(chuàng)立的echo提供的功能,它是一款音樂類App。2014年9月上線后,它在3個月的時間里獲得了100萬注冊用戶,現(xiàn)在則擁有1500萬用戶。
echo的用戶定位是年輕人,確切地說,其實就是與創(chuàng)始人劉莙怡類似的一群人。而憑借個人需求或興趣創(chuàng)業(yè),對于劉莙怡來說并不是第一次。
高三還未畢業(yè),劉莙怡就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芝加哥學院的錄取通知。在其他同學都在忙著準備高考時,她在為自己的個人網站寫代碼、做設計。經常逛豆瓣的她,發(fā)現(xiàn)這個社區(qū)里已經有很多內容都不再符合個人口味了。為了分享更多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設計類作品,劉莙怡搭建了一個名為啟維網的網站。
在美國主修游戲和電影專業(yè)時,劉莙怡又接觸到商業(yè)設計和策劃。她還輔修了網絡編程,加上之前運營網站的經歷,2013年3月臨近畢業(yè)時,國內的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找到她尋求合作,創(chuàng)業(yè)的誘惑還讓她放棄了一個在迪士尼工作的機會。
然而,畢業(yè)后回國組建團隊正式運營啟維網后,劉莙怡遭遇了創(chuàng)業(yè)時常會遭到的首個打擊:那家風投機構承諾的款項,遲遲不能到賬。因缺少資金,團隊成員陸續(xù)離開,劉莙怡只能一邊自己墊付開銷,一邊繼續(xù)找合適的投資人。2013年年底,在沒有新產品的情況下,團隊終于得到了藍馳投資數百萬元的A輪投資。這次經歷讓劉莙怡開始認真考慮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
她花了4個月的時間重新思考創(chuàng)業(yè)方向,最終她認為,與其繼續(xù)運營啟維網,不如重頭做一款新產品。她看中了音樂領域。
“音樂更像是文化產業(yè)的中軸線,它是承上啟下的東西。電影、游戲都需要音樂,很多行業(yè)它都能夠滲透?!眲⑶q怡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在她看來,音樂有多種變現(xiàn)的方式。
彼時,移動端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企業(yè)爭奪的焦點。2013年年底,國內手機音樂App用戶數突破3億,使用率超過閱讀類和購物類應用。但下載量最多的音樂應用,還是那些從PC端平移到移動端的產品—根據速途研究院的報告,2013年,酷狗音樂、天天動聽、酷我音樂、QQ音樂,這4個應用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現(xiàn)存的這些音樂類App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內容同質化嚴重,用戶互動和黏性不強。劉莙怡認為,那些花大價錢購買獨家版權的應用,未必能獲得用戶和市場份額的增長。當然,她也知道,無論從資金還是人力上來說,初創(chuàng)團隊無法與騰訊這種巨頭直接競爭,所以,她只能從與自己更貼近的同齡人身上找切入口。
這是劉莙怡所熟悉的一群人:他們喜歡彈幕、二次元、自制內容,他們所創(chuàng)造這種的“亞文化”能讓相對小眾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Acfun成為輿論聚集地。
彈幕網站互動模式啟發(fā)了劉莙怡,她在其音樂產品echo上模仿了這樣的設計:所有音樂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同時在音樂中加入彈幕的社交功能。前者承擔的版權責任相對較小,后者則可幫助吸引目標人群。
“音樂加彈幕是對視覺的填補。年輕人聽歌的時候還是會玩手機,他們和那些有消費能力、把手機與汽車相連的用戶不同。前者還是會盯著屏幕,那么在音樂界面上加彈幕就會有觀眾。”劉莙怡說。
但跟視頻網站的彈幕不同,echo上的彈幕形態(tài)有一些變化。彈幕發(fā)出者的頭像和名字也被呈現(xiàn)出來,在屏幕上飄過時,用戶還能對它點贊。這微小的改變,會讓彈幕的互動性更強。去年,echo與《中國好聲音》合作,成為后者的獨家彈幕平臺。
微博則成為echo的主要推廣渠道。事實上,echo最早一批的用戶就來自于此。內容編輯會在微博上推送在App中點擊率高的音樂,吸引用戶下載應用。
如果你還在玩微博,大概會對曾在微博上熱傳的“叔叔不約”系列有聲表情有印象,這就是出自echo。
有聲表情并不是echo的獨創(chuàng),但echo將其作為賣點推向用戶。內容團隊將惡搞性質的變聲音頻,添加到一組1980年代海報圖片中,制作成有聲表情發(fā)布到微博上。公司還請了一些網絡段子手為其造勢。光是微博大V“回憶專用小馬甲”,就為“叔叔不約”系列這條微博貢獻了2萬多的轉發(fā)量。“實際引流的下載數量更高,達到20多萬?!眲⑶q怡說。當用戶下載echo后,彈幕、制作專屬的有聲表情和主題電臺等是黏住用戶的方式。
所有這些產品的設計理念,幾乎都是劉莙怡主導的,直到最近,公司才有產品總監(jiān)。
在echo上,90%的用戶都是90后,這些年輕人喜歡“嘗鮮”,這也注定了echo需要不斷用新的方式,刺激他們的耳朵。“叔叔不約”系列流行不久后,echo又制作了另一個3D音頻,在微博上得到12萬次的轉發(fā)。
除了是不錯的推廣渠道,微博還是echo驗證內容受歡迎程度的直接途徑,甚至給echo提供了開拓新產品的靈感。比如,發(fā)現(xiàn)3D音頻的市場。
“3D聲音是很有意思的技術,一直沒有人重視它,我們想把它推向市場?!眲⑶q怡說,“年輕人會喜歡并追求顛覆常規(guī)聽覺的體驗?!?/p>
2014年12月,美國制作的3D音頻“虛擬理發(fā)店”的下載量達到100萬。它早在10年前就誕生了,最初被用來測試耳機的質量。用戶只需要帶上耳機就能感受到其模擬出的真實理發(fā)場景。
echo也建立了3D聲音實驗室,并配置了專業(yè)的設備、錄音棚,招聘了錄音師。制作3D聲音需要一種叫做“人頭錄音”(Dum-my Head)的技術,用專門的設備捕捉人體的頭蓋骨、耳廓、耳道、肩部對聲音的反射,從而還原真實的自然聲場。
除了解決技術壁壘,3D聲音搭配什么內容和怎么推向市場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到2015年10月推出產品時,echo已經花了一年時間制作3D聲音了。劉莙怡認為,這種產品可以成為他們和傳統(tǒng)音樂應用競爭的籌碼。
劉莙怡還正在嘗試讓3D聲音發(fā)揮她所說的音樂“中軸線”的作用?,F(xiàn)在,echo開始以此來和音樂人談合作,并向電影業(yè)靠攏。除了推出3D版的單曲,echo也為《大圣歸來》《小門神》等電影主題曲錄制了3D版。據劉莙怡透露,echo接下來還會和30多部電影合作。
在商業(yè)模式上,echo一直依靠付費下載來盈利,它目前的付費下載率為8%。今年1月底,echo獲得了光線傳媒3000萬美元的C-2輪投資。
“豆瓣做了10年,bilibili花了5年才做出一些成績,文化的蔓延是有自己的方式,它一定是一個緩慢增長和積累的過程。但口碑一旦形成,就難以打破?!眲⑶q怡說。這位90后的創(chuàng)始人相信,echo擁有技術優(yōu)勢、明星資源后,其他的模仿者想趕超就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