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洪達
酒駕行為何故態(tài)復萌?
■文/何洪達
酒后駕駛如同“馬路殺手”,害人害己。近年酒駕故態(tài)復萌,屢禁不止,涉及交通意外數字急升,更發(fā)生撞死人慘劇。
酒駕行為為何故態(tài)復萌?有人認為,酒駕、醉駕首犯者多存“付罰款了事”的僥幸心態(tài),令酒駕屢禁不止。
綜合近年來的酒駕案例,筆者發(fā)現酒駕與人們的陋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酒文化,“無酒不成席”早已融入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每逢節(jié)假日或親朋聚會自然少不了用酒相伴。然而,這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機動車早已普及到家庭的時代里,自然會遇到與社會制度相違背的問題。喝,還是不喝?一念之間的兩種選擇,可能會讓你今后的人生出現兩種不同的軌跡。
如果是主觀上不想飲酒,面對親朋的勸說,還是堅定自己的信心。一時的臉面,與終生的悔恨絕不成正比。如果是帶著滿肚子酒精坐上車,千萬要掂量一下,酒精正在模糊你的大腦,還是把駕車的任務讓給沒喝酒的人為好。
駕駛人素質等因素也是導致酒駕屢禁難絕的原因:一是公眾教育缺失,交通安全意識培養(yǎng)不到位,不少酒駕者以為“只要意識清醒開車不會出事”。這種僥幸心理從何而來?縱觀酒駕前后,不論酒吧、飯店等消費場所,還是駕車者、坐車者對酒駕無一不抱有“無所謂”態(tài)度。顯然,全社會尚未形成“酒后不駕車”的良好氛圍。二是社會公德缺失。盡管交警部門天天查酒駕,但仍有酒駕者逃避檢查,反映了自身缺乏起碼的公德意識。
酒駕的危害,你無法想象。懺悔和淚水代替不了酒駕的危害。酒駕是引發(fā)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熬岂{的危害,有時你無法想象。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觸覺能力降低;二是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三是視覺能力變差;四是心態(tài)不正常;五是身心易疲勞,注意力降低。
“這些經過嚴謹的科學試驗得出的結論,往往被許多人所忽視,他們認為數據與現實之間尚有距離,所以很少去關注,但只要以對自己和別人安危負責的態(tài)度,認認真真地去了解,一定會從中得到一些最基本的科學常識,從而增強對酒駕危害性的認識。
酒后駕駛車輛引發(fā)的交通事故案例酒后駕車是引發(fā)死亡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之一, 駕駛人飲酒后,大腦很快會從興奮轉為嚴重的抑制狀態(tài),人體的觸覺能力、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反應遲鈍,并產生視覺障礙,極易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據統(tǒng)計,駕駛人酒后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比率是沒有飲酒情況下的16倍。雖然醉駕已于2011年5月入刑,卻仍有不少駕駛人明知酒后嚴禁駕駛機動車,卻置法律、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不顧,抱著僥幸心理仍駕駛車輛在道路行駛。酒駕為何屢禁不止,感慨之余讓人深思,既悲憤肇事者人性之淡漠,又悲嘆受害者之冤屈。血淋淋的教訓、觸目驚心的事實再次警醒我們:每個駕駛人都要牢記“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呼吁所有的駕駛人杜絕酒后駕車的現象,珍惜生命,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