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云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的護理
郭雙云
下肢深靜脈血栓;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深靜脈血管內(nèi)血液異常凝固,引起靜脈管腔阻塞,導致血液回流障礙的血管阻塞性疾病[1],是周圍血管病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發(fā)生于下肢。DVT如未得到積極而適當?shù)闹委熞装l(fā)展為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甚至發(fā)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積極有效的診療、護理對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提高生命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10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接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并積極配合護理,取得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108例,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于1995年制定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醫(yī)診斷標準[2],并經(jīng)彩色超聲多普勒及靜脈血管CT等確診。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齡52歲~81歲(61.22歲±5.71歲);深靜脈血栓部位:雙下肢7例,左下肢62例,右下肢39例;臨床分型:中央型36例;周圍型52例;混合型20例;72例有手術、骨折、外傷、分娩、腫瘤、長期臥床等誘因。
1.2治療方法
1.2.1西醫(yī)治療方法
以溶栓、抗凝、降解纖維蛋白、擴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為主要治療方法,使血栓溶解、吸收,建立側支循環(huán),使靜脈再通[3]。具體方法為:溶栓選用10×104U~5.0×105U尿激酶+生理鹽水100 mL,患肢靜脈輸注,30 min內(nèi)滴完,3 d~5 d后改為隔日1次,共5次~10次,總量為1.0×104U~5.0×106;復方丹紅注射液20 mL~40 mL 或紅花注射液20 mL靜脈輸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3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療程7 d,第5天開始口服華發(fā)令。
1.2.2中醫(yī)治療方法
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時期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給予不同治療方法。急性期宜清熱涼血利濕、活血消腫止痛,予靜脈Ⅰ號煎劑(主要成分為黃柏、蒲公英、益母草、銀花、澤瀉、路路通、王不留、紫草、石膏、冰片等)口服;慢性期宜活血祛瘀利濕、清熱養(yǎng)陰消腫,予靜脈Ⅱ號煎劑(主要成分為三棱、莪術、益母草、澤蘭、薏苡仁等)口服。
1.3護理措施
1.3.1常規(guī)護理
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慢性期下肢活動不受限者,指導其進行適可而止的背伸屈活動,恢復期身體活動緩慢進行,可穿彈力襪或彈力繃帶,促進患肢深部靜脈血回流[4]。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誘發(fā)靜脈血栓脫落致肺栓塞。密切監(jiān)測病人血氧飽和度與生命體征,若突然出現(xiàn)胸悶、呼吸急促、心率加速、血氧飽和度下降等肺栓塞表現(xiàn),應立即給予高流量吸氧,并及時報告醫(yī)生,積極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搶救。
1.3.2心理護理
積極主動與病人交流,評估其心理狀況,并根據(jù)病人的不同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向病人及家屬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危險因素,本研究的治療優(yōu)勢及預后情況,使病人正確看待疾病,增強恢復健康的信心,緩解其悲觀失望、過度緊張、恐懼等心理,從而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1.3.3患肢護理
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15°~ 30°,或用厚約10 cm的枕墊于患肢下,禁止按摩患肢,并做好肢體保暖工作。急性期予我科自制冰硝散局部外敷[5],注意保持藥袋干燥柔軟,潮濕時取下晾干或及時更換。隨時觀察患肢動脈搏動情況,皮膚溫度、色澤變化及腫脹程度,并詢問病人疼痛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醫(yī)生,行緊急處理。將患肢與健肢置于同一平面,對照并記錄實測腿圍(方法:分別于髕骨上緣 15 cm與脛骨結節(jié)下 10 cm測量患肢與健肢腿圍),測量時做好標記,以縮小誤差,于每日上下午各測 1 次,并與前日記錄及健側腿圍相比較,以判斷治療護理效果。
1.3.4用藥護理
如病人自覺全身瘙癢或出現(xiàn)皮疹時,應立即停藥并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至癥狀好轉。抗凝、降解纖維蛋白、溶栓治療時,密切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如皮膚出血點、便血、尿血、牙齦及鼻出血、穿刺后針眼按壓時間是否延長等,女性還應詢問月經(jīng)情況。每周監(jiān)測凝血系列、血小板計數(shù)等,并根據(jù)檢驗結果調整用藥方案,以防止出血。中藥宜溫服,不宜用茶水、牛奶、果汁等代水服用。
1.3.5飲食護理
中醫(yī)辨證認為,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病理機制特點為濕、熱、瘀,因此,病人宜多攝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溫通經(jīng)絡的食物,如山藥、紅心蘿卜、黑木耳、蘑菇、大白菜等。囑咐病人宜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纖維易消化飲食,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瘀滯而加重血栓形成。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忌生冷、油膩、煎炸、辛辣等食物,戒煙、酒。
1.4療效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于1995年制定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判定標準[2]制定。治愈:站立20 min~30 min,行走1 500 m,無明顯腫脹疼痛、沉重感、壓痛;大腿及小腿中段與健側周徑差<2 cm。顯效:站立15 min~20 min,行走1 000 m后,腫脹比治療前明顯好轉,下肢浮腫明顯減輕,平面周長同健側比不大于3 cm。無效:治療后癥狀與體征無改善或患肢水腫加重并發(fā)肺水腫。
本研究108例病人,顯效70例、有效3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7.25%。
有研究結果顯示:靜脈管壁損傷、靜脈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DTV三大主要病因,高齡、肥胖、淺靜脈曲張、凝血機制異常、長期臥床、剖宮產(chǎn)后、吸煙、糖尿病、肺心病、長期使用避孕藥等都是DTV的危險因素[6-8]。DTV因病因復雜、發(fā)病人群廣,又存在潛在的危險性,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故及時合理的治療與護理極為重要。目前治療主要包括手術、介入、非手術、藥物等。我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DTV,DTV屬中醫(yī)學“股腫”“臁瘡”等范疇,在以中醫(yī)活血化瘀、健脾利濕為大法的基礎上辨證論治[9],在增強抗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有效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明顯減少西醫(yī)藥物治療中尿激酶、肝素等溶栓抗凝藥物的用量,降低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等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同時在常規(guī)病情觀察、心理、患肢、用藥、飲食等方面予以系統(tǒng)周密的護理干預,對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減少危險因素、療效提高等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科實施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和護理有效治療DTV病人,減輕了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1]蔣瑩瑩,覃夢萍,麻新靈.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4,36(5):790-792.
[2]陳柏楠,侯玉芬,周濤.周圍血管疾病中西醫(yī)診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435-449.
[3]朱藝成,黃麗華,潘展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5):45-47.
[4]黃慧敏.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護理研究進展[J].醫(yī)藥前沿,2013(7):109-110.
[5]郭雙云,邢燕燕.冰硼散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體會[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0,29(24):143.
[6]李紅梅.剖宮產(chǎn)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及護理效果評價[J].吉林醫(yī)學,2014,35(1):206-207.
[7]宋利紅.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藥,2013,15(4):347-348.
[8]Hanson SJ,Punzalan RC.Greenup RA,et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fter trauma[J].The Journal of Trauma,2010,1(1):12-18.
[9]張曉麗,李曉亮,鄭學軍.53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6(4):313-315.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Nursing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Guo Shuangyun
The Hospit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xi 030001 Chian
郭雙云,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030024,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R473.6文獻標識碼:B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3.016
2095-8668(2016)03-0187-02
2016-07-01;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