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霞
(兵團第七師一二三團農(nóng)業(yè)科,新疆 烏蘇 833208)
加工番茄育苗移栽機采高產(chǎn)栽培技術
周淑霞
(兵團第七師一二三團農(nóng)業(yè)科,新疆 烏蘇 833208)
本文從品種選擇、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等方面總結了育苗移栽機采加工番茄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以為加工番茄種植提供參考。
育苗移栽;加工番茄;機采;高產(chǎn)栽培
目標單產(chǎn):8000~10000kg/667m2。
產(chǎn)量構成:收獲株數(shù)3500~3600株/667m2,平均單株結果數(shù)50~60個,平均單果重50~60g。
2.1 品種選擇
選擇HYH-07、HYH-01、佳義8號、石番36號等較耐擠壓、抗病的品種,早熟品種和中晚熟品種搭配種植,早熟品種不超過總面積的20%。
2.2 移栽前準備
土壤選擇:選擇土壤疏松、土層深厚、地力中等以上的偏酸性土壤,實行2~3年輪作。
冬前土地準備:前茬作物收獲后,施三料過磷酸鈣20~25kg/667m2、40%硫酸鉀8~10kg/667m2,隨犁地翻入耕作層,翻地深度達28cm以上。秋耕蓄水灌溉,灌水量100~120m3/667m2,要求灌水均勻。
化學除草:栽前5~7d,可用菜草通除草劑160~180mL/667m2或“金都爾”60~80mL/667m2兌水35~40kg進行封閉式化除,要求霧化良好,噴藥均勻,不重不漏。
適時整地:采用聯(lián)合整地機對角復試作業(yè),整地深度5cm,要求達到“墑、松、碎、齊、平、凈”6字標準。
2.3 適期移栽
移栽最好在終霜過后,奎屯地區(qū)一般在4月中下旬。移栽最佳時段為4月25日至5月20日。
2.4 移栽技術要求
(1)選苗標準:移栽番茄秧苗的生理苗齡必須達到35~40d以上,株高不低于15cm,莖粗0.5cm,真葉4~5片,帶子葉,根系乳白色、發(fā)達且緊包基質(zhì),莖稈和葉片無病斑。(2)鋪管覆膜:移栽前采用90cm地膜,一膜兩行一管,機械移栽前不滴水。若是人工移栽,栽前要先輕滴勻墑水,再機械打孔,孔深8~10cm。(3)移栽技術要求:移栽質(zhì)量是番茄奪取豐產(chǎn)高產(chǎn)的基礎。移栽前對秧苗使用促根劑(或殺菌劑)浸盤。采用機采模式,行距配置115cm +35cm,連接行115cm,溝心距150cm,工作播幅450cm。株距23~25cm,理論株數(shù)3500~3800株/667m2。移栽深度至子葉節(jié)為宜,周邊覆土要嚴密。移栽后及時滴第1次緩苗水,滴水量20m3/667m2,因地、因苗、因天氣適時滴第2次緩苗水,滴水量30 m3/667m2,要灌勻灌透。
2.5 適墑及時進行中耕
栽后要做到勤中耕、寬中耕、深中耕、快中耕,促壯根及生長發(fā)育,增加次生根的生長及增強植株的抗逆性。中耕原則上由淺至深,全生育期3~4次,耕深14~16cm,耕寬40cm。加強雨后中耕。
2.6 蹲苗
早熟品種不提倡蹲苗。中晚熟品種必須根據(jù)苗齡、長勢、降雨量等多方面條件靈活掌握。
2.7 植株調(diào)整
傍晚將倒入溝內(nèi)的植株按自然生長狀態(tài)順秧扶上壟背,留出機械作業(yè)道,不讓果實直接暴露在陽光下造成日灼,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番茄的各個生長階段對水肥的需求量不同,施肥量也不同,總體要遵循“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的原則[1]。一水一肥,水水帶肥。番茄生育期總滴水量320~400m3/667m2,滴水次數(shù)控制在9~10次。全生育期施標肥200~220kg/667m2,N∶P∶K=1∶0.7∶0.5。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現(xiàn)蕾期,滴水1次,滴水量35~40m3/667m2,隨水滴施尿素5~6kg/667m2、磷酸二氫鉀2~3kg/667m2。6月中旬至7月上旬花果期,滴水4次,每次滴水量為40~45m3/667m2,階段總滴水量160~180m3/667m2,隨水滴施尿素12~15kg/667m2、磷酸二氫鉀8~10kg/667m2。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滴水3~4次,每次滴水量為35~40m3/667m2,階段總滴量105~160m3/667m2,尿素6~8kg/667m2、磷酸二氫鉀6~8kg/667m2。
堅持以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化防要采用高效低毒無殘留農(nóng)藥噴藥防治,嚴禁使用劇毒農(nóng)藥及高殘留農(nóng)藥。
4.1 病害
4.1.1 細菌性斑點病
于發(fā)病初期開始用藥,選用冠菌樂懸浮劑800~1000倍液、77%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單獨施用氫氧化銅制劑,每隔7~10d防治1次,連續(xù)使用2~3次。
4.1.2 早疫病
(1)實行輪作倒茬。(2)注意田間病情檢查,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立即全田噴藥防治??捎冒倬寤虼i鋅800倍液或普力克2000倍液進行防治。交替用藥,連用2~3次。
4.1.3 疫霉根腐病
發(fā)病初期用普力克600~800倍液灌根防治,然后深中耕,膜上開洞覆土降溫。
4.1.4 臍腐病
開花初期噴灑1%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每隔10~15d噴1次,以增強青果的抗病能力。
4.2 蟲害
4.2.1 蚜蟲
(1)利用黃板誘殺有翅蚜;(2)可用印楝素等生物制劑,以及吡蚜酮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600~800倍液噴霧防治;(3)及時清除番茄田雜草,防止傳毒蚜蟲進入。
4.2.2 棉鈴蟲
(1)秋耕冬灌。壓低越冬蟲口基數(shù),產(chǎn)埂除蛹。(2)種植玉米誘殺帶。在番茄地兩邊種植早熟玉米品種,保證玉米抽雄期與二代棉鈴蟲產(chǎn)卵期吻合,在其幼蟲孵化高峰期,適時噴藥殺滅,減少番茄地落卵量。(3)楊樹枝把誘蛾。根據(jù)田間棉鈴蟲測報,在一、二代棉鈴蟲發(fā)蛾高峰期前5~7d,在田間均勻插放楊樹枝把6~8把/667m2,每天清晨及時收把殺蛾,楊樹枝把每4~7d更換1次。(4)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4hm2左右設1臺頻振式殺蟲燈,根據(jù)預測預報在棉鈴蟲各代發(fā)蛾初期開燈滅蛾。(5)性誘劑誘蛾。根據(jù)田間棉鈴蟲測報,在一、二代棉鈴蟲發(fā)蛾高峰期前5~7d,在田間均勻擺放性誘芯6~8個/667m2。每天傍晚應及時補充洗衣粉水殺蛾。誘殺方法:選用1個直徑20~30cm的小盆,在里面倒上洗衣粉水,水面距盆沿2cm,將性誘芯用鐵絲固定在盆上部正中間,水盆應高于番茄植株10~20cm。(6)化學防治。棉鈴蟲幼蟲有轉(zhuǎn)株危害的習性,轉(zhuǎn)移時間多在夜間和清晨,這時施藥易接觸到蟲體,防治效果較好,一般第1、2代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敵殺死交替使用防治,第3代用天王星防治。
5.1 采收前
采收前15d禁止噴施各種農(nóng)藥;采收前7~10d停止灌水,清理雜草,及時回收滴灌設施,把毛管接頭壓實。
5.2 機采注意事項
采前7~10d嚴格按照采收機行走標準及時機械或人工扶壟。田間果實成熟度達到85%以上集中成熟時進行一次性的機械采收。不能盲目使用催熟劑,以免加快下部爛果。采收前地頭人工撿拾至少15~20m。機采第一趟走道要砍秧減少損失浪費。機采時人工輔助把番茄秧、土塊撿凈,減少含雜量,提高商品率。
[1]王超.加工番茄育苗移栽高產(chǎn)栽培技術[J].新疆農(nóng)墾科技,2015,38(3):24-26.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