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不來提·吉力力
?
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傳播元素的多維探析*
■ 阿不來提·吉力力
電影是一種大眾化的影像媒介,在民族文化的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關注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形態(tài)、傳播對象、傳播效果,也便是關注事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思想、藝術、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復合性的影像化表現之關鍵。在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創(chuàng)作生產中,政府的重視、受眾的期待、題材的豐富、獨特的景觀,使人興奮;當然也有市場的冷淡、內容的同質、表現的貧乏、數量的不足,讓人思索。目前,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傳播的生存與發(fā)展,既有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又有潛伏著無限的機遇。
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政府高度重視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并把“少數民族題材”正式列入宏觀的電影題材創(chuàng)作范圍之內。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長期以來曾以政府傳播為主導,主要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以“天影廠”為主力的全國各大電影制片廠,如上海、北京、海燕、長春、西安、中央電視臺等各省級電影制片廠或制片單位。
改革開放以來,電影開始向以市場為帶動的共同投資、廣泛合作的發(fā)展趨勢邁進。但由于種種原因,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走向“市場行為”的作品與成功經驗并不是很多,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一直以來處于一種商業(yè)化不足的狀態(tài)。因此,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生存與傳播,不僅需要開掘其中“審美價值”,而且還應當做好它的“經濟價值”。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市場行為”的傳播,毫無疑問將會成為今后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生存與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動力。另外,隨著數字影像與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正在迅速興起的“民間行為”的民族影像傳播主體。他們用多種形式,并帶有明顯的“民間”“個人”“新媒體”“自媒體”等特征,產生了新的活力,從而不斷壯大和豐富民族影像的傳播主體。
此外,在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傳播主體中,“導演”無疑成為話題的焦點。無論是漢族導演還是少數民族導演,更重要的是作為導演一定要完成從“客位”視角向“主位”視角的轉換,同時還應當注意該民族的接受習慣與故事的講述方式??傊苏酝?,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傳播,還需要市場、企業(yè)、民間、導演等多方主體的積極參與多元化的探索。
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傳播的毫無疑問就是“新疆少數民族的內容”。這種“內容”的傳播,在過去的新疆少數民族題材影片創(chuàng)作中,比較注重“題材”與“民俗”的呈現,而當代該題材電影則更加注重“風格”與“故事”的表述。
電影的創(chuàng)作是人類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審美活動。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不僅具有豐富的“景觀”之美,而且還具有深刻的“人文”之美。長期以來,新疆獨特的自然“景觀”是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一種重要標識,已成為新疆電影不可或缺的視覺表征;如草原綠洲、高山湖水、民俗風情、衣著住行、相貌外觀、語言符號等。從心理學視角來講,異質、陌生、神秘是引起新奇感和好奇心的重要心理基礎?!耙话銇碚f,人們都處于某種特定的文化之中,只熟悉本民族文化或本地文化。對他們來說,非本民族文化或是非本地域文化能產生極大的新奇感與好奇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為這種不同于本民族或本地域異文化特色,能夠滿足他們求新求異的本能和認知客觀世界的需要”①。
人類的審美體驗總是有著從表面、感性向深層、理性過度跳躍的過程。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貫穿于故事情節(jié)的獨特的“景觀與人文”實質,不僅僅是影片不可替代的審美傳播來源,而且已成為影片追求的重要故事內容,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吸引力?!坝^看民族電影,觀眾審美預期是與一般的電影是不盡相同的。因為在這里,真實與詩意、紀實與傳奇的復調式講述,勢必將為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動人給力的吸引”②。
當然,電影是具有約定性的一種符號系統(tǒng);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自然不應總是以“獵奇”的訴求反映新疆少數民族及其生活與心靈,而既要重視展示民族自然景觀,又要注重民族人文內涵,應當以屬于該民族風格的方式講述影片故事內容。
電影的傳播,實際上就是一種觀影的行為和封閉式的體驗過程。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敘事”,不僅體現出電影一般的敘事規(guī)律,還要符合民族電影自身的特殊敘事及影像語言,并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疾熘型怆娪暗某晒Α皵⑹隆辈呗裕浑y看出“類型化”已成為當代世界電影藝術中的一種特殊而成功的現象,也是電影傳播過程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傳受形態(tài)。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新形勢下,可以參照“類型化”的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模式,不斷的探索和尋找最有效、最適宜的影像話語的表達形式,從而營造和獲取更好更持久的影響力與傳播力。
除了藝術維度的“敘事”傳播形態(tài),自然還需要考慮傳媒維度的“媒介”傳播形態(tài)。當下,電影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越來越受如下環(huán)節(jié)的左右:作品的宣傳策劃、媒介選擇、觀眾市場、發(fā)行營銷及放映途徑等多維因素。同時,融合時代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應該通過確立“媒介融合”和“多元化”的傳播理念,來更加增強自身的傳播力,讓受眾真正體會到“技術之美”,從而實現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國內外的認同接受與廣泛傳播。
電影受眾、觀眾或者說藝術接受者是千差萬別的一種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傳播活動應當基于受眾的以娛樂、認知、審美為主的接受心理。因此須事先對受眾的社會環(huán)境、興趣愛好、思想觀念、心理特征、文化水平、消費需求、接受方式等種種要素給予充分的考慮,以不斷“培養(yǎng)”顯性和隱性電影受眾。
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廣泛傳播需要熱愛民族電影的大批觀眾。就國內而言,中國是人口大國,55個少數民族和漢族13億人口這一龐大的“大聚合體”,在理論上為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廣泛傳播和接受,提供了大量的受眾基礎和潛在的票房支撐??上驳氖?,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國內的電影觀眾市場已有較好的口碑與號召力。同時,實現電影的廣泛傳播還需要在宣傳和發(fā)行上多下功夫,需要要把“觀眾、市場”因素納入從構思到創(chuàng)作、從生產到發(fā)行的電影活動全流程。對國際電影市場而言,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文化層面看,新疆各少數民族與中亞地區(qū)各國有諸多共同點。從宗教信仰層面看,共同點和類似點還跨越埃及、土耳其、伊朗和其他阿拉伯世界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加之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國際電影節(jié)上屢次獲獎,體現了此類電影在國際電影觀眾市場上的極大潛力。
一部好的電影作品為贏得受眾的歡迎,取得優(yōu)化的傳播效果,從“使用”的角度應當達成受眾對電影的審美“期待”,從“滿足”的角度必須吻合受眾對電影的審美“需求”。人的心里總會隱藏著種種期待與需求,人們觀看電影實際上都在不同程度地使某些期待需求獲得實現滿足。我們需要首先刺激期待、啟發(fā)期待,然后創(chuàng)造需求、引領需求,最后實現電影觀眾的“使用與滿足”??鐣r代的電影作品一個共同點就是試圖表現屬于全人類的“審美共享”的信息。能夠實現這一點,一方面需要少數民族電影創(chuàng)作者通過非凡的觀察力、發(fā)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吸引和抓住受眾的興趣和眼球;另一方面,在電影文化傳播語境中,努力培養(yǎng)和形成適度的民族文化審美意識與呈現的愿望。
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近幾年的大膽探索,充分說明新疆電影充滿著希望與活力,值得挖掘、發(fā)揚和鼓勵。在外國大片和國內大制作電影沖擊的背景下,低成本小制作的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依然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觀眾群,但要保持和贏得更多觀眾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懊褡咫娪霸谥袊巍⑽幕c經濟的三維時空中的傳播效果的最優(yōu)化問題,即政治上的‘叫好’、文化上的‘叫絕’和經濟上的‘叫座’的三維一體化”③??傊陆贁得褡孱}材電影傳播的生存與發(fā)展,不僅是個人、群體、社會、文化、時代、經濟、心理、審美等諸多方面的交織,也需要對由傳播主體、內容、形態(tài)、受眾、效果構成的傳播全要素進行綜合評析。
注釋:
① 張宇丹、單曉紅:《營銷傳播:策略與經營》,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58-359頁。
② 彭立:《中國當代民族電影傳播簡論》,載《全球化與民族電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年版,第291、292頁。
(作者系新疆藝術學院傳媒系講師)
【責任編輯:劉 俊】
*本文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項目“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項目編號:GD119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項目編號:11CYS1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