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生三道茶

      2016-02-20 13:55:42劉嬌
      南方文學(xué)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夢蝶眾生詩作

      周夢蝶是臺灣詩壇上的一朵奇葩,稱他為奇葩,并不過分。在上世紀(jì)五十年代臺灣詩學(xué)界普遍流行西方存在主義,在詩體形式和內(nèi)容上大量模仿西方時,夢蝶翩翩出世,以其奇詭清苦的語言,大量用典的詩歌,顯示了一位中國傳統(tǒng)詩人扎根于土地來源于土地的清苦情懷。周夢蝶,原名周起述,1920年陰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南省淅川縣,后因家貧和戰(zhàn)亂而輟學(xué)。1948年只身一人隨國民黨軍來到臺灣,為了生計,開始在臺北武昌街一段明星咖啡屋騎樓下擺一個賣文學(xué)書籍的小書攤,直到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收攤。六十及七十年代,武昌街周夢蝶書攤一直是臺北文壇有名的風(fēng)景。爾后的經(jīng)歷更為坎坷,看管過茶莊,甚至還當(dāng)過守墓人。到了晚年,處境更為悲慘,1980年他因胃潰瘍住院,并將胃切除四分之三,同時也結(jié)束了他近20年的書攤生涯,也使他的人生觀和詩風(fēng)發(fā)生了一定轉(zhuǎn)變?,F(xiàn)在八十多歲的周夢蝶仍舊在孜孜不倦的讀詩寫詩,遠離鬧市,謝絕訪客,三餐清淡,每天堅持用自己的“周公體”練字,自認“福薄”,不求身外物。以詩為命,生活自足。

      隨著人生的不同階段和境遇的變化,周夢蝶的作品也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孤獨國》苦悶冥想,寧靜孤絕;《還魂草》喜用禪點,一味情苦,注重意象;《約會》《十三朵白菊》中,禪境轉(zhuǎn)為生命悟境,空靈飄逸,無窮趣味。品其詩歌,就如同品味著名的云南大理的三道茶: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與配料都不一樣。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帶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而周公之詩,也經(jīng)歷了這三種境界的歷練和況味。

      一、第一道茶:苦悶冥想,寧靜孤絕 《孤獨國》

      眾生皆苦,著名學(xué)者葉嘉瑩在為周夢蝶的第二部詩集《還魂草》作序時曾把文人對待生命悲哀的態(tài)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將悲苦消融于智慧的體悟,如陶淵明、李白、杜甫、歐陽修、蘇東坡等。于是也就有了“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也有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曠達胸襟。第二類則是一味沉溺于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如屈原、李商隱。于是屈原發(fā)出了“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感慨,最終落得自沉汨羅的悲劇,留下了千古遺憾。第三類借山水的悠閑來排解內(nèi)心矛盾,如謝靈運。而周夢蝶亦是苦的,《孤獨國》中的苦卻不是一己之苦,而乃眾人之苦:

      想起無數(shù)無數(sh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想起十字架上血淋淋的耶穌

      想起給無常扭斷了一切微笑(《孤獨國·索》)[1]

      夢蝶之苦是由于一種審視靈魂,進行自我批判的習(xí)慣所產(chǎn)生的。這個審視與批判與其說它是理性或常識性的,不如說它是困惑中的爆發(fā)和超越。自我批判投射到詩中,便是對眾生苦難的洞見與悲憫,理性不是無常和苦難催生的,而正是在無常和苦難之下,人類精神世界一次有力的反擊與自我追溯。夢蝶之詩正是對眾生皆苦的直面,其所采取的態(tài)度并不是逃避,而是共同承擔(dān),苦澀進入心靈,并無超脫之道,就通過心靈投射到了詩歌之中。從心靈出發(fā),執(zhí)著于奇妙的預(yù)感,在詩作中讓文字大展身手,以求得新的光照構(gòu)造一個新的世界——便是十丈紅塵中一方心靈的修行之地——孤獨國。如同《雍也》中說顏回的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倍軌舻舱窃谶@“苦”的浸潤中,使其得到了反思人生,觀照眾生的機會。

      周夢蝶不僅是詩作中的“情苦”,《孤獨國》時期,詩作中眾生的形象皆苦。

      在孤獨國時期出現(xiàn)的事物,往往都代表著詩人的負面意象,象征著生命的卑微與無常,陰暗與寂滅。就算用語再華麗典雅,也無法掩飾其詩句中傳達出的困苦惆悵。周夢蝶試圖對這種悲苦進行思考,而不是緩釋。直面人生的人,注定會陷入人生無法解脫的痛苦之中,而周夢蝶在詩作中營造的“孤獨國”,卻成了一方他向身內(nèi)尋求寧靜的土地。

      寂寞躡手躡腳地

      尾著黃昏

      悄悄打我背后里來,里來

      缺月孤懸天中

      又返照于荇藻交橫的溪底

      溪面如鏡晶澈

      只偶爾有幾瓣白云冉冉

      幾點飛鳥輕噪著渡影掠水過……

      我趺坐著

      看了看岸上的我自己

      再看看投映在水里的

      醒然一笑

      把一根斷枯的柳枝

      在沒一絲破綻的水面上

      著意點畫著“人”字——

      一個,兩個,三個……[2]

      詩人在詩作中營造了一個清苦孤獨,空靈飄逸的世界,但這個世界不是對外部世界的逃逸,而是對外部世界的反叛。詩人深知眾生皆苦,人生無常,并不企圖改變或者挽留,而是用詩歌方式,用了象征和充滿神性的語言,觸及存在的真理。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皆是如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是體驗式的,生命的感懷和萌發(fā)都在對自然和社會的體驗中隱秘誕生。大地與自然萬物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即同時具有自在的“永恒”以及與我“相遇”的雙重意義,或者說與“我”的相遇,使得無常亦變得永恒。王守仁在《傳習(xí)錄》中記錄過這樣一件事。據(jù)說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游南鎮(zhèn),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庇纱丝芍?,生命意識派生出存在的哲學(xué),而周夢蝶的哲學(xué)所關(guān)注的最終也是生命和生存本身,他的飄逸與空靈,恰巧是對這種存在本身的一種認可和俱在,是詩人內(nèi)心與生俱來的神性和純潔,才獲得了與自然萬物共處的寧靜智慧,才能使夢蝶之詩,宛若一劑苦茶,清涼世間。

      二、第二道茶:禪境禪理,雪火熔鑄 《還魂草》

      誰能于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還魂草·菩提樹下》)

      我只有把我的苦煩

      說與風(fēng)聽

      說與離我這樣近

      卻又這樣遠的

      冷冷的空白聽(《還魂草·空白》)[3]

      中國詩歌歷來有以詩明禪,以禪入詩的傳統(tǒng)。而周夢蝶的文章也大量融入禪理,塑造禪境,閃爍著其作為一位東方詩人的哲思和睿智。如同詩人在《還魂國》中的詩句:于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另一片心靈天地仿佛在詩句中神秘地敞開,詩中的靈性即在禪味。 禪,也許是東方智慧中深不可測的一種奇跡。 豐子愷在《我與弘一法師》中曾言:“我以為人的生活可分三層,一層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zhì)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xué)術(shù)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币婪痖T所言,必“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具足”才得聞佛法,誠信佛理。周夢蝶以玄遠之思的個性氣質(zhì),以一種近于詩意的浪漫情懷,來偏嗜佛法之圓融大智及無限的超越境界。在其心靈,唯詩思相鄰。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而周夢蝶就是在這三種境界中不斷體會徹悟。胡蘭成談禪,說人只有在創(chuàng)作中才能看到自己的光明,而禪學(xué)就提出過人能不能看見自己光明的問題,善書者以吾心之光,照世間萬物皆為清冷透徹,詩人的喜悅正在于此。在一切苦難中,世間的一切皆可入禪語禪境作禪思,與自然同在,與大地同質(zhì)的純潔詩人,因此形成了蒼茫遼闊的寫作情境,并具有了不可估量的自動的“升力”,使他們的詩作具備了返回宇宙之初,重創(chuàng)新世紀(jì)的品質(zhì)。

      但周夢蝶并非完全出世之人,或者說他根本就是積極入世,在人世中以詩歌出世的矛盾體。這種矛盾在于其清苦的情思和大愛的胸懷。在詩人的詩作中無一刻忘記對世間世人的熱情和關(guān)懷。兩種情懷交織在一起,便形成其雪火熔鑄的特殊詩歌風(fēng)格。

      周夢蝶的《還魂草》中,盡是雪火交融的情境,說其矛盾,在于兩種不同質(zhì)地和況味的心境。說其不矛盾,在于詩人本身的氣節(jié)和品質(zhì),注定他將被這兩種感情纏繞不得釋懷。熱鬧街市擺攤的周公,內(nèi)心清凈,置過往人生與罔聞,長衫布衣,面容清癯。而其并不是獨活于內(nèi)心世界之人,在明暗交織,冷熱相間的詩句中,灰暗之中卻是毫無雜質(zhì)的明媚光芒,唯有朗然的生命之火在燃燒,以詩句打動世人,而非渡化,一執(zhí)迷佛是眾生,一悟眾生是佛。周公正是有了這樣的了悟,才能將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引渡到詩作之中,他與人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正是有了這樣的俯瞰和對話,才有了哲學(xué)的情調(diào),亦才有了詩歌中似苦還甜的茶之況味。

      三、第三道茶:空靈飄逸,無窮趣味 《約會》 《十三朵白菊》

      初期的周夢蝶,沉醉的只是自己世界的低吟和夢幻,而后期的周夢蝶,已經(jīng)走出了自己的“孤獨國”,以詩作與人酬唱應(yīng)答,更多了一份平實的沖淡的人間煙火氣。如果說《孤獨國》和《還魂草》時期的周夢蝶追求的是苦吟,認為眾生皆苦,那么《約會》《白菊》時期的周夢蝶,已經(jīng)達到了用法自然,眾生有情的境界,其對世間萬物的觀照也有了嶄新的認識,用語也更為活潑自然。

      1. 蕩秋千似的

      一只小麻雀

      蹲在雞冠花上(《約會·詠雀五帖》)

      2. 一只小蝴蝶

      髣髴從無來處來

      最后和最后的

      號兮若雪(《約會·即事》)

      3. 九宮鳥一叫

      早晨,就一下子跳出來了(《十三朵白菊花·九宮鳥的早晨》)

      4. 這兩個紅胸鳥

      一漁一樵(《十三朵白菊花·兩個紅胸鳥》)

      5.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不威武,甚至也不絢麗

      但是,我有翅膀,有膽量(《十三朵白菊花·藍蝴蝶》)[4]

      此時,周夢蝶的用語已經(jīng)一洗前期詩作的苦澀難懂,而變得更為圓潤靈動,語法自然。以《九宮鳥的早晨》為例,周夢蝶曾談到,這首詩里“全都是真情實境”,那是他59歲胃病開刀后,結(jié)束21年武昌街書攤生涯,寄住內(nèi)湖朋友家時期的作品。這有別于周夢蝶其他詩作的凄苦悲切,這首詩輕快明亮,詩中描寫的灰鴿、蝴蝶、少女、花貓與萬年青、鐵線蓮等, 都是詩人清晨練毛筆字時,從一兩丈遠的對面大樓所見的景象。 自況寫作速度屬“蝸牛派”的周夢蝶說,這首詩不像其他詩是一字一淚、慘淡經(jīng)營而成,相反地,這首詩他寫得很快。他告訴學(xué)生們,詩中有如眼睛、如脊背骨般最重要的一句,就是重復(fù)了兩次的“世界就全在這里了”,因它點出全詩的主旨,即世間萬物各得其所。

      一句“世間萬物各得其所”,反映了周公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純潔的詩歌信仰所誕生的激情以及釀制的詩境,才是最神秘的力量。詩人在詩句間展示的追求,是將生命的狂喜和悲痛,壯美和凄慘,從最初的掙扎以求解脫,毀滅以求新生,而變?yōu)槠胶蜎_淡的況味,在文字舞臺上真誠的演出。因為人生的無常際遇讓詩人清晰感受到這苦短人生,都是向著那永恒的虛無狂奔,詩人唯一能做的,是不斷地向讀者揭示生命那一層又一層,無盡的謎底,在短暫的瞬間,品味著對生命生活的熱愛和珍惜。

      周公以自己的人生譜詩,充分詮釋了茶之三種況味,無論是其味甚苦,還是苦中帶甜,或者淡淡有味,每首詩無不是對人生真實的感悟和提煉。這個與自然同在,與大地同質(zhì)的詩人,他用自己的苦吟和睿智將東西方文化在詩作中建構(gòu)交融,清凈自持而熱情慈悲。他的魅力正在于他是用詩歌和生命去實踐他的熱愛,真正做到了以詩為命,以命譜詩,使人生也亦如茶般,漸入禪境。

      (劉嬌,廣西師范大學(xué)漓江學(xué)院中文系教師,云南西雙版納人。)

      [注釋]

      [1][2] [3] 周夢蝶. 孤獨國[M].臺灣:藍星詩社,1959.4

      [4] 周夢蝶. 十三朵白菊[M].臺灣:洪范出版社,2002.7

      猜你喜歡
      夢蝶眾生詩作
      梁潮詩作《水里邊》·源清書法
      Long-time evolution of charged grains in plasma under harmonic external force and after being withdrawn
      ???? ????? ??(詩作)?? ??
      寫在六合金光寺
      揚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 09:39:04
      荷塘美
      油服回暖下的眾生象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1:58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慈懷眾生
      中華奇石(2017年3期)2017-04-11 17:48:19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jié)
      十月
      文苑(2015年20期)2015-11-18 20:48:48
      中山市| 布尔津县| 明光市| 淳化县| 历史| 张家港市| 丹阳市| 克拉玛依市| 凌海市| 永年县| 屏南县| 确山县| 北安市| 崇信县| 开封县| 灌阳县| 舒兰市| 桃园市| 长岛县| 无极县| 个旧市| 连城县| 肃南| 余干县| 辰溪县| 德昌县| 灵璧县| 明星| 承德县| 黄龙县| 玉环县| 武胜县| 塘沽区| 嘉义市| 朔州市| 甘泉县| 青神县| 原阳县| 碌曲县| 疏附县|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