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
一、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情感的藝術,所以教師要調(diào)動一切手段讓學生傾聽音樂、感覺音樂、表現(xiàn)音樂,把音樂審美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機械地重復講音樂、練音樂的環(huán)節(jié)。
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教學目標
人音版八年級音樂下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教學目標是:第一,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梁?!愤@首歌曲,提高學生感受、分析、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第二,引導學生掌握音樂體裁——小提琴協(xié)奏曲,分析作品,領悟作者的意圖;第三,引導學生了解各種器樂獨特的發(fā)聲和表現(xiàn)形式。
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教師說:“同學們,今天,老師演奏一首鋼琴曲。這首曲子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茱莉葉》。”
教師演奏曲子,然后問學生:“你們熟悉這首曲子嗎?這是一首被譽為愛情千古絕唱的——”
學生齊聲回答:“《梁山伯與祝英臺》?!?/p>
教師說:“對。我剛才是用鋼琴彈奏的。其實,它是一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什么叫小提琴協(xié)奏曲?它是以小提琴為主,由多種樂器組成,按樂器種類的不同分為若干組,各組分別擔任多聲部音樂中的某些聲部,從而共同演奏出同一首樂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首原創(chuàng)作品好嗎?”
學生齊聲回答:“好。”
教師說:“我先簡單地介紹下這首曲子。這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根據(jù)民間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創(chuàng)作改編而成的?!读荷讲c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所以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故事講述了在東晉時期,浙江省上虞縣有個祝員外,他的女兒名叫祝英臺,美麗聰穎,喬扮男裝,前往杭州訪師求學。途中,遇見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從此,兩人同窗共讀,同學三年,情深似海。但是,山伯始終不知英臺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后來,英臺父親把英臺許配給家鄉(xiāng)太守的兒子馬文才。當聽到這消息后,山伯與英臺十分痛苦。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之后,梁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英臺聽到這個噩耗后,誓以身殉情。她在被迫出嫁的當天,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那一天,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之后,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兩人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這是一段傳承千年的佳話。55年前,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就讀的兩位大四學生陳剛和何占豪用音符把這千年不朽的愛情史歌創(chuàng)作成一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55年過去了,《梁?!愤@首樂曲仍然回蕩在中國人的心中。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配樂介紹)。你們聽,這首曲子是不是以小提琴為主,由多種樂器組成演奏的同一樂曲,這就叫做小提琴協(xié)奏曲。今天,我就和你們共同欣賞這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起跟隨音樂走進《梁祝》的世界?!?/p>
(二)引導欣賞與探究
1.引子
教師用PPT呈現(xiàn)了兩個問題:“這段音樂把我們帶到了哪里?作曲家用了哪兩種樂器來描繪這一場景呢?”學生一邊欣賞,教師一邊提示:“在這里,作曲家運用長笛活潑明快的旋律,雙簧管柔美抒情的演奏,描繪了一片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色。來自浙江上虞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路途中遇見了彬彬有禮的梁山伯,對他產(chǎn)生了好感。我們的故事就在這個美麗的時節(jié)里發(fā)生了。接下來,請你們聆聽這段愛情主題?!?/p>
2.愛情主題
(1)聆聽愛情主題
第一遍聆聽時,教師引導學生聽;第二遍聆聽時,教師引導學生跟唱。
教師問:“這段旋律純樸、優(yōu)美,充滿了詩情畫意?,F(xiàn)在,請你們看著樂譜,跟著我的鋼琴伴奏,用‘la'再來哼唱一遍?!?/p>
(2)第二遍唱譜子
教師說:“我們來唱下譜子,并且來體會一下旋律的走向?!?/p>
3.同窗三載
師生隨音樂律動(活潑:指揮跳躍;抒情:指揮拉寬)
教師問:“梁、祝兩人同窗三載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學生回答:“愉快?!?/p>
教師問:“音樂是怎么告訴我們的?”(速度)
學生回答:“速度快,有彈性。”
教師問:“作曲家采用了活潑的小快板來表現(xiàn)他們愉快的生活。”
4.英臺抗婚
教師問:“聽,音樂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除了之前的弦樂,作者還加入了哪些樂器來表現(xiàn)這個情緒?”
學生說:“緊張、恐怖、陰森、沉重……”
教師問:“你們是怎么聽出來的?”
學生說:“小號?!?/p>
教師問:“你們覺得它的氣勢如何?”
學生回答:“強大。”
教師說:“沒錯。面對父母兄長的勢力、富家公子馬文才的勢力、輿論大眾的勢力,祝英臺內(nèi)心痛苦不堪,滿腹的話語急需找人傾訴,于是和梁山伯約定好,在樓臺相會。(出示PPT)”
5.樓臺相會
教師問:“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如何?”
學生回答:“傷心、絕望、悲傷……”
教師問:“請你們思考大、小提琴分別代表著誰?”
學生回答:“大提琴代表了梁山伯,小提琴代表了祝英臺?!?/p>
教師說:“沒錯,小提琴與大提琴奏出了對答的旋律,它們時分時合,那纏綿悱惻、如泣如訴的音調(diào),把梁祝二人悲傷的情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讓你們看得更直觀、更清晰,我請大家欣賞這段演奏視頻?!?/p>
(視頻片段)
6.化蝶
教師說:“但是,相愛的人最終沒有在一起,梁山伯在極度郁悶中死去,祝英臺投入梁山伯的墳墓中,他們化成一對彩蝶,雙雙飛去,離開了塵世。樂曲的最后,響起了凄美絕倫的化蝶主題,我們一起來欣賞吧。聽聽這段主題音樂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每次的演奏形式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出現(xiàn)了三次?!?/p>
教師說:“對。第一次是弦樂隊齊奏,它溫柔深情的演奏表現(xiàn)了對梁祝兩人的美好祝愿;第二次是小提琴獨奏,它向我們展示了那段纏綿悱惻、如泣如訴般的愛情;第三次是管弦樂隊齊奏,它歌頌了這段唯美的愛情!整個音樂主題描寫了抗婚,樓臺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jié),充分展現(xiàn)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同學們,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竭@里就要落下帷幕了,這部作品是采用中國的民間傳說和西洋的交響樂中西合璧的典范,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茱莉葉》。”
(三)總結
(看視頻)結尾
教師問:“同學們,梁山伯與祝英臺伴隨著他們美好的愛情故事已化作蝴蝶,久久徘徊在人間。如今,梁祝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記憶,也在世界音樂殿堂上激起綿綿不絕的回響,成為中國音樂的代表樂章。它既是對美好愛情的千古絕唱,也是人們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通過欣賞這一音樂作品,我們懂得了:人間最可貴的是真情!
今天的課就到這,謝謝同學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