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邵萍
數(shù)字化資源是指經過數(shù)字化處理后可在計算機或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材料。與非數(shù)字化資源相比,數(shù)字化資源具有多樣性、共享性、互動性、擴展性、再生性等特點。我園近年來嘗試將數(shù)字化資源運用到區(qū)域活動中,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由于不少同行對于數(shù)字化資源在幼兒園的應用存在困惑,下面就以答問的形式與同行們分享我們的經驗。
1.數(shù)字化資源有哪些?
數(shù)字化資源不僅包括電腦、音頻播放器、點讀機、Ipad、觸摸一體機等硬件設備,還包括軟件資源。目前我園使用的數(shù)字化軟件資源有以下幾類。
①圖片資源
過去,教師往往需要自己畫或通過拍攝、掃描、復印等方式獲取圖片資源,而如今網上的圖片資源可以說應有盡有,教師所需要用到的圖片一般都可以搜索到。教師只需篩選后打印出來投放到區(qū)域中,或直接存放在電腦、Ipad中,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即可。
②動畫資源
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向幼兒解釋或者表現(xiàn)一些幼兒無法親身去經歷和感受的情景以及難以用語言敘述清楚的較為抽象的內容。目前,現(xiàn)成的動畫資源相當多,有的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有的可以在網絡應用商店(如App Store)中購買。教師只需將這些動畫資源按需投放在相應的區(qū)域中,幼兒就可以自主觀看學習。如,我們在中班美術區(qū)投放了“寶寶學折紙”的交互式動畫教程,其中包含對邊折、對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心折、雙正方形折、雙三角形折等不同系列,每個系列都有不同難度的折紙內容,每一步驟都有動畫演示并配有語音講解,以便于幼兒理解。這樣,幼兒不需要教師教,自己跟著動畫演示和講解也能學折紙,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來選擇內容進行學習。
天文、地理等較為抽象的百科知識,幼兒不易理解,教師也可以尋找相關動畫資源投放在科學區(qū),讓幼兒自己播放動畫以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幼兒對“神舟八號”飛船如何與“天宮一號”對接產生了興趣,渴望了解相關知識,而教師卻對此缺乏了解。于是,教師上網搜尋到了模擬“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全程的3D動畫,投放到了科學區(qū),滿足了幼兒的學習愿望。后來,幼兒還請求教師將該動畫投放到音樂區(qū),便于他們幾人組合用肢體動作模擬表現(xiàn)對接的過程。
③視頻資源
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向幼兒展示一些他們難以親自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是宏觀的現(xiàn)象,也可以是微觀的現(xiàn)象。視頻可以從視聽兩方面刺激幼兒的學習,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對于地震、海嘯、龍卷風等自然災害的場景,用語言向幼兒描述遠沒有讓幼兒通過視覺感知來得深刻和震撼,所以,教師就選擇了相關視頻投放在科學區(qū),讓幼兒自己看視頻、聽講解。又如,幼兒對動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感興趣,教師就搜集了《動物世界》《微觀世界》等相關的電影、電視專題片,在篩選、剪輯、重組后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觀看學習。除了科學區(qū)外,其他區(qū)域也可以根據需要投放相應的視頻資源。如,在健康區(qū)投放制作蛋撻、爆米花等的電視節(jié)目視頻,幼兒可以看著視頻自主學習制作這些食品;在音樂區(qū)投放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視頻,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欣賞、學習和再創(chuàng)造。
④音頻資源
教師既可以選擇購買或下載各種音頻,也可以自己錄制各種音頻,還可以讓幼兒直接通過網絡在線收聽。如,通過“喜馬拉雅FM”收聽《丹丹姐姐的睡前故事》《魔力小孩兒歌》等;又如,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和班級課程下載相關的故事、兒歌、謎語等音頻資源,并提供音頻播放器,供幼兒自主選擇學習。
⑤App資源
我們使用的主要是兩類App:
其一是游戲、娛樂類。我們選擇和本年齡段課程密切相關的游戲App投放到相應區(qū)域,讓幼兒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建構數(shù)學、科學、語言等領域核心經驗。如,大班數(shù)學區(qū)有“推箱子”“方塊之謎”“認識時鐘”“平面魔方”等App,科學區(qū)有“搭積木”“水管工人”“瘋狂管道工”等App,語言區(qū)有“反義詞”“配音秀”等App。
其二是實用工具類。我們嘗試將一些日常在用的工具類App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了一些區(qū)域活動中。如,將用于拍攝照片、視頻的App“美攝”運用到中班語言區(qū)活動中,引導幼兒拍攝自己講故事、表演的視頻,以便于自我欣賞、互相欣賞;鼓勵小班幼兒用facetime進行交流,增進幼兒間的主動交往,發(fā)展他們的交際語言;引導中大班幼兒自主利用“百度”的語音查詢功能搜索網絡上的視頻、圖片等資料,改變了以往幼兒只能等待成人幫助搜索網絡信息、尋求問題解答的局面,讓他們能夠隨時隨地滿足自己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為什么要在幼兒園運用數(shù)字化資源?
我們從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出發(fā)來研究數(shù)字化資源在區(qū)域活動中的應用,讓幼兒都可以選擇與自己的興趣、需求相適應的學習方式,使數(shù)字化資源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有力支撐。
我們不僅提供了充分的數(shù)字化硬件設備,實現(xiàn)了幼兒園處處通網絡,而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數(shù)字化軟件資源。這樣,就為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幼兒的學習更主動,更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如,在語言區(qū),教師不僅投放了各種適合本年齡段幼兒閱讀的圖書,還提供了講這些圖書的視頻、音頻材料。其中有教師、家長、小朋友講故事時攝錄的,也有教師從網上下載的現(xiàn)成的講故事視頻和音頻材料。這樣,幼兒有了更多選擇,不僅可以選擇聽誰講故事、跟誰學講故事等,還可以選擇是光聽故事,還是邊聽故事邊看書,或者是光自己看書等。
視頻、動畫資源的提供滿足了那些傾向于可視化學習的幼兒的需求。過去教師更多采用語言講解或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但這種學習方式更契合那些語言理解能力強、抽象思維有一定程度發(fā)展的幼兒。而有的幼兒對聽講解、看圖示的學習感到有困難,需要以更為直觀和形象的方式學習,為此,教師錄制了微課,下載了視頻、動畫等,以滿足這些幼兒的需求。如,大班幼兒喜歡自己編織圍巾,教師和幼兒討論后將編織方法用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在美工區(qū)墻面??墒?,一部分幼兒看了圖依然學不會,他們希望教師能手把手地指導。教師就將編織圍巾的方法和整個過程拍攝下來制作成微課,對于幼兒普遍感到困難的“從下面的線圈向上翻轉套拉”等動作,還特別放慢了演示的動作和講解的語速,以便幼兒仔細觀察。幼兒還可以反復觀看,以適應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
教師經常會要求幼兒用圖畫和符號來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表達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等,但一部分幼兒由于符號表征能力相對弱一些,常常無法清晰地表達,久而久之,他們對記錄失去了興趣,也害怕做記錄。而有了數(shù)字化設備,他們就有了一種新的選擇,他們可以利用Ipad以拍照、攝像等自己擅長的方式去記錄,大大增強了自信心。而且,這種記錄因為更具體、直觀,所以更便于同伴間交流和分享。
一些App的引入,豐富了活動內容,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拓展了幼兒的經驗。如,我們在美工區(qū)同時提供了制作陶泥花瓶的實物操作材料和在Ipad上虛擬制作花瓶的App,這樣,幼兒可以直接用陶泥制作,也可以通過App虛擬制作。由于虛擬制作容易獲得成功,且能讓幼兒即時看到“燒制”后的成品效果,因而更能使幼兒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滿足感,從而對制作花瓶產生更大的興趣。有的幼兒在經歷了虛擬制作花瓶的過程后,了解了制作花瓶的流程,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激發(fā)了制作實物花瓶的興趣和信心。也有幼兒已有較為豐富的制作實物花瓶的經驗,他們利用App嘗試制作花紋和造型更為豐富的虛擬花瓶,進一步拓展了創(chuàng)作的思路。又如,App“寶瓶”是利用Ipad的前置攝像頭開發(fā)的有趣的游戲。幼兒通過調整物體與攝像頭的距離、角度,就可以看到物體的影像變大、變小或顛倒、扭曲,還可以即時按下“拍攝”鍵保存這些奇妙的畫面。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這個App將屏幕當作“哈哈鏡”,他們記錄下了自己的五官通過鏡頭變形后滑稽、夸張的畫面,與同伴一起欣賞和交流,激發(fā)了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此外,我們還嘗試與軟件公司合作開發(fā)體感游戲,通過創(chuàng)設虛擬現(xiàn)實的空間,給予幼兒近乎真實的體驗。如,我們將幼兒園真實的圖景提供給軟件開發(fā)公司,讓他們依據我園的消防路線制作了模擬火災逃生的體感游戲,將其投放到健康區(qū)。一打開游戲界面,幼兒就像被帶到火災“現(xiàn)場”,他們看到“濃煙烈焰”立刻進入角色,拿著“毛巾”奔到“水龍頭”處將其“打濕”,捂著嘴、彎著腰,順著走廊迅速地從高層向低層有序撤離,奔向安全地帶。設計這類體感游戲是考慮到幼兒年齡小,不可能將其帶入真實的危險情境中加以鍛煉,因此需要創(chuàng)設虛擬現(xiàn)實的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地體驗火災、洪澇、地震、恐怖襲擊等災難事件。它勝過教師的說教和純粹假想的演習,吸引幼兒主動進行“實戰(zhàn)”練習,從中習得了正確應對災難的行為,增強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利用數(shù)字化資源不僅解決了教師在區(qū)域活動時間無法分身關照每個幼兒需要的難題,也為幼兒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使幼兒能找到符合自己節(jié)奏和能力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增強了自主意識。
3.如何引導幼兒合理地使用數(shù)字化設備?
在投放數(shù)字化設備時,教師要組織全體幼兒集體認識和學習,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必要的規(guī)則,以免傷害自己、同伴或損壞設備。
在幼兒剛開始接觸班里的數(shù)字化設備時,教師可通過大屏幕集體演示基本操作步驟或流程,帶領幼兒認識相關的操作圖標,然后讓幼兒去嘗試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個別幼兒的需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教師不要因為擔心幼兒損壞設備而去限制幼兒,只要幼兒不是故意搞破壞,教師都應鼓勵和支持幼兒操作和探索。
在逐漸熟悉了設備后,幼兒會主動去探索并遷移自己在家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的經驗。在投放了新的App后,可以先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并鼓勵幼兒和大家一起交流該怎么玩、玩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或困難。在幼兒充分交流之后,教師再演示正確的使用方法。當然,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教師還是應該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面對面的個別指導。
在幼兒對數(shù)字化設備有了一定的使用經驗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交流怎樣去探索和掌握一個新的App,引導幼兒梳理以往使用App的經驗。如,大班的一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如果老師不教你,你怎么自己掌握一個新的App的玩法?”有幼兒說:“有些App一進入就會有小喇叭的圖標,點擊‘小喇叭,它就會告訴你玩法?!庇杏變赫f:“一般來說,每個App一開始玩時畫面上都會有箭頭圖標,告訴你下一步怎么做,你只要按照箭頭的指向操作就行了?!边€有幼兒說:“你要有膽量自己試一試!通常畫面上有一只小手,它會指引著你,只有按照小手指引去按按鈕才會有反應。”……通過這樣的討論,幼兒相互交流了自己在使用App時的發(fā)現(xiàn),教師將幼兒的這些經驗總結梳理,轉化為所有幼兒共同的經驗,解決了一部分幼兒在使用新App時過于依賴教師的問題,讓幼兒可以更加獨立自主地去探索新App并展開學習。
不少教師和家長會擔心幼兒如果不加限制地使用Ipad等設備,對其身心健康會產生負面影響??紤]到這一點,我們從一開始就引導幼兒有節(jié)律地使用。
首先,我們會幫助幼兒了解為什么要有節(jié)律地使用這些設備,知道長時間看電子屏幕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并通過和幼兒討論讓幼兒明確規(guī)則。如,對于小班幼兒,教師不僅通過Ipad內置計時軟件以外部力量幫助他們控制時間,而且也讓幼兒自己學習控制:記住每天只能玩一次,去玩的時候插個牌,幫助自己記住也讓同伴和教師了解他們今天已經玩過了。而到了中大班,教師會引導幼兒自己討論規(guī)則,并用圖畫和符號表達出來,將其張貼在顯眼位置上,以提示自己記住并遵守規(guī)則。通過這樣的討論和表達,幼兒更加明晰了規(guī)則,他們會在使用前自覺將內置計時軟件或外部計時器打開,一到規(guī)定時間就關閉設備。
其次,我們會根據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規(guī)則。如,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不單自己玩Ipad,還喜歡站在同伴身后看他們玩。教師請全體幼兒討論:“可不可以這樣做,為什么?”通過討論,幼兒進一步理解了控制時間是為了保護眼睛,如果自己玩了15分鐘,又看著別人玩了15分鐘,就等于看了30分鐘,眼睛會受到傷害的。所以,只要把看Ipad的總時長控制在15分鐘內,選擇是看別人玩或是自己玩都是可以的。又如,隨著幼兒使用設備機會的增多,幼兒對規(guī)則又有了新的疑問。一開始Ipad的功能只限于電子閱讀和用App玩數(shù)學游戲等,漸漸地,幼兒擴展到利用“百度語音”查詢信息,利用攝像功能去拍攝記錄自己和同伴的活動及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等。使用設備的機會增多了,原有的時間控制規(guī)則是否仍要遵守?于是,教師又和幼兒一起展開討論并達成共識:你可以選擇使用多種功能,但還是要遵守原有的時間控制規(guī)則,總時長是不變的。
此外,我們還注意引導幼兒合理控制數(shù)字化設備的音量。教師和全體幼兒一起討論,明確了音量控制的規(guī)則:使用外放功能時(如音樂區(qū)播放樂曲或表演視頻)只要在本區(qū)域活動的人能聽到即可,以免打擾其他區(qū)域的活動;用耳機收聽時(如播放電子讀物)也要控制音量,以免傷害自己的聽力。同時,教師和幼兒討論怎樣的音量是合適的,讓幼兒學習如何調節(jié)各類設備的音量,并引導幼兒觀察屏幕上的音量顯示條,從而知道將音量鍵調到哪個位置比較合適。
4.幼兒自己會拍攝、記錄、查詢信息了,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嗎?
引導幼兒學習自己拍攝、記錄、查詢信息,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自己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此過程中幼兒依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需要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并引導幼兒共同解決。
①對幼兒的拍攝、記錄進行指導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來欣賞各自拍攝的作品,尤其是幼兒剛開始學習拍攝的階段,不僅讓幼兒了解各自在區(qū)域中玩了什么、玩得怎樣,而且容易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討論解決。如,有的人只拍了作品沒拍人,看的人都不知道是誰的作品;有的人只拍了人沒拍作品,別人就不知道他今天做了什么、做得怎樣;有的人取景時沒有把作品全貌或整個人拍進去,既不清楚也不美觀;還有的人拍攝的畫面中有太多不相關的人和物品,讓看的人不知道拍攝的主題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幼兒討論后達成了共識:拍照時要將人和作品全部拍進去,要盡量避開旁邊的人和物品,其他人看到有人在拍攝要主動讓開,等等。這樣,幼兒就慢慢掌握了拍攝、記錄的方法了。
②在幼兒查詢信息時進行指導
教師要關注幼兒查詢到了什么,引導幼兒將查詢到的有用的信息運用到活動中。如,幼兒對“多米諾骨牌”游戲感興趣,他們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了很多玩多米諾的材料和形式,想要一一嘗試。這時,教師要結合他們的能力和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引導,并提供合適的材料,讓幼兒能夠將查詢到的信息付諸實踐,從中體驗到成就感。有幼兒從網上看到一種“人體多米諾”的玩法,即由多人在墊子上排成多米諾骨牌的樣子,并依次倒下。對此,教師考慮到活動的安全性,特別是潛在的頭部著地的危險,引導幼兒思考這一玩法是否可以嘗試。教師和幼兒討論:這一活動需要利用有一定厚度的軟墊,且要足夠大,以保證人倒下時后腦勺不會接觸到硬質地面。教師還引導幼兒仔細觀看網上的視頻,從而發(fā)現(xiàn)參與活動的都是成人,他們有良好的判斷力和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教師和幼兒達成共識:要在成人的保護下才能進行此項練習。
③投放新App后的指導
投放了新的App后,雖說要讓幼兒自主探索玩法,但教師的持續(xù)關注和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教師在中班語言區(qū)投放了App“我要大聲說”,幼兒可以隨時隨地去錄下自己的語音。在前兩個月里,教師每天找時間將幼兒錄下的語音播放給全體幼兒聽。很多幼兒都自主地去錄了,但還是有一部分幼兒一次都沒有去錄過。到了第二個月的月底,教師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全班還有10人從未去錄過,有4人錄過近20次。教師將統(tǒng)計數(shù)據告知幼兒,并告訴幼兒“老師想了解你們?yōu)槭裁礇]有去錄過”。幼兒說了各自的原因:“不敢,怕講錯”“不知道講什么、不會講”“老師沒有提供想講的故事的指偶”“每次想選語言區(qū)時都被別人先選了”……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又和幼兒討論可以怎么解決。有幼兒說:“旁邊沒有人,想怎么講就怎么講,講錯也沒有關系呀!而且還可以刪掉重錄,就算不能刪掉,讓老師選講得最好的一段播放不就行了?!庇杏變赫f:“可以早一點兒去選區(qū),如果時間不夠就錄短一些?!庇杏變赫f:“可以自己畫一個或用油泥捏一個,當作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不用指偶,直接用動作表演,還可以空口講故事?!焙陀變河懻摵?,教師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調整選區(qū)的規(guī)則,使其更具靈活性。對于總是選不到自己想去區(qū)域的幼兒,可引導其與其他幼兒商量,給他一個學習的機會。可改變選區(qū)的時間,從原本的早上選改成中午選、午睡起床后選、前一天離園時選,等等,以適應不同幼兒的需求。第二,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增加或替換一些新的指偶或其他人物、場景材料,并和幼兒一起制作、收集講故事的材料等。第三,針對部分幼兒“不知道講什么”及“不敢講”的問題,教師不僅和幼兒一起討論可以講些什么,還選擇之前錄下的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傾聽、欣賞,從而讓他們感受到無論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事,還是聽過的故事,等等,任何想說的都可以說。這樣不僅打消了個別幼兒的顧慮,也打開了幼兒的思路,讓錄播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傾訴內心情感、表達所見所聞的平臺。教師的介入指導進一步激發(fā)了每個幼兒參與講述、錄播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投放了數(shù)字化資源,給了幼兒空間讓幼兒自主學習,并不代表教師不需要指導了。教師應關注幼兒自主學習的全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與幼兒共商解決之道,不斷推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