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忠義
(甘肅定西岷縣秦許初級中學)
優(yōu)化古詩教法學法實現(xiàn)自主學詩品詩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研究
◆代忠義
(甘肅定西岷縣秦許初級中學)
新教材中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應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學生以誦讀感知詩意,要創(chuàng)造性的多學科滲透,讓學生藝術地解讀詩境,更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比中品評詩,小組合作查尋資料,拓展教材內(nèi)容,合作賞析詩。靈活教學,自主學習,學生才有新的收獲。
初中語文 古詩教學 自主合作 品詩賞詩
古典詩詞浩如煙海,選入中學語文新教材中的篇目比原教材雖有所增加,但仍是滄海一粟。要通過這80余篇詩詞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深遠意境,感悟其深厚的思想內(nèi)蘊,辨識其迥異的藝術風格,必須要在傳統(tǒng)教法上要有所突破。要教學生怎樣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自主學詩品詩,要教他們怎樣滲透其他學科,用藝術的手段感悟詩美,要引導他們怎樣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學活用賞析詩詞。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探索研究,與學生一起學習,認為古詩詞教學要針對其可讀性,從朗讀入手,誦背結合,讀中感知詩意;針對其藝術性,以音樂圖畫解讀詩境;針對其不同風格,引導學生對比品詩;要拓展資料,合作探究,靈活賞詩。這樣,提高了對詩詞的理解,更擴展了知識,提高了語文修養(yǎng)。
古詩詞的本質(zhì)是抒情。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理解詩意,體會詩情。且不用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等道理,就語文教學的語感培養(yǎng)這一要求,就顯現(xiàn)出讀的重要性。教學中,除要繼承傳統(tǒng)教學的做法,讓學生了解詩人和背景后,采用不同方式,指導學生誦讀讓他們感知詩意。要采用范讀、齊讀、分讀、仿讀、對白讀、首尾讀、背誦等方法,反復誦讀,才對詩的大意有了初步感知,對所表達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印象,再進行其它教學才有良好的基礎。不同感情基調(diào)的詩詞需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調(diào)動學生情緒,才會讀出詩詞的藝術格調(diào)。朱熹曾言:“觀書必須熟讀,使其方皆若出吾之口?!睆娬{(diào)的還是讀的重要性。毫無疑問,“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
詩詞是以藝術形象來表情達意的,而詩詞的畫面又是深深隱藏在它跳躍的字里行間,雖題材有別,但其藝術性是相通的。為了使學生能準確地理解詩詞內(nèi)容,理解意境,在教學法中要針對一些篇目的特點,除了發(fā)揮插圖功能外,還應滲透藝術課,用美術和音樂讓學生理解詩詞。首先,老師吟唱作畫,引導學生動腦動手,或吟唱或作畫,親身體驗理解詩境。教師更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詩詞的直觀意境。吟誦或觀看媒體資源時,再配以格調(diào)相符的音樂,啟迪學生理解詩詞的意境,甚至烘托出情感體驗。如學習《錢塘湖春行》后,可引導學生繪出詩意畫。如學習《天凈沙·秋思》時,配以類似內(nèi)容的電影截圖或二胡曲《二泉吟》,詩意詩情理解就容易多了。因此,以音樂圖畫助讀詩詞,事半功倍,寓教于樂,詩詞的藝術感染力就會自然顯現(xiàn)。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課外篇目的增加,給學生提出了自主學習的要求。因此,要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內(nèi)外引導他們自己找資料,自主學習,特別在教學中應注重與其他詩詞的對比學習。因為只有對比學習,才能明確不同詩詞的特色。學生活動前,預習案中創(chuàng)設問題要具體精準,引導要巧,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中互相關聯(lián)對比思考的能力。課外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可分誦讀理解、分類對比、查找資料、分組品評四階段,分組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只要在不同階段定期檢查,達到交流的目的即可。學生對比學習時,根據(jù)內(nèi)容、年代、風格情感等的不同,可作抒情之比、借物之比、意境之比、主題之比、風格之比,選擇一兩個角度,品評詩意詩情。內(nèi)容豐富了,學習也有了深度。
新課改給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組建“團隊”,創(chuàng)設條件,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合作之中互相促進,取長補短,才能“會學”。對教材中課外詩詞的教學,教師應更重視這種探究性學習。首先,合理組建小組。將學生分層次合理搭配組合,建立“團隊”。其次,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第一,搜集與詩詞相關的鑒賞和評論性文章,交流學習,或在閱讀課上交流,或課余自主完成,老師要適時參與,加以鼓勵增強信心。第二,在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要集全組成員智慧,讓每小組也寫出一篇賞析評論性短文,更可裝訂成冊,全班交流,強化學生的體會和理解。第三,采用續(xù)寫、改寫等方法拓展學法。寫景抒情詩詞可改為散文,有敘事性詩詞可改為小說或劇本,如《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可改為小說或劇本,古詩學習就有趣味性了。第四,鼓勵寫詩。雖中學生對詩詞的寫作知識了解不多,但我們追求的是提高學習品味、增強學習興趣,更何況新時期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強,優(yōu)秀作品會有所閃現(xiàn)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語文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語文教學中,詩詞當作重要的教學部分去對待。所以,如此開展古詩教學,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可以得到充分訓練提高,更能充分陶冶情操,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修養(yǎng)都會得到提高。應該說,今后的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縮影,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再深入研究,為學生的發(fā)展而努力。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81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