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園園
(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論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
◆姜園園
(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地理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而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地理教學在人們眼中的地位仍舊不高,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硬性教育,使地理課程略顯生硬,缺乏活力,極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現(xiàn)如今,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方式逐漸被人們所關注,主要對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進行探索,并就現(xiàn)代地理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將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生活化 地理教學 學習興趣
地理在民族文化、科學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地理來源于生活,所以,地理教學必然無法脫離生活,真正的地理教學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我國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將理論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性,通常僅僅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地理知識,亦使學生感覺到地理課程的空洞乏味,完全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與實際相脫離。
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僅僅由教師將知識系統(tǒng)的講授給學生,而是需要講授給學生的同時讓學生能夠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和發(fā)展。地理伴隨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將地理教學回歸生活,無疑是教授了學生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法。將地理教學回歸生活不僅使得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更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地理教學回歸生活無形之中會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自主的分辨,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容易將生活和學習相聯(lián)系,加強學生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知,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現(xiàn)代社會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是當?shù)厣鐣θ瞬诺幕疽?。而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正是將理論與實際相互聯(lián)系的完美體現(xiàn),既加深了學生地理知識的鞏固,又鍛煉了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地理教學必然源于生活并最終走向生活,將地理教學生活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地理教學缺乏情感的注入。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地理教學一直采用的是硬性教學方式,教師照本宣科,將概念性的知識強行注入到學生腦中,通常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的練習亦僅僅是對概念進行鞏固,為了應對考試迫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機械式的記憶。多數(shù)學生對于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并不能較好的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甚至在考試過后會將所背誦的概念忘掉,針對現(xiàn)實所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此種教學方式缺乏情感的灌輸,使學生完全喪失了將地理知識運用于感性生活的能力,失去了地理教學的意義。其次,在地理教材中,涉及的現(xiàn)實生活素材偏少或缺乏時代性。在地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通常距離學生較久遠,無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期內(nèi)在含義。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教材應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更新,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從而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在教師實施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過分依賴與教材的情況。教師僅僅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進行概念性的講解,并未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較難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得整個課堂教學缺乏活力。
(一)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舉例,將地理知識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每個學生均有其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進行新的地理知識的講授做鋪墊,使得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xiàn)實案例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各個地區(qū)的民歌,詩詞或諺語,不僅加深了地理知識的認知,更容易拓展學生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更加使得學生學習的地理知識能夠在生活中得以運用。最后,可以通過地理知識對現(xiàn)實發(fā)生的問題進行解釋。由于地理具有其特殊性,在生活中處處均有體現(xiàn),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舉例,然后用地理解釋此現(xiàn)象,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記憶深刻。
(二)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與模式
首先,教師應改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能夠實際運用地理知識為目的,即地理教學生活化。教師不應僅僅局限與教材展開教學,而是應以教材為主導,進行全方位的滲透,可以通過鄉(xiāng)土文化和有特點的民俗文化展開討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師生互動的同時增加學生間的討論,可以各抒己見,真正將地理生活中的諸多現(xiàn)象用地理知識加以解釋。其次,不應該局限于教材展開教學,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切實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利用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去解釋和探索,真正將地理教學回歸到生活中。最后,可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分組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發(fā)的回憶所遇到的地理現(xiàn)象,教師參與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公開,對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并指導其對錯。通過此種方式無形之中會減少師生間的隔膜,促進師生交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是源自于生活的重要學科之一,而為了能夠將地理教學推進到一個較好的層次上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理念,不能僅僅依賴教材進行生硬的知識講授,而應該將地理教學運用到生活中,使地理教學生活化。真正的地理教學是需要達到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較好地運用地理知識的目的,使用地理知識對生活中的種種地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所以地理教學生活化尤為重要,生活化的地理教學使得地理知識能夠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使得地理知識的實踐意義得以展現(xiàn)。
[1]云秀平.生活化地理教學探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9(09):132.
[2]張強鑫.芻議如何將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J].才智,2015,03(15):201.
[3]陽平芬.打造“生活化”的地理課堂[J].學周刊,2013,08(25):128-129.
[4]周洪兵.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的策略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4(S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