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軍
心理咨詢技術(shù)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中的運用
姜小軍
談心談話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在教育者態(tài)度、互動模式上存在一定問題,談心教育效果不是太理想。借鑒心理咨詢的參與性技術(shù)和影響性技術(shù),將它們巧妙地運用到輔導員談心談話中,勢必提高談心談話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教育效果;心理咨詢技術(shù)
談心談話教育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專家化的一項重要的能力要求。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輔導員談心談話教育,缺乏扎實的理論背景和談話技術(shù)。心理咨詢方法的大多建立在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的基礎上,較為嚴謹、系統(tǒng)、操作性強[1],如果適度引入心理咨詢的理念、觀點、技術(shù),與傳統(tǒng)的談心談話方法相結(jié)合,無疑會提高輔導員談話的實效性。
心理咨詢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調(diào)查方法上有差異,如心理咨詢常用心理測驗法,而談心談話則不使用。如果輔導員談心談話教育能參考心理測量數(shù)據(jù),將有效地彌補以往輔導員談心談話中檢測手段缺乏、定量化不足、模糊性較大的弊病,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個體和群體把握有失偏頗的缺陷,使談心談話更具針對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具體來看,對于測數(shù)據(jù)顯示在某方面有優(yōu)勢的學生,在談心談話中可以做好學生發(fā)展性的思想引導工作,對于顯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談話更能關(guān)注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也要指出的是,參與心理測量的教師應掌握一定的心理測驗原理,熟悉所測的心理量表(包括解釋)。
(一)尊重
“無條件尊重原則”是要求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所有言情持開放和接納的態(tài)度,使來訪者在能最大程度地表達真實的自己,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輔導員老師談心談話做到尊重,意味著能夠與學生“平等與對話”,讓師生間的關(guān)系成為合作性的、交互性的。
(二)真誠
要求咨詢師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誠懇忠實地對待來訪者,給來訪者一種安全感,同時,給來訪者提供一個榜樣,讓來訪者更好地坦露自己的內(nèi)心。輔導員的真誠體現(xiàn)在放下權(quán)威的角色,以“真實的我”出現(xiàn),敢于自我暴露,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換位思考,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三)共情
咨詢師將愛自己放到來訪者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去體驗他的經(jīng)歷和體會他的感受,并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方式表達出來,讓來訪者感受到,這個過程就是共情。使用共情技術(shù)要求輔導員能夠從學生的視角去考慮問題,理解他的想法,體驗他所處情境下的內(nèi)心感受,并用語言或非語言準確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敞開胸懷,促進師生談話更深入。[2]
(四)積極關(guān)注
積極關(guān)注是一種重要的咨詢特質(zhì),要求咨詢師對來訪者言行和行為的積極面、光明面或長處給予有選擇的關(guān)注,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促使來訪者發(fā)生積極變化。輔導員談心談話中的積極關(guān)注意味著能看到學生言行的閃光點、光明面或某方面的長處及潛力,促進他們調(diào)動自身積極的能量發(fā)展自己成就自己。[3]
(一)參與性技術(shù)的應用
1.傾聽技術(shù)。所謂“傾聽”指借助語言或非語言的方法或手段,使來訪者能詳細敘述所遇到的問題,充分反映所體驗的情感,完全表達所持有的觀念,以便咨詢師對其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的過程。輔導員的傾聽是要讓學生成為談話的主體,對于正確的思想可以及時鼓勵,對于宣泄的不良情緒,要能共情,對于表達的偏差,要換位思考,對于學生錯誤的觀點,也要保持接納。
2.開放式提問技術(shù)。開放式提問通常不能用一兩個字回答,它能引出一段解釋、說明。開放式問話常以“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訴我”等形式發(fā)問,很好地促進求助者主動、自由地敞開心扉,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想和表達。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應該多使用這種開放式提問,用“什么”發(fā)問,引出學生去談事實資料,以“為什么”發(fā)問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釋,“能不能”引發(fā)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3.具體化技術(shù)。具體化是指咨詢師協(xié)助求助者清楚、準確地表達他們的觀點、所經(jīng)歷的事件及所體驗到的情感等,簡言之,就是將求助者不清晰的問題搞明白的過程。當輔導員遇到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所敘述的事情經(jīng)過含糊不清,思想、思維出現(xiàn)混亂時,輔導員可以提問“請舉個事例,好嗎”,這種具體化技術(shù)能幫助學生理清概念,清晰想法。
4.重復技術(shù)。指咨詢師直接簡明的重復來訪者的話(某些詞或最后一句話)來強化敘述的內(nèi)容,并鼓勵其進一步講下去。如“好”“嗯”“還有嗎”“講下去”“接著說”“以后呢”等過渡性詞語來強化求助者敘述的內(nèi)容。輔導員與學生談話時,要選擇恰當?shù)闹黝}加以重復,重復的部分必須是關(guān)鍵的值得探討的部分,并且盡量要使用學生的原話來重復。
(二)影響性技術(shù)的應用
1.面質(zhì)。指咨詢師運用言語描述來助者的感受、想法和行為中存在的明顯差異、矛盾沖突和含糊的信息。[4]通過面質(zhì),輔導員能更好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觀念,激勵學生進一步做自我探索。但在使用過程中要先了解學生思想狀態(tài)、建立信任關(guān)系、了解實事的基礎上,有時可以用嘗試性面試,如“我不知是否誤會了你的意思”。
2.解釋。是指運用某一種理論來描述求助者的思想、認知、情緒情感和行為所產(chǎn)生的原因、內(nèi)涵、本質(zhì)等。輔導員在運用解釋時,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后,結(jié)合某種理論對學生問題的來龍去脈做出系統(tǒng)的說明、科學的解釋,也應視不同的學生,采用對方能理解的理論和語言來解釋,避免解釋過于表面化,敘述不清或缺乏說服力。
3.指導。即咨詢師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說某些話或以某種方式行為,是影響力最明顯的一種技巧。輔導員在運用指導技術(shù)時要自己很明了對學生指導什么、效果怎樣,要清晰表達,并在指導過程中不以權(quán)威的身份出現(xiàn),強迫學生執(zhí)行,具體指導技術(shù)的使用要和學生的問題匹配,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4.自我開放。咨詢師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經(jīng)驗與求助者共享,能借助咨詢師的開放實現(xiàn)來訪者的更多開放。輔導員的自我開放,可以把自己對學生的體驗告訴學生,如“我對于你的遲到有些不愉快,或許你有什么原因,能告訴我嗎”;也可以向?qū)W生開放自己的喜怒哀樂,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擔學生的情緒,如“我以前也有考試焦慮的現(xiàn)象,晚上睡不好覺……”。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其自己特有的遺傳素質(zhì)和后天的環(huán)境,不同的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各有不同。[5]高校輔導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理論修養(yǎng),潛心研究談心談話的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適當借鑒心理咨詢技能及操作方法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增強談心的教育效果,提升自身的職業(yè)能力。
[1]馬建青.再論學校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關(guān)系[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47-51.
[2]SHERRY C,PAULA S N,CYNTHIA J O.心理咨詢師的問診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3]于欽明,郭加利,催志林.心理咨詢技術(shù)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江蘇高教,2012(1):137-138.
[4]張珊珊.心理咨詢技能在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的應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5):124-126.
[5]楊鳳池.分析體驗式心理咨詢技術(sh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李漪]
2014年度江蘇理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心理咨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KYY14510)
姜小軍,女,江蘇理工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6)32-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