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茅,吳怡春,沈鑫峰,馬琳娜
(1.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檢驗醫(yī)學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2.杭州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310053)
·教學研究與管理·
《臨床檢驗基礎》中有關漿膜積液細胞檢驗內容的商榷
吳 茅1,吳怡春2,沈鑫峰2,馬琳娜2
(1.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檢驗醫(yī)學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2.杭州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310053)
《臨床檢驗基礎》教材中關于漿膜積液細胞檢驗的內容存在與臨床不銜接或有誤導之處。漿膜積液細胞的直接分類法、教材內容布局、常規(guī)瑞-吉氏染色的圖片偏少及質量保證措施不夠深入等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或誤導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有必要調整漿膜積液細胞檢驗的教學課時數(shù)和教材內容、創(chuàng)新實驗等,彌補醫(yī)學檢驗教材與臨床的差距。
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醫(yī)學檢驗;教材
Abstract:There still was a gap betwee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erous effusion cells in textbook and the clinical contents.The direct classification of serous membrane effusion cells, the layout of the textbook content, the lack of Wright's staining’s pictures and insufficient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will affect or mislead the students' clinical work in the future. So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linic, we adjustedclass hours and the contents and innovated the experiments tomake up for the gap between laboratory textbook and clinic.
Keywords: serous effusions;cytology examination;clinical laboratory;textbooks
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是臨床檢驗工作中最為薄弱的檢驗技術之一,其操作不規(guī)范、方法簡化、質量控制無法保證、人員不固定、管理不規(guī)范等諸多因素均已導致不少患者因漿膜積液性質不明而被過多檢查或延誤診治,有的急性漿膜炎患者因沒有及時明確病因而危及生命。近年來,浙江省臨床檢驗中心組織浙江省醫(yī)院漿膜積液細胞圖片調查與質量控制工作,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1-2]。自2010年,筆者參與醫(yī)學院校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漿膜積液細胞的課堂教學,對目前教材中有關常規(guī)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的教學內容與臨床工作不銜接的狀況及對臨床工作的影響深有感觸。主要表現(xiàn)在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的部分教學內容仍未更新、形式較為簡單,存在理論與臨床工作脫節(jié),這必將誤導和干擾今后學生對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這一獨立檢驗技術的認識和發(fā)展。以科學發(fā)展觀看待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對照近期出版的《臨床檢驗基礎》[3]和《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4]教材中常規(guī)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的教材內容,結合筆者主持浙江省衛(wèi)生計生委“胸腹水細胞圖文報告模式及質量控制”的研究項目及后期的推廣工作經驗、相關文獻,分析并提出修訂完善建議,供今后教材修改和相關教學內容改革時參考。
漿膜積液檢查和腦脊液、關節(jié)液等均放到了其他體液章節(jié)中,只以小節(jié)的形式出現(xiàn)。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剝離到了“脫落細胞學及針吸細胞學檢驗”一章中,被濃縮到一個頁面的文字和3張圖片,并且將該內容放在病理細胞學檢查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之后。內容的簡化自然會誤導學生不重視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內容,內容編排在病理細胞學之后也會誤導學生認為這項檢驗工作與檢驗科的常規(guī)檢驗技術無關。實際工作中檢驗科的常規(guī)漿膜積液細胞技術有許多工作要做,細胞學內容也十分豐富,濃縮在一個小節(jié)不合適。
“采集標本分4管留取,每管1~2ml”, “若供細菌學檢查管要查結核分枝桿菌留10ml”,而供細胞學檢查管沒有明確用量,也就是說1~2ml也可以。一般情況下患者漿膜積液量比較多,穿刺順利的話,每管均可留10ml。而細胞學檢查為提高陽性率和強調標準化操作,必須達到10 ml的標本量。實施標準化檢驗操作,統(tǒng)一采用10ml的專用管既保證所有標本的計數(shù)準確性,又能對沉渣分析起到半定量作用?!暗?管不加任何抗凝劑以觀察有無凝固現(xiàn)象”,實際操作中很少有單位去做凝固性和比重觀察,屬過時內容。
“在細胞計數(shù)的同時,在高倍鏡下根據細胞核的形態(tài),將單個核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間皮細胞)數(shù)與多個核細胞數(shù)記錄下來,最后用百分比表示”,認為染色法只是在直接分類較困難時或細胞較多時才可進行。這一提法會嚴重誤導學生認為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可以簡單化,在不染色的情況下就能分類發(fā)送報告。這種分類方法不能提示多數(shù)標本的真實信息,如檢出的吞噬細胞不能明確吞噬物的性質,不能全面提示完整的中性粒細胞或破碎的膿細胞,不能確認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無法區(qū)別退化或凋亡的分葉淋巴細胞。單個核細胞也很難區(qū)分是間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骨髓瘤細胞、成熟漿細胞、淋巴瘤細胞、成熟淋巴細胞,也不可能區(qū)別核異質間皮細胞和腫瘤細胞。所以,計數(shù)板下的直接分類方法太粗糙,沒有質量保證。
“若直接分類區(qū)分細胞較困難時,可將積液離心,取沉淀進行涂片染色,油鏡下分類”。書中沒有標出標本量和離心速度。如果沒有對胸腹水送檢標本數(shù)量作明確規(guī)定就會影響對涂片細胞數(shù)量的標準化評價、降低陽性率。不同患者1ml的標本離心沉渣細胞與10ml的標本離心沉渣細胞是無法比較的,導致臨床上無法從涂片角度評價細胞的脫落情況,也無法從涂片角度來推測計數(shù)量的準確性和可能存在的誤差。體液離心速度(1500r/min)雖在實驗指導教材中有標出,在教課書中也不應缺少,離心速度太低不利于細胞的濃縮,離心速度太高不利于細胞在推片時展開?!巴科钡奶岱ㄒ膊粔蛎鞔_,這可能會誤導學生將胸腹水沉渣制片方法類同尿液沉渣涂片檢查,沒有濃縮和推片的概念。
(1)教材沒有明確抗凝是細胞分類計數(shù)準確與否的最重要質量保證措施。沒有正確的抗凝或抗凝不當,使細胞被纖維凝塊包裹,導致實際計數(shù)和分類細胞減少,陽性率減低,嚴重影響臨床對結果的評價;(2)教材中沒有提及漿膜積液的專用管,現(xiàn)在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便常規(guī)均有專用管或專用杯。專用管有刻度,保證等量分析,便于橫向評價;有干粉抗凝劑,保證無細菌污染和快速抗凝;帶有蓋子可防止不必要的實驗室交叉污染。以前臨床上使用五花八門的送檢容器,有的單位還用分離膠管使細胞丟失,使用血常規(guī)管送檢不僅浪費真空管的資源,而且使送檢標本量太少。使用其它雜亂容器,會增加細菌污染機會。因此,教材強調無菌專用管不僅保證受檢標本量,且會減少容器的細菌污染,保證檢驗工作者準確評價積液涂片中的微生物,能在常規(guī)檢驗的第一時間向臨床反映微生物感染的初步信息;(3)質量保證中提到的“細胞室沉淀法”及“涂片固定”均不是檢驗科采用的常規(guī)方法,也會誤導學生認為這項工作在檢驗科無法開展。
以上類同的一些問題也存在于國內其他的《臨床檢驗基礎》[5]教材中,不再一一列出。
隨著信息技術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細胞圖片的傳播更加便捷,ISO15189的常規(guī)細胞學考核規(guī)則和現(xiàn)代檢驗質量管理新模式的突起,使臨床細胞檢驗技術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發(fā)展。雖然教材編寫者對漿膜細胞學檢驗的內容編寫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做了不少修正,但仍與臨床存在一些差距,有待進一步提高。臨床研究成果進入教材及教學理念適合臨床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需要做更多面向學校的推廣和面向教師的新技術培訓。
教材與臨床崗位的無縫對接已在教學界達成共識[3],編寫教材的教師如何達成這種共識,他們首先應該是專業(yè)能手或編寫前與臨床一線的帶教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要請一些臨床一線工作的專家參與編寫或做編寫顧問,確保編寫的內容真正做到實用、濃縮、創(chuàng)新。避免編寫任務隨意分派、章節(jié)隨意濃縮、編寫內容照搬或勉強完成的現(xiàn)象。
實際工作中,由于H-E染色主要對組織結構或成堆異常細胞識別有優(yōu)勢,該染色使多數(shù)病理醫(yī)師對積液細胞的報告內容只局限于是否有腫瘤細胞和對炎癥細胞的數(shù)量評判,而對脫落細胞的細胞內含物、漿內顆粒物、吞噬物、涂片上的壞死物、脂肪乳滴、微生物及單個細胞性質等識別沒有瑞-吉氏染色清晰。因為H-E染色存在細胞脫水、染色單一以及低、高倍鏡觀察等因素,對散在分布的異常細胞識別能力較薄弱,易出現(xiàn)漏檢現(xiàn)象。而常規(guī)涂片的瑞氏染色或瑞-吉氏染色正好彌補H-E染色的不足,可提高放大倍數(shù),使細胞細微結構清晰,對單個核細胞和細小物質識別力更有優(yōu)勢,也可為臨床做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流式細胞免疫分析、微生物檢查等提供參考。
把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章節(jié)放到與尿、糞便同等重要位置,獨立一章或將其與腦脊液、關節(jié)液放在同一標題下設為一章,把胃液、十二指腸引流、羊水、肺泡灌洗液等特殊體液檢查留在其它章節(jié)。這樣可從布局上告知漿膜積液檢查與尿液、糞便檢查一樣重要,而且與腦脊液、關節(jié)液有同樣的取材、離心、制片方法及質量保證措施要求。
強調首檢標本規(guī)范化操作和提升常規(guī)實驗檢查對臨床的診斷價值,增加檢驗科常規(guī)操作的質量保證措施說明。在實際工作中,第一時間送檢驗科的常規(guī)漿膜積液的標本中,約35.6%的標本并沒送病理檢查[6],所以要強調首檢標本的責任和重要性,要在教材中分析和告知漿膜積液細胞檢查中出現(xiàn)漏檢的原因和因漏檢對患者造成延誤診治的事實和后果。
增設非特異性炎癥、典型結核、早期結核、非特異性清掃、變態(tài)反應、非特異性間皮細胞脫落、化膿性炎癥、淋巴瘤侵犯、白血病侵犯、各種典型轉移性腫瘤細胞等圖文報告新模式[7]。現(xiàn)在的教材雖已增設了幾張常規(guī)染色的圖片,但病種仍單一,說服力差。應增加各類淋巴細胞、粒細胞、間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核異質細胞、腫瘤細胞等圖片,也可以拼圖形式來歸類補充圖片資料,減少版面。增加有關常規(guī)瑞-吉氏染色中出現(xiàn)的細微結構圖片,如細菌、真菌、脂肪滴、壞死物、分泌物、細胞核仁、細胞顆粒等,讓學生知道常規(guī)染色與病理H-E染色技術的優(yōu)缺點,明確檢驗科常規(guī)漿膜積液細胞學檢查與病理科找腫瘤細胞檢查的各自優(yōu)勢與互補性。
對專用管的要求要專門描寫,強調專用管對胸腹水標準化報告的價值。明確帶蓋專用管可防止不必要的實驗室交叉污染,也是體液檢驗的國家標準所要求。說明漿膜積液本身是無菌條件下穿刺的,使用專用管易控制細菌污染,減少不潔容器對檢驗結果的干擾,爭取在常規(guī)工作的第一時間向臨床提供微生物感染信息。強調沉渣濃縮的重要性,只有濃縮才能提高檢驗者的興趣和標本的陽性檢測率。強調推片形式的制片方法,形成有明顯頭體尾分布的厚涂片,確保細胞分布有層次,從而方便觀察,明確取消涂圈法制片。
明確取消計數(shù)板上直接分類方法,要求每一份標本要離心后濃縮制片、染色和鏡下形態(tài)分析,鼓勵學生必要時主動送檢抗酸染色,提倡為臨床提供有圖片的文字報告,主動與臨床對話、溝通,提升檢驗報告質量意識。
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進和醫(yī)院質量管理的全面深化,隨著細胞圖文報告新技術的不斷開發(fā)和檢驗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漿膜積液細胞檢驗體系將成為各大醫(yī)院檢驗科細胞技術創(chuàng)新的一個新亮點,這必將在臨床漿膜積液患者的診治中發(fā)揮更積極作用。
[1]吳茅,單志明,林慧君,等.常規(guī)漿膜腔積液細胞檢驗現(xiàn)狀與質量控制[J]. 檢驗醫(yī)學,2008,23(4):425-427.
[2]單志明,樂美萍,夏曉華,等.漿膜積液有形成份形態(tài)學室間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與運用[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23(2):500-502.
[3]龔道元,張紀云.臨床檢驗基礎 [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206-240.
[4]張紀云,傅瓊瑤.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07-113.
[5]劉成玉,羅春麗.臨床檢驗基礎 [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19- 228.
[6]吳茅,林慧君,龐珍珍,等. 漿膜積液常規(guī)檢查中腫瘤細胞圖文報告新模式探討[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7,9(12):1707-1708.
[7]吳茅. 常規(guī)漿膜積液細胞圖譜[M].杭州:浙江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85-130.
Ananalysisonclassroomteachingandcopingstrategytoroutinecytologyexaminationofserouseffusions
WUMao1,WUYichun2,SHENXinfeng2,MALingna2
(1.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14,China;2.Hangzhou Med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0
A
1672-0024(2016)04-0001-04
吳 茅(1961-),男,浙江湖州人,本科 教授/主任技師。研究方向:臨床血細胞及體液細胞檢驗與教學
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編號:2009TG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