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詞
按照十八屆六中全會關于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的有關要求,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yè)為上、公道正派,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強化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
不得以個別征求意見、領導圈閱等形式代替黨委(黨組)會集體討論決定干部任免,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不得凌駕于組織之上,反對和防止個人或者少數(shù)人專斷。
海口市龍華區(qū)近期聯(lián)合企業(yè),在龍泉鎮(zhèn)、新坡鎮(zhèn)試點“企業(yè)+農戶”“3+X”幫扶方案,助力精準扶貧。主要措施包括“帶動生產”“轉移就業(yè)”“入股分紅”等3個子方案,以及未來將根據(jù)推進情況實施的其他子方案,即“X”方案,如“農家樂+貧困戶”“基地+合作社+信貸扶貧”“公司+合作社+銀行扶貧”等多項扶貧模式。目前,龍泉鎮(zhèn)美仁坡片區(qū)已有12戶貧困戶和企業(yè)簽訂合作協(xié)議,他們均以政府扶貧資金2萬元入股,加入了扶貧專業(yè)合作社。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堅持“建設離百姓最近的養(yǎng)老家園”工作理念,建設托養(yǎng)型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站,包括街道級的社區(qū)養(yǎng)老照料中心和社區(qū)服務站,既為失能與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和24小時集中照料服務,又能為老年人提供居家助餐、助潔、助浴、助醫(yī)、助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在運行方式上堅持政府主導、家庭承擔主體責任、專業(yè)化組織提供服務、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公共治理模式,初步形成有特色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
《禮記·中庸》有言:“在下位,不援上。”講的是身居下位不能因非分之想而去巴結逢迎上級。為謀求富貴而“援上”的人,自古就有。當下在不少人眼里,“援上”依然被看作是“上層路線”。專注于“援上”者,一味靠“上”而“不問蒼生”,一心在“援”而不安本職。潛心研究“上之所好”,認為“做對事不如跟對人”,覺得“干得好不如干得巧”,整天“琢磨人不琢磨事”。而“被援者”則忙于“分封諸侯”,以不斷鞏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如此之輩,早已忘記了立黨為公的信條,忘記了為民服務的宗旨,忘記了守規(guī)矩保底線的戒懼之心。
源于《咕咚來了》的童話,故事中木瓜“咕咚”一聲掉進湖里,動物們以訛傳訛,變成“咕咚來了”的驚恐。咕咚效應用來形容還沒弄明白就盲目跟從的行為。有心理學家分析,這種行為屬于集體無意識恐慌蔓延??只诺谋澈?,是焦慮與不安。越是面對負面情緒和消極心態(tài)的風浪,越需要有關部門保持定力、鎮(zhèn)靜施策。不實傳言“遇真即化”,需迅速提供權威信息這顆“定心丸”,用真相跑贏謠言,就能有力遏制“咕咚效應”蔓延。
有報道分析稱,近年來有的地方出現(xiàn)“瞎折騰”現(xiàn)象,其中官員的“邊緣心態(tài)”為主因。一些落馬官員在懺悔書中往往將自己的墮落腐敗歸結為心態(tài)問題,如看到別人升職自己沒升,便會心理失衡,看到別人發(fā)財了也會失落,于是借助權力尋租來謀求補償。有觀點稱,將官員腐敗或者瞎折騰歸咎為邊緣心態(tài),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一些人產生邊緣心態(tài),因此通過非正常的手段來抵抗被邊緣化,說到底還是權力缺乏監(jiān)督的結果。
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各地聯(lián)系不斷增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但近些年,特別是美國發(fā)生經濟危機之后,以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有些國家傾向于對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設置種種新的限制和關卡,以優(yōu)先維護自己的私利,從而做出與全球化相反的選擇和動作。
欄目責編/曹秋秀 郵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