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影
(邢臺日報社,河北邢臺054001)
獨立思考,提高發(fā)現(xiàn)新聞的能力——淺談記者的基本功
□崔淑影
(邢臺日報社,河北邢臺054001)
2016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巴西里約。當我們細數(shù)這屆奧運會給人留下哪些深刻印象時,一定會想到白巖松在開幕式上的解說。縱橫捭闔、妙趣橫生的解說,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在欣賞來自現(xiàn)場的畫面時,平添許多輕松和快樂。有人說,像奧運會這樣的高新聞價值事件,誰報道都會引人注目,無關基本功。這話不無道理。但或許換另外一個人直播,就不會有“西紅柿炒雞蛋”的喜樂效果,沒有“白說”的段子那么多。
不同記者面對著同一個新聞事件,生產(chǎn)出不一樣的新聞產(chǎn)品,產(chǎn)生不一樣的社會效果?;竟Φ牟町悾瑳Q定了報道效果的不同,而其中獨立思考能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獨立思考絕非一日養(yǎng)成,需要建立在諸多基本功基礎上。對許多年輕記者來說,采什么、報什么、怎么報,有時都是問題。我時常聽到身邊的年輕人發(fā)愁沒有采訪線索。這也難怪,入職新聞單位的年輕人,許多在大學所學專業(yè)與新聞關系不大。他們既沒有相關理論知識,也沒有工作經(jīng)驗,這就需要新聞單位建立相關機制,通過培訓等方式,盡快讓他們從思想上入行。
當然,能入職新聞部門的年輕人,相信有較高的基本素質。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文字水平較好;有較豐富的知識面,學習能力比較強;有一定的口才,與人溝通的能力好。等等。不錯,以上這些都是記者必備的基本功,甚至強身健體,也是記者的必備素質之一。俗話說“腳底板下出新聞”,沒有強壯的身體,就無從“走”入基層、深入一線,就無法完成體能消耗大的采訪。這些基本素質也是寫進新聞理論教材的重要內容。這些對記者素質的要求,也是記者必備的基本功,是作為一個記者起碼的基礎,更像是記者的硬功。
但新聞是一門科學,有自身的規(guī)律。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周圍每天都在發(fā)生著新的事情,哪些是值得報道的新聞呢?決定新聞價值的要素有五個: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由此推演,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出臺的政策性文件,其信息往往包含了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等多個新聞價值要素,往往是重要新聞來源之一。有經(jīng)驗的記者會在了解并深入研究政策方面下功夫。還有跑會議中也有一定的訣竅。同樣是開會,有心和無心的記者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無心的記者只簡單報道會議,有心的記者會在報道會議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亮點新聞或另外的新聞線索。有一個典型例子在新聞界近乎人人皆知,給天安門事件平反的重要報道就是一位老編輯從記者6000多字的會議長稿里拎出來的。這里說的有心和無心,其實就是指記者有沒有時刻把新聞價值這個標尺裝在心中。在這方面,年輕記者需要竭力培養(yǎng)。
一般來講,凡是有新聞理想的人,一定把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新聞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墒乾F(xiàn)實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知道有些新聞人是新聞價值觀的功底打的不牢,還是受庸俗主義的影響太多,有時會偏離新聞價值的杠桿。比如在一次審稿會上,記者采寫基層政府的“新舉措”給地方帶來變化,稿件寫出了百姓受益后的狀態(tài),生動干凈,新聞價值很高。有人建議在稿子開頭加上縣主要領導說……,理由是這樣縣領導會高興。殊不知,添油加醋有時適得其反,會讓本來純粹的新聞變得不倫不類。所以,發(fā)現(xiàn)新聞的能力要培養(yǎng),還要堅守,堅守住新聞原則的底線。這種堅守的記者素養(yǎng)更像是記者的軟功。
記者必須捍衛(wèi)的,還有新聞真實性原則。我們都知道,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個新聞的基本原理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又似乎不那么容易。否則,就不會有差錯新聞,也不會有有償新聞,更不會有虛假新聞。這一方面需要記者深入采訪,追根溯源,要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另一方面需要記者的堅守,守住新聞原則的底線。這同樣是記者的一種軟功夫,是記者一輩子需要堅持的準則。
新聞人要遵守新聞規(guī)律,培養(yǎng)區(qū)別于其他行業(yè)的新聞職業(yè)素養(yǎng)和基本功,這是做一名合格記者的起碼要求。
一個優(yōu)秀記者,一定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記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上述新聞基本功基礎之上。獨立思考不是天馬行空,不是信口開河、弄虛作假,“創(chuàng)造”新聞的“客里空”,是在尊重新聞規(guī)律基礎上的獨立思考,是通過獨立思考成就出色的新聞發(fā)現(xiàn)力。所以,記者的獨立思考是在尊重新聞規(guī)律之上的獨立思考。
為什么強調記者的獨立思考呢?因為目前的現(xiàn)狀,和媒體之多、記者之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聞的同質化、一般化、表面化,新聞鋪天蓋地,有深度、有思想的新聞卻難得一見。人云亦云的背后,是記者的從眾思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2014年對馬航MH370客機失事事件的報道,是新聞集體缺失獨立思考的例子。我們的報道一直在跟著馬方的新聞發(fā)布會報道,沒有對相關方面做出進一步調查、探尋,讀者和受眾看不到、也聽不到有建設性的、技術性的進一步解釋和分析。記者的報道要對自己的受眾負責,采訪需要隨著事件的進展,進行步步深入的探尋和追蹤,以滿足公眾知情權的需求。
沒有獨立思考的素養(yǎng),記者只能停留在淺層次的捕獲信息階段。更何況,記者在實際工作中,受采訪條件所限,看到的材料,采訪到的信息有時是有水分的,甚至和實際情況大相徑庭。這時記者必須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只有懶惰的記者和沒有經(jīng)驗的記者才一味跟著采訪對象的思路走,最終完成的也是一般性的、沒見地的采訪。如果記者生涯中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完成著一次又一次沒有個人見地的采訪,其必然成就的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記者自己。
優(yōu)秀的記者,一定是善于獨立思考的記者,哪怕是采訪智庫大伽。水均益采訪各國元首和重要政治人物時,都是做足準備,擬好采訪提綱,盡量讓被采訪對象按著自己的思路走。更何況我們通常沒有他這樣的機會,采訪的都是普通人呢!
記者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基本功,也是記者有新聞理想和責任擔當?shù)牡谋厝贿x擇。最近看到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喬新生的一段話,感觸良多。他認為“優(yōu)秀的記者應當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通過結果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原因。”他說,傾盆暴雨讓城市成為汪洋大海,“媒體更應該自我反省,當初制作有關報道的時候,是否對城市管理者的豪言壯語進行了深入分析,是否找到了城市管理者表態(tài)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碑斢浾哒驹邶R腰深的洪水中展現(xiàn)自己敬業(yè)精神的時候,不應該忘記,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讓城市變成汪洋大海。記者的考問,實際上也是在查找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如果只是向公眾呈現(xiàn)洪水到來時眾志成城、相互救助的感人場面,而沒有深入分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把洪水泛濫歸咎于氣候原因,那么,記者實際上已經(jīng)放棄了自己的責任?!眴探淌诘倪@段話值得新聞人深思。
優(yōu)秀的記者,一定是善于獨立思考的記者。獨立思考是記者提高新聞發(fā)現(xiàn)力的前提,因為獨立思考,才能去探尋、去發(fā)現(xiàn),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因為獨立思考,才能為讀者、觀眾送上不一樣的新聞。無論是水均益的高端訪問,還是白巖松的刨根問底,都充滿著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也才有了里約奧運會上不一樣的“白說”。
獨立、思考,成就記者的理想,放大記者的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