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偉杰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淺析紫砂壺《大混方》的設計風格與文化傳承
郁偉杰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春天桃花引來蜜蜂,夏天荷花吸引蜻蜓,秋天菊花招惹瓢蟲,冬天梅花迎春待放,蝴蝶也在春天蠢蠢欲動。此壺根據(jù)已故大師蔣蓉的牡丹壺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四季如花組壺”,壺面用絞泥詮釋花朵含苞待放的感覺。壺身包含桃花、荷花、菊花、梅花,這些都是傳統(tǒng)花中傳統(tǒng)的代表。
四季如花;造型;文化;主題
自明代起,紫砂壺就在各類實用器皿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在歷朝文人雅士的推廣和倡導之下,在歷代制壺名家的專研和創(chuàng)新之下,逐步成為文學、藝術的深刻表達載體,并演化為一種實用價值鮮明、文化內(nèi)涵獨特的器物。審美意識的引領,著眼于“觀復”二字。賞析世間萬物你只有靜下心來一遍又一遍反復仔細觀察,才能認清它的本質(zhì)。從成品的賞析,各個歷史時期藝術特點的演變,再到紫砂工藝的全面認識。展覽的進程和節(jié)奏,伴隨著外在造型的變遷走向內(nèi)涵的挖掘。藏匿在宜興紫砂中的各種奧秘,等待你的深刻解讀。
紫砂是一種特殊的陶,也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由于其自身含有鐵質(zhì)粘土,所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且制作出的器具具有結構緊密、接近瓷化的特點。古代文人很喜歡紫砂制作的紫砂壺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紫砂材質(zhì)的亞光性,即紫砂能反射大部分陽光,使刻在壺上的文字畫面凸顯出來。因此大多文人喜歡在紫砂制作的器具上題詞或繪以花鳥景致。紫砂制作的器具中最出名的便是紫砂壺。古人云,淺壺泡綠茶,深壺泡紅茶。紫砂壺是泡茶的最佳器具,那是由紫砂壺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冷熱急變性好,并易吸茶汁的特性決定的。紫砂泥原泥是由紅泥、綠泥、紫泥三種構成,可三種泥按一定比例摻雜制作,又可單一種泥制作或以不同溫度氣氛燒成,呈現(xiàn)出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鐵如石,胡金胡玉,備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遠而望之,黑幼若君鐘鼎陳明庭,追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
壺與火相遇,紫砂蛻變?yōu)榻鹩裰畬?;人與壺相適,壺成了愛壺者無言的詩歌。一把壺由一杯土涅槃重生,因遇上茶,才綻放出生命中獨特的光輝。紫砂為了回報茶的知遇之恩,也把最好的茶奉獻給人們,我們也同樣感謝紫砂與茶凈化了我們的心靈。紫砂與茶為我們帶來的無盡的樂趣,但對于紫砂壺也逐漸演變成文人雅士以及壺友的最愛。直至現(xiàn)在紫砂壺已發(fā)展成為全民的藝術,各位紫砂大家在傳承前人的技藝之是融入了新時代的元素,讓紫砂與時代接軌,讓紫砂走向國際化,作為現(xiàn)在中國非特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紫砂壺的獨特已深入人心,自然紫砂壺的發(fā)展也會有更好的方向!
繼承傳統(tǒng)、崇尚自然、有所創(chuàng)新,是當今紫砂從藝者必須遵循與面對的課題。紫砂壺《大混方》從傳統(tǒng)造型中博采眾長,吸收藝術美感的特色,突出了作品的簡約之美。結合《大混方》設計此壺的蓋、鈕、流、把,使此壺既保持簡潔明快的藝術風格,又突出創(chuàng)新的美感。學習前輩大家的作品,不是簡單模仿,而是秉承“藝術當隨時代”的理念,仿佛提煉后逐漸形成自己制作紫砂壺的藝術風格。在制作紫砂壺中,以簡約的造型為切入點,增添了紫砂壺的文化元素和藝術趣味,使此壺以簡潔的形制反映出造型設計的簡約美與藝術傳承的魅力。
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們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項能顯示高雅涵養(yǎng)、寄托情感,以及表現(xiàn)自我的藝術活動。因此,品茶時集儒、道、佛與民風民俗于一爐的中華茶文化。此壺,壺身均勻大小得體,壺腹如嬰兒肌膚般光滑細嫩,方圓結合的嘴巴,恰到好處,流暢自如,更多了一份大氣,這款“大混方”可以稱之為壺中之君子了,形制大氣穩(wěn)重,線條變化多,明快而和諧。
壺藝泰斗顧景舟在《壺藝的形神氣》中說:“探索壺藝的創(chuàng)新,既要有取舍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特色,又要能吸收新的東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夠發(fā)現(xiàn)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內(nèi)在真諦,而這個真諦就是美的本身?!边@段話講了大師對紫砂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關系的精辟分析,揭示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在陶藝發(fā)展中的雙重作用。整款壺器簡潔明快、古色古香、韻味十足,造型簡潔卻不失風骨。紫砂壺《大混方》比例協(xié)調(diào)、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光素器之美。
[1]《壺錦》 香港錦鋒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