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273100)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植物相關成語語義分析及教學原則與策略
柳萌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曲阜273100)
成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各類對外漢語教材均有選取植物相關成語,該類成語承載了中華民族所寄予的特殊情感與文化內涵?;趯ν鉂h語教材選詞概況和語義角度分析了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該類詞語的教學原則,提出有關策略。
成語;植物;對外漢語教學
成語是漢語詞匯的一個重要部分,含有植物相關語素的成語在成語家族中占有一定比例,花果的千姿百態(tài)和草木的枯榮規(guī)律承載了中華民族特殊的情感與文化內涵。成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兼具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雙重性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小覷。本文著眼于近年來部分對外漢語教材中選取的與植物相關的成語,對其選詞概況、語義進行分析,并探討植物相關成語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與策略。
本文對《成功之路沖刺篇》《中級漢語閱讀教程》《高級漢語閱讀教程1》《博雅漢語高級飛翔篇》《高級漢語報刊閱讀下》《漢語報刊閱讀教程》《高級漢語閱讀與寫作教程》、《發(fā)展?jié)h語高級漢語》《發(fā)展?jié)h語高級漢語寫作》和《新編漢語報刊閱讀教程高級本》的詞匯表進行統(tǒng)計,得到各教材收錄的植物相關成語如下:
(1)百步穿楊,勢如破竹,指桑罵槐,披荊斬棘,黃粱美夢,無米之炊,滄海一粟,曇花一現,青紅皂白,如火如荼。
(2)國色天香,花團錦簇,根深蒂固,草長鶯飛,郁郁蔥蔥,閉月羞花,細枝末節(jié),花花綠綠,花好月圓,歸根結底,拔苗助長,走馬觀花,入木三分,鳥語花香,錦上添花,古木參天,獨樹一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木已成舟,歲寒三友,借花獻佛,含苞待放,天女散花。
按照實指植物和虛指植物進行分類,其中第一部分的成語,勢如破竹、黃粱美夢和曇花一現等明確指出了大自然中實際存在的某種植物,如竹子、黃粱、曇花等具體植物,即實指。第二部分例如花團錦簇、草長鶯飛、閉月羞花和古木參天等成語并沒有明確指出是哪種植物,而是提到了一類植物,即虛指。實指植物成語中緊緊抓住特定植物的特點或屬性來使用,而虛指植物成語中緊緊抓住類屬植物的特點或屬性來使用[1]129。
從以上分類可以看出,虛指植物成語所占比例相對實指植物成語比例較高,表明對外漢語教材在文化教學中的成語教學部分,更傾向于從類屬植物共同特點及屬性入手。同時可以發(fā)現,這些教材中收錄的成語中的植物,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米、粟、粱屬于主食,其中三分之一的成語涉及到花,說明這些對外漢語教材在選詞上偏向于貼近生活,易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實物的成語。
從語義范疇對本文所涉及的植物相關成語進行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字面意義
每個成語都有字面意義,字面意義是成語的基礎,其引申義、比喻義都憑這個基礎孳衍而產生[2]114。如:
“古木參天”指的是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高入云天。
該類成語的意義反映在字面上,淺顯易懂。數量相對較少。
(二)不同來源產生的意義
只有充分了解成語的來源,才能確切理解成語所蘊含的語義,才能順利完成教學工作。成語來源廣泛,分類方法眾多。其中有來自書面系統(tǒng)的,包括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名詞摘引;還有來自口語系統(tǒng)的,如民間俗語。以及借用外語而來的[3]132。本文涉及的植物相關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寓言故事,如:
(1)“黃粱美夢”,指的是盧生整日為得不得榮華富貴而苦惱,一次在邯鄲旅店住宿。睡后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的時候發(fā)現連店主人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熟的故事。比喻幻想的破滅。
(2)“拔苗助長”,指的是一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快速生長,將禾苗向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枯萎了。說明事物的發(fā)展有起自身的規(guī)律,不能將主觀愿望強加之。
該類成語是寓言故事的濃縮。寓言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通過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該類成語的特點在于功能上具有積極的寓意,給人以啟發(fā)。
2.歷史故事,如:
(1)“百步穿楊”來源于春秋時楚國養(yǎng)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后用“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非常高明,并引申為本領非常高強。
(2)“閉月羞花”中“閉月”指的是三國貂蟬拜月時,浮云將明月遮住,正好被王允瞧見。王允逢人就說,貂蟬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躲在云彩后面?!靶呋ā笔侵柑拼鷹钣癍h(huán)賞花時,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huán)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原與沉魚落雁相連,形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傾國傾城,宛若天仙。現指女子的容貌美麗。
該類成語通過簡短的文字將事件進行濃縮,多具有事實根據。相對于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而言,該類成語并不側重于諷刺和教育的意義,而是描述性、形容性更強,因而引申義較少。
3.詩文語句,如:
(1)“走馬觀花”出自唐朝詩人孟郊的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
(2)“草長鶯飛”出自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焙髞矶嘤谩安蓍L鶯飛”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該類成語是從詩文語句中提煉出的精華,具有極強的文學性,在寫作中使用可以提升文采,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4.借用而來的成語,如:
(1)“曇花一現”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出自《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yōu)曇缽花;時一現耳?!?/p>
(2)“天女散花”原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部落。后多形容潑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該類成語所包含的語素多于佛、佛經相關,通常是佛教用語,但使用方法和習慣是中國式的,所以本來的意思、字面意思以及現在常用的意思之間多有差距,理解和使用相對較難。
(三)根據民族心理文化附加而產生的意義
語言是一個社會集體的文化和心理的寫照,漢民族對待不同的植物有特定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通過對植物形態(tài)特征和生長習性進行聯想和想象,將特殊的文化信息和審美心理搭載在植物相關成語之上。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植物的千姿百態(tài)和枯榮規(guī)律極具特點,這些特征給人們以啟示,從而創(chuàng)造出包含與植物相關的語素的成語。
植物的形體特征給人以啟示,比如“粟”最大的特點就是形體極小,所以人們創(chuàng)造了“滄海一粟”,含義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皠萑缙浦瘛薄肮拍緟⑻臁钡瘸烧Z也屬于這一類。
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給人以啟示。比如曇花開花非常美麗,但開花后馬上枯萎,從花邊開始展開到枯萎整個過程僅四個小時。所以人們用“曇花一現”來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皻q寒三友”“草長鶯飛”等成語也屬于這一類。
在字面意義的基礎上,通過民族文化心理的渲染,賦予了成語更加豐富的含義。文化附加意義之所以能充當語言價值的調控機制,其原因在于文化附加義是具有民族性的,是一個民族使用語言時必然要加以運用和表現的[4]60。
根據植物相關成語的語義特點,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一)植物相關成語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
1.典型語素原則
植物相關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但多數植物相關成語的含義不單是字面的意思,其引申義、比喻義豐富,并且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呈現不同的意思,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留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選取常用的、典型的植物語素和搭配進行舉例,設計語境,反復練習,加深留學生的理解。
2.文化對比原則
植物相關成語具有民族性,其中包含的植物承載了漢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審美意趣。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社會背景的留學生在學習時可能由于母語國家沒有該植物、母語文化中對該植物的認知與漢語文化中對該植物的認知不同而造成的文化負遷移。所以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當注重文化內涵方面的講解,通過文化對比,引導學生分辨這種植物在不同國家文化中代表的含義。在講解時盡可能分析、體現出該類成語的民族特色。引導留學生分辨出母語文化和中國文化中的不同之處,從而加深記憶。
3.歸納發(fā)散原則
教師應當引導留學生適時對所學過的成語進行歸納。例如,可以通過樹狀圖進行歸納,以基礎植物語素作為樹根,每當學習新的與之相關的成語就添加一根樹枝。這樣利于留學生及時復習,溫故知新。引導留學生通過歸納成語發(fā)現其中蘊涵的規(guī)律,進行造句和近義詞同義詞替換練習,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例如圖1。
圖1 “花”樹狀圖
4.溫故知新原則
對于留學生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以及使用過程中常出錯的植物相關成語,應當進行記錄,分析留學生學習時的難點以及常出錯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再次講解和練習,進行鞏固。例如“走馬觀花”常被留學生誤認為是行走的馬在看花,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并且這個成語起初的意思與現在常用意思相差較大。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當指出在古代漢語中“走”是現代漢語中“跑”的意思,走馬觀花,就是騎著奔跑的馬看路邊的花,因為馬奔跑的速度很快,所以騎馬的人不能看清楚每一朵花,只是粗略看一眼。所以這個成語現在的意思是粗略的觀察一下。
(二)植物相關成語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植物相關成語教學并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一般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從而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多數植物相關成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的語義,所以留學生在使用時比較拘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該類成語的語義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即直觀展示、故事影像、引入原文以及文化導入。調動留學生學習該類成語的積極性。
1. 直觀展示。針對常用字面意義的植物相關成語,講解時可以利用實物或圖片這一類直觀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外漢語教材中涉及的成語中包含的植物通常是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留學生展示相關植物的實物,或者帶領留學生深入大自然和相關植物進行近距離接觸。讓留學生對植物的外形進行描述甚至描繪,有利于加深印象。對于不易展示實物的植物,也可以借助圖片進行展示。例如在講解“古木參天”時,如果校園里有古樹,可以直接帶領留學生前往參觀。如果校園周圍沒有合適的樹木,可以在網上找到中國著名古樹的資料展示給留學生,從樹齡、形態(tài)等方面入手,呈現出“古木參天”的畫面。
針對該類成語的練習,可以將留學生分組,進行“你畫我猜”“你說我猜”等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直觀生動,而且可以調動課堂氣氛,有助于留學生加深記憶。
2.故事影像。針對來源于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的成語,教師在講解部分故事性較強的植物相關成語時,也可以詳細講解成語的來源和背后蘊涵的意義,甚至可以由此引出其他成語,進行連貫的學習。例如在講解“百步穿楊”時,可以用戰(zhàn)國時期秦國白起將軍意圖攻打魏國,魏國的謀士蘇厲覲見周天子,請周天子派使者勸說白起放棄進攻。使者按照蘇厲的吩咐給白起將軍講述了“百步穿楊”的故事,以及養(yǎng)由基在做到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之后,有位智者指點他,一旦力氣用盡,只要有一件不中,就會毀掉百發(fā)百中的名聲,所以一個真正善于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白起將軍聽了這個故事,為了保住百戰(zhàn)百勝的好名聲,停止了對魏國的進攻。在這一段故事里,還可以引出“百發(fā)百中”、“百戰(zhàn)百勝”、“百戰(zhàn)不殆”和“適可而止”等一系列成語,以及其中蘊涵的中國人崇尚中庸,適可而止的精神。
這一類成語通常還有豐富的影像資料,例如電影、紀錄片、動畫和歌曲。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在正式教學之前向學生展示相關電影、紀錄片或動畫,也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讓留學生學習相關歌曲。
針對這一類成語的練習,可以舉辦講歷史故事比賽、編寓言故事比賽,以及成語表演比賽。寓教于樂,讓留學生在準備比賽和進行比賽的過程中主動學習。
3.引入原文。針對來源于詩文語句的植物相關成語,這一類成語文學性較強,多運用在寫作中。在日常生活、口語交際中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教師在講解這一類成語時,應當引入原文,適當引導學生對原文進行賞析。例如在講解“草長鶯飛”時,引入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睂υ倪M行翻譯,引導留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對“草長鶯飛”一詞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帶領留學生對成語進行擴寫,有利于留學生充分的理解成語的意義及用法。
針對這一類型的成語的練習方法多為書面練習,例如擴寫成語、概括縮寫成語、填空、連線等。這些練習可以反映出留學生對成語意義和用法的理解程度,也可以直觀反映出留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偏誤的原因。
4.文化導入。針對借用而來的植物相關成語,這一類成語通常是被漢語化的佛教用語,理解和使用相對較難。教師在講解時,應該進行充分的文化導入,精心設計語境。例如在講解“曇花一現”時,可以設計如下語境:
教師:同學們喜歡花嗎?你見過的最美麗的是什么花:
學生:喜歡。玫瑰花,茉莉花,牡丹花,櫻花……
教師:有些同學喜歡玫瑰花、牡丹花這些開花時間很久的花,還有些同學喜歡櫻花這樣開花時間很短的花,誰來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花期短的花呢?
學生:因為花期短的花很難見到,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物以稀為貴”,所以我覺得開花時間短的花更美。
教師:老師知道一種十分美麗的花但是它開花的時間非常短,就是曇花,在夏天的晚上,曇花盛開,潔白無瑕,但是三四個小時就凋落了。所以人們用曇花一現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那么,同學們看過流星嗎?流星一出現,就飛速消失。而太陽每天都照耀著大地。所以人們常說,流星的光芒只是什么,而太陽的光輝才是永恒的?
學生:流星的光芒只是曇花一現。
教師:“曇花一現”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學可以再造一個句子?
學生: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一位長輩告訴我,不要做曇花一現的人物。
學生:煙花的美麗很短暫,就像曇花一現一樣。
學生:太美好的東西總像是夢,真是曇花一現。
通過設計語境,留學生更容易理解“曇花一現”的含義,讓留學生仿照例句進行造句,講練結合,有利于達成運用成語進行交際的目標。
5. 針對民族心理文化附加而產生意義的植物相關成語
這一類成語是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難的,在使用過程中最容易產生偏誤的類型。留學生母語國家與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民族文學傳統(tǒng)不同或者宗教信仰的不同,都是留學生在學習這一類成語時的障礙。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類成語時,應該側重文化對比,讓留學生更清楚地分辨出某一種植物在中國文化與其母語文化中的相同、相似和不同之處,及時進行分類總結。教師也可以開展課外專題講座,選取典型植物,更加系統(tǒng)的介紹成語和漢民族文化。例如在學習“國色天香”、“閉月羞花”等成語時,可以開展“花與女性”專題講座,講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表達習慣賦予植物的意義。同時可以引入“花容月貌”、“出水芙蓉”和“豆蔻年華”等成語。
針對這一類型的成語,可以通過詞語辨析的方法進行練習,讓留學生分辨母語與漢語中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含義,分辨漢語不同成語中同一植物的不同含義,以及留學生母語與漢語中相同含義的不同植物。這些練習有利于留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主動思考這一類成語背后蘊藏的文化,通過對多個成語的分析,進行歸納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融會貫通。
中國幅員遼闊,植物品類繁多,每一種植物都有特定的形態(tài)以及生長規(guī)律。中華民族將自己的歷史文化、民族心理和審美意趣附加在植物之上,從而產生了植物相關成語,這些成語語義豐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可以有效提高留學生對該類成語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避免跨文化交際中出現偏誤,從而提升交際能力。
[1]王榮文.淺談包含植物名稱的成語[J].中國市場,2011(40).
[2]李鐵范,李亦嘉.六畜成語的文化語言學論析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6).
[3]安麗卿.成語來源新議[J].凱里學院學報,2012(1).
[4]毛海瑩.淺析漢民族生肖詞語的文化附加義[J].修辭學習,2004(4).
A Study on Plant-related-idioms in TCSL from three Aspects: Semantic Analysis,Teaching Principle and Teaching Strategy
LIU Meng
(The faculty of Art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00)
Idioms teachi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e teaching of TCSL,there are many plant-related-idioms in all kinds of textbook for TCSL,the idioms in question imply special feeling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nation.Some idioms selected from the textbooks of TCSL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semantic analysis,teaching principle and teaching strategy.
idioms;plant;TCSL
H195
A
1673—8861(2016)04—0060—05
[責任編輯]肖晶
2016-11-22
柳萌(1992-),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曲阜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