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震,韋雪梅
(1. 安徽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體育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0;2. 皖南醫(yī)學院 體育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0)
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方法研究
劉 震1,韋雪梅2
(1. 安徽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體育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0;2. 皖南醫(yī)學院 體育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0)
運用文獻分類整理、專家訪問、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梳理體育心理負荷的內(nèi)涵。并將李克特量表法和模糊評判法相結合,創(chuàng)設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方法。通過實證檢驗,證明該方法能夠更加準確的進行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測評,從而為體育教學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
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心理負荷;概念;測評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自教育部下發(fā)《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以來,各高校普遍提高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如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等。而在體育教學領域,教師往往局限于對學生的生理指標進行測定,忽視了學生在運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負荷,無形中形成了一種體育課堂重生理輕心理的導向。2002年8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詳細制定了高校體育課程在運動技能、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領域的目標。國家對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的重視,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業(yè)務水平。目前在對體育課心理負荷的理解上,有刺激能耗說、心理負擔說、心理過程說等,至今還未有達成一致的觀點。在體育課心理負荷測評方法上,主要集中在量表法、觀察法和模糊評判法3種方法。眾所周知,學生在體育課中會受到多種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環(huán)境因素、施教因素還有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等主、客觀因素。針對不同性質的影響因素,運用傳統(tǒng)單一的方法進行測評已經(jīng)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從影響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的主、客觀因素有機整合的角度,將李克特量表法和模糊評判法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建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方法,為探索更為科學、準確的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測評提供參考。
威肯斯(C. D. Wickens)認為,人類具有一組容量有限的心理資源,這些心理資源是從事各種作業(yè)活動的基礎,隨著作業(yè)要求的增大,完成作業(yè)所需要的資源量也相應增加,當任務難度增加,心理資源的消耗也會越多,這是心理負荷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機制[1]。當把心理負荷放在體育運動這個語境下,作業(yè)活動就變成了比賽前的氛圍、訓練時的強度和量、體育課上的教學條件等因素。然而在體育領域還有另外一個概念來描述這些體育運動領域的作業(yè)活動,那就是運動負荷。于是在體育領域里,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心理負荷這三個概念出現(xiàn)了,雖然字面上相似,但對其內(nèi)涵的理解卻大為不同。
2.1 刺激應答說
過家興認為運動負荷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運動員有機體施加的訓練刺激,人對這一刺激做出的反映表現(xiàn)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生理負荷是人在訓練活動中生理方面所產(chǎn)生的應答,心理負荷是人在訓練活動中心理方面所產(chǎn)生的應答[2]。該觀點認為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心理負荷三者之間是因果關系,或稱為刺激應答關系,即運動負荷是刺激,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是應答。但是從邏輯學的角度,兩者同是負荷的下位概念,但屬性一個是刺激一個是應答,在邏輯上不成立。
2.2 負荷后效說
熊焰認為訓練負荷是指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機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所承受的工作量。所謂生理負荷與心理負荷是訓練負荷下有機體生理與心理上的效應,或稱“負荷后效”而不是負荷[3]。該觀點認為三者之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理負荷、心理負荷的概念不能成立,應稱之為負荷后效。然而在體育運動領域,引起運動員心理負荷的原因不僅只有施加在運動員身上的運動負荷,同時還有外界客觀環(huán)境的刺激,比如大賽前的氛圍、傷病等,這些外部環(huán)境刺激也會使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負荷,如果說心理負荷是負荷后效的話,那能說這些客觀環(huán)境也是“負荷”嗎?所以這種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2.3 綜合概念說
王英認為運動負荷應該是人體完成的運動練習的強度與量及其引起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生化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變化程度的綜合概念。包含運動練習負荷,生理負荷(人體解剖、生理生化負荷)和心理負荷三個方面[4]。該研究認為運動練習的強度和量對人體是一種“負荷”,而站在人的整體角度,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的變化,如心率的增加,脈搏的提高等也應該是一種負荷,同理,人體心理的改變,如情緒的變化、意志力的提升等也應該是一種負荷。只是運動練習負荷由運動練習的強度和數(shù)量來體現(xiàn),生理負荷由運動練習前后人體形態(tài)、功能和生化指標變化的差值確定,心理負荷則由主觀感受程度的改變來衡量。這種理解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把引起生理、心理負荷的原因僅僅歸結于身體活動還是不夠全面。
2.4 對體育心理負荷內(nèi)涵的思考
綜合以上分析,在對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心理負荷三個概念定義時幾乎總是同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負荷的定義為動力設備、機械設備以及生理組織等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承受的工作量。它是一個普遍概念,由于概念外延的存在,就衍生出很多負荷的下位概念,如機械工作負荷、運動負荷、生理負荷、心理負荷等。首先從字面上可以看出,負荷、心理負荷、體育心理負荷三個概念是負荷內(nèi)涵的依次延續(xù)。其中,心理負荷作為負荷的下位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所表達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訓練、比賽時運動員有心理負荷,這是在運動的語境下;而駕駛員在駕駛時也會有心理負荷,這是在駕駛的語境下。1994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將心理負荷定義為最大的瞬間心理努力和在一段時間內(nèi)可進行的心理活動量。并指出心理負荷與能力、個性、任務、心理變量緊密相聯(lián)。通過邏輯學上為概念下定義的原則(屬性加種差)可知,心理負荷概念的屬性為單位時間的心理工作量,而體育心理負荷作為心理負荷的下位概念,其屬性也應該是單位時間的心理工作量。
其次,在體育運動的語境下,單獨的外部數(shù)據(jù),比如5個100米是沒有意義的,正是將有機體作為對象,負荷才有意義。但也不是說有生理、心理負荷的外部刺激才是負荷,外部環(huán)境刺激也是人體產(chǎn)生生理、心理負荷的因素,而環(huán)境并不是負荷。所以,運動負荷具有非運動語境下外部刺激的效果,但不是刺激,它只是一種引起人體生理、心理負荷的因素。有機體在運動負荷或外部環(huán)境刺激的作用下,內(nèi)臟器官加大了工作量,從而使血壓、心率、脈搏等生理指標發(fā)生了變化,故有了生理負荷的概念;同樣,有機體在運動負荷或外部環(huán)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結構、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加大了工作量,故有了心理負荷的概念。只是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運動負荷的是以運動量的外部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的;而生理負荷是以心率、血壓、脈搏等內(nèi)部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的;心理負荷是以人的情緒、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標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且,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比如我們情緒緊張的時候,心跳會加速,呼吸會加快。
3.1 李克特量表法
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指數(shù)形式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李克特量表是由一組對事物的態(tài)度或看法的陳述組成,回答者對這些陳述的回答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類,由于答案類型較多,人們在態(tài)度上的差別就能更清楚地反映出來[5]。這是社會學研究中經(jīng)常被采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徐明欣等[6]研究運用《體育課心理負荷誘因調查表》,并經(jīng)因子分析確立了影響心理負荷的一級指標3項,分別是教學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意向過程,二級指標9項,分別是負荷承受度、運動無懼度、施教滿意度、環(huán)境適應度、人際相容度、考核激勵度、注意集中度、情緒活躍度和意志努力度。經(jīng)專家判斷法的邏輯分析和修定,并參照“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指標體系格式,構建了《心理負荷能力自評量表》。又運用德爾菲法,確立了心理負荷評價指標的權重。研究通過pearson積差法對量表的重測信度進行了檢驗,相關非常顯著(P<0.01);又運用克隆巴赫系數(shù)對量表測題的內(nèi)部一致性進行了檢驗,α系數(shù)在0.773-0.882(P<0.01)。同時,研究又經(jīng)過了內(nèi)容效度和校標效度的檢驗,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然而單一的運用量表法對影響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的個人心理特征因素進行測評時,由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變化的判斷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自己情緒、注意力的變化教師更能較準確的判斷,所以主觀指標運用模糊評判法更為適合。
3.2 模糊評判法
1965年,L. A. Zadeh[7]提出了一種與概率論不同的理論——模糊集合論。這種理論是使用數(shù)學方法研究和處理具有“模糊性”對象的數(shù)學。李紅[8]通過專家訪談法制定了12項心理負荷的評價指標,然后按照專家對各指標重要程度的判定,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并建立權重集A,A={ai},i=1-12的權重系數(shù)。通過模糊評判法,得出各指標的隸屬度,并建立評價模糊子集U,U={ui},i=1-12指標的隸屬度。設反映學生心理負荷能力等級程度值為B,則B=U*A={ui}*{ai},進行歸一化后得到學生心理負荷值B’。設定學生心理負荷評價標準并建立矩陣C,C={c1, c2, c3, c4},c為優(yōu)、良、中、差四等級的賦值。設學生心理負荷最終值為X,則X=B*C,算出最終成績,并判定該學生心理負荷水平。模糊評判法可以通過專家及資深教師對學生的意志、情緒、注意等心理負荷指標進行判斷,并用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計算學生心理負荷值。但是對影響學生心理負荷的客觀指標,比如教學條件、教師水平、周邊環(huán)境等專家的判斷不如學生自己的切身感受更為直觀、準確,所以客觀指標運用量表法更為適合。
3.3 創(chuàng)設綜合測評方法
綜合以上分析,兩種體育心理負荷的測評方法在定量研究中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然而在具體的測評中,影響心理負荷的因素很多,不僅有反應心理負荷的指標,如注意力、情緒、意志力等,還包括影響心理負荷的因素,如教學條件、人際關系、周邊環(huán)境等。所以要準確測評體育心理負荷可以將模糊評判法和量表法結合起來共同使用。即將影響心理負荷的主觀指標如注意力、情緒、意志力等運用模糊評判法精心測評,而影響心理負荷的客觀指標如教學條件、人際關系、周邊環(huán)境等運用量表法進行測評,然后將兩種方法所測結果進行加權平均得到最終的心理負荷值。
3.3.1 量表法的測評
根據(jù)已構建的“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指標體系”[9],將影響學生心理負荷的施教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所包含的5個指標運用量表法進行測評,見表1。
表1 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指標體系
利用《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測評量表》[9]對學生進行測評,學生體育課后立即進行作答,見表2。
表2 某學生的心理負荷量表得分
將學生在每項二級指標的得分乘以該指標權重,然后相加,所得結果再乘以該指標所屬的一級指標權重,就是該生在體育課上心理負荷客觀指標上的得分。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即該生在影響體育課心理負荷的客觀指標:環(huán)境因素和施教因素上的得分為9.07分。
3.3.2 模糊評判法測評
將影響學生心理負荷的心理因素所包含的3個指標運用模糊評判法進行測評,步驟如下:
(1)建立論域(因素集)
U={注意集中度, 情緒活躍度, 意志努力度}={u1, u2, u3}。
(2)建立評價集
V={優(yōu), 良, 中, 較差, 差}={v1, v2, v3, v4, v5},并分別賦值:v1=20,v2=40,v3=60,v4=80,v5=100(可看作分數(shù)段集合)。
(3)建立權重集
W={w1, w2, w3}={0.14, 0.13, 0.08}。見表1。
(4)建立隸屬度
A={a1, a2, a3}。
在該生的體育課上,請4位資深教師對該生的心理因素:情緒活躍度、意志努力度、注意集中度以優(yōu)、良、中、較差、差5級評判標準進行評價,見表3。
表3 某生體育課心理負荷評價表
從表3可以得出該生在情緒活躍度、意志努力度、注意集中度的等級評價模糊子集,即每個指標的隸屬度:
(6)選擇評判模型
選用加權平均型——{M(.,⊕)}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該模型比較適用于要求整體指標的情形。該模型不僅考慮了所有因素的影響,而且保留了全部單因素評判的全部信息。
(7)模糊運算
模糊運算
將上述評判指標歸一化后的模糊評價集為
設評價集等級賦值后的矩陣為C,則模糊評判結果
=39分。
即該生的個人心理特征模糊評判的得分為39分。
3.3.3 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值的合成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測評后,得到量表法測量結果X=9.07分;模糊評判法所得結果Y=39分。運用加權平均的方法將兩個結果相綜合,即用李克特量表法所測結果X(在此所得結果已經(jīng)加權處理)加上模糊評判法所測結果Y乘以所屬上一級指標即心理因素的權重0.35,所得便是最終測評結果。最后的合成得分為:
Z=X+Y×0.35 =9.07+39×0.35=22.7分。
由于在心理負荷綜合測評系統(tǒng)中,采用反向記分,即得分越高,心理負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心理負荷水平越高。在5級評判標準中,該生的心理負荷水平介于20-40分之間,故該生的體育課心理負荷水平為良好。
影響人心理負荷的因素很復雜,有個人情緒的好壞、意志力的強弱等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等客觀因素,所以在進行體育心理負荷測評時,運用量表法測評主觀因素,運用模糊評判法測評客觀因素,通過這種綜合測評方法能比較準確的達到心理負荷的測評目的。
[1] Wickens C D. Multiple Resources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J].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 Science, 2002, 3(2): 159-177.
[2] 過家興.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 68.
[3] 熊焰,邱江濤,孔祥寧.運動負荷本質論——運動負荷概念,定義與分類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4):74-76.
[4] 王英,陸阿明.運動負荷術語的再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4):117-121.
[5] 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 徐明欣,王童,王秉彝,等.體育課“心理負荷能力自評量表”的研制與應用[J].體育學刊,2003(6):47-49.
[7] 蔣澤軍.模糊數(shù)學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
[8] 李紅.Fuzzy在體育課心理負荷評價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119-121.
[9] 韋雪梅,劉震.體育課學生心理負荷綜合測評系統(tǒng)的構建[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6):118-121.
(責任編輯、校對:趙永才)
The Psychological Loa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LIU Zhen1, WEI Xue-mei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241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0, 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sorting,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onnotation of sports mental load was summarized. Combining the likert scale method with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students'mental loa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physical education was raised. Empirical test proved that the method can be more accuratel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mental load evaluat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ports teaching evaluation.
exercise load; physiological load; psychological load; concept; evaluation
G807.4
A
1009-9115(2016)02-009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2.027
安徽省質量工程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15jyxm450)
2015-09-11
劉震(1983-),男,山東泗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