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順
(西疇縣蓮花塘鄉(xiāng)農技站,云南文山 663599)
西疇縣耕地土壤肥力探析
李平順
(西疇縣蓮花塘鄉(xiāng)農技站,云南文山 663599)
文章通過西疇縣耕地土壤肥力重要指標分析,找出限制該縣耕地土壤肥力提高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有效對策和措施。
耕地 土壤肥力 措施
土壤肥力決定著土地生產農產品的能力。西疇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國土面積1 506 km2。其中,耕地1.49萬hm2,占國土面積的9.8%。
西疇縣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7.6~103.3 g/kg之間,平均值為31.77 g/kg。旱地相對較高。全縣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0.1~1.68 g/kg之間,平均值為0.39 g/kg,總體評定為1級。耕地土壤堿解氮含量在86.12~206.1 mg/kg之間,平均值為150.99 mg/kg,總體評定為2級。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9~101.7 mg/kg之間,平均值為28.5 mg/kg,總體評定為3級。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在34~247 mg/kg之間,平均值為84.42 mg/kg,總體評定為3級。交換性鎂含量在0.1~186 mg/kg之間,平均值為135.77 mg/kg,交換性鎂總體含量豐富。有效硫含量在0.18~62.35 mg/kg之間,平均值為19.68 mg/kg,有效硫總體含量處于臨界邊緣。pH值全縣總體平均為6.59,pH值中性,且較穩(wěn)定。微量元素有效錳含量在0.1~115.3 mg/kg間,平均值為50.57 mg/kg,相對旱地為高。有效鋅含量在0.01~5.19 mg/kg之間,平均值為1.66 mg/kg,相對旱地為高。水溶態(tài)硼含量在0.01~0.53 mg/kg之間,平均值為0.33 mg/kg,全縣耕地屬典型的缺硼區(qū)。
2.1 高質量、高肥力耕地減少
2014~2015年的2年間,僅西灑、興街2個鎮(zhèn)的耕地就被占用266.67 hm2。西疇縣后備土地資源較少,且沒有補償?shù)牡貕K。
2.2 地力培肥工程量大,投資大
西疇縣地貌特征總體由喀斯特和侵蝕中山地貌構成??λ固氐孛矃^(qū)耕地多位于巖溶小盆地和山體中、下部的坡面上。山高坡陡,耕地零星破碎,超坡墾殖,墾殖率高,石芽出露嚴重,生產、生活艱難。地力培肥工程中,坡改梯工程難度大,梯埂高,難支砌。坡改梯工程難鞏固,“雨前成臺,雨后成坡”現(xiàn)象突出。同時,侵蝕中山區(qū)坡度大,臺面窄,梯埂高,工程量大,投資大。
2.3 土壤培肥工作難以開展
西疇縣的地貌特征導致耕地多位于坡度較大地區(qū),作物生長期也是雨水集中期,致使施入土壤中的農家肥、化肥不同程度的隨土壤、雨水流失。
2.4 農家肥施用積極性不高,化肥施用不科學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化肥的逐步投入,勞動強度逐漸降低,農產品增產、增收效果明顯。農家肥施用積極性不高,施用數(shù)量逐步減少。
3.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成立機構,明確職責
土壤肥力是決定農產品多寡的重要因素,對促進農產品安全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推動可持續(xù)農業(yè)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西疇縣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成立以分管農業(yè)工作的副縣長為組長的耕地肥力提升工作領導機構,設置縣中低產田地改造綜合協(xié)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中低產田地改造成員單位的人員集中辦公,明確機構工作職責,保障工作經費,努力推進耕地肥力提升工作的開展,實現(xiàn)耕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2 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努力抓好地力培肥工程
西疇縣各有關部門特別是縣級領導小組要認真組織農田基礎設施項目的申報、對接,并支持農業(yè)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的開展。要明確各有關部門項目申報和獲得批復投資的個數(shù)及資金量。通過采取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方式,切實加大農田工程措施投入,做好地力培肥的各項工作。
3.3 明確目標,重點突出
要在喀斯特地貌區(qū)開展以炸石壘埂建臺地為重點的坡改梯建設工程,強化耕作層厚度建設,保證土壤厚度達到30 cm以上;在侵蝕中山區(qū)開展規(guī)模適度的坡改臺地工程,強化熟土層收集、鋪攤,保證土壤厚度達到40 cm以上。
3.4 積極推廣施用配方肥
應根據(jù)西疇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成果和該縣電腦農業(yè)專家系統(tǒng)開發(fā)成果,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教育和引導當?shù)剞r民轉變重氮輕磷少鉀的施肥觀念,增強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