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黑龍江省呼瑪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大興安嶺 165100)
?
寒地馬鈴薯大壟機械化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李紅梅
(黑龍江省呼瑪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大興安嶺 165100)
摘要:馬鈴薯大壟機械化高產(chǎn)栽培技術,在北緯51°的高寒地區(qū)建立合理的群體分布,充分發(fā)揮群體效應,做到抗旱保墑增產(chǎn)的目的。文章闡述從引進優(yōu)良品種、種薯處理、配方施肥,到改變耕作方法,解決呼瑪縣地區(qū)多年來馬鈴薯栽培的單產(chǎn)不高、總產(chǎn)不穩(wěn)等問題。
關鍵詞:馬鈴薯 大壟 機械化 栽培技術
馬鈴薯適應范圍較廣,對土壤的類型、前茬、地勢等要求不算嚴格。但是,選好地塊對提高產(chǎn)量、品質(zhì)十分重要。根據(jù)呼瑪縣的實際,最好選在土層深厚、結構疏松的輕壤土pH值在5.6~7的酸性土壤上,地勢平川漫崗地。低洼地塊及不適宜的地塊不易種植。前茬應選在麥、豆茬秋翻地,但一定要避開上年用的殘留農(nóng)藥(主要是普氏特、豆磺隆、氯磺隆等)的前茬。不能與茄科作物輪作,盡量避免重迎茬。重迎茬往往會造成病蟲害加重。
秋翻或春翻,盡量選在秋翻地上。翻深應在18~22 cm,如有深松條件的可深松30~50 cm,翻后耙撈。整地的好壞,直接影響馬鈴薯的出苗率,最后造成產(chǎn)量較低,所以在實際生產(chǎn)中,一定要把好整地關。
優(yōu)良品種是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好壞的根本條件。根據(jù)呼瑪縣生產(chǎn)條件的實際,及加工企業(yè)的需要,重點推薦種植“延薯4號”、“東農(nóng)303”、“興佳2號”、“克新13號”、“中薯5號”脫毒種薯等,以上品種在栽培技術上,能夠滿足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并獲得較好的產(chǎn)量、品質(zhì)和經(jīng)濟效益。
4.1播種期
一般條件是在當?shù)赝硭?0~30 d,氣溫穩(wěn)定通過5~7℃時,開始播種。根據(jù)呼瑪縣無霜期短,主張播期可以在5月1日開始,到5月15日播期結束。
4.2播種方法
機械播種,播種施肥1次完成作業(yè),播后鎮(zhèn)壓。
4.3播種密度
根據(jù)品種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密植,早熟品種或肥力低的地塊,適當密植;晚熟品種或肥力高的地塊適當稀植。以 80 cm大壟為標準,株距18~23 cm,肥力高的地塊,早熟品種保苗株6.75萬~7.2萬株/hm2為宜,中晚熟品種5.7萬~6.45萬株/hm2為宜;肥力低的地塊,早熟品種7.8萬~8.25萬株/hm2,中晚熟品種6萬~6.75萬株/hm2,力爭1次播種保全苗。
馬鈴薯是需肥量較大的作物,要獲得高產(chǎn)就必須多施肥,如要單產(chǎn)達到3 t以上,就要施肥1 500 g/hm2以上。為了充分發(fā)揮肥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就要輕施底肥,重追肥,實行分期施肥,防止浪費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氮、磷、鉀三大元素合理搭配,按比例施用。
5.1增施有機肥
每公頃用腐熟優(yōu)質(zhì)有機肥15 t以上做底肥,結合整地1次性施入。
5.2底肥
在施15 m3/hm2有機肥的基礎上,按測土配方施用速效肥料。秧苗生長期需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的比例是3.4∶1∶3,在播種時,每公頃施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鉀分別為150 kg、45 kg、135 kg,保證秧苗生長發(fā)育需要。
5.3追肥
結薯期是馬鈴薯需肥量最多的時期,此時要追肥,以滿足塊莖膨大需要,防止秧苗因脫肥而早衰。需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的比例是1.5∶1∶3.5,追肥適期,以塊莖直徑膨大至2~3 cm時為適宜期,即植株生長中心已從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至生殖生長階段。在6月末前后,雨季到來之前,趟地前將3種肥料混勻,施于壟體兩側(cè),施肥后要及時趟地,將肥料覆蓋上,防止流失。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用量分別為225 kg、150 kg、450 kg,也可按此比例適當增加或減少。另外,也可施用其它肥料,但氮、磷、鉀比例不能改變。
5.4葉面追肥
在塊莖形成期和塊莖膨大期,將尿素0.5%、磷酸二氫鉀0.3%,添加微量元素,結合噴施農(nóng)藥進行葉面追肥3~4次,間隔5~7 d。
6.1蟲害防治
6.1.1 地下害蟲防治
防治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在播前每公頃可施用辛硫磷顆粒60~70 kg。
6.1.2 蚜蟲防治
用10%吡蟲啉0.3 kg/hm2或3%啶蟲咪0.225 kg噴霧。
6.1.3 瓢蟲防治
用50%敵敵畏乳油稀釋1 000倍液噴霧。
6.2病害防治
6.2.1 晚疫病
黑龍江省主要馬鈴薯病害,預防從6月20日開始,阿米西達、克露、瑞毒霉、銀法利、科佳、瑞凡、金雷等藥劑輪流兌水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噴5~6次。
6.2.2 病毒病
馬鈴薯病毒病主要包括,普通花葉病、黃斑花葉病、卷葉病、紫頂及皺縮花葉等。馬鈴薯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如選用合格脫毒種薯和抗病品種,改進栽培措施,同時切斷傳染源,藥劑防治蚜蟲等。藥劑防治可用抗病毒1號或2%菌克毒克300倍液噴霧。
6.3藥劑滅草
按照四區(qū)輪作(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要求,選用殘留期短的除草劑,防除雜草。
苗前化學除草:72%異丙草胺用量1 500~3 000 ml/ hm2+70%賽克(嗪草酮)300~600 g/hm2,進行封閉滅草。
7.1收獲時間
達到生理成熟時收獲,早熟品種8月下旬,中、晚熟品種9月上中旬收獲。
7.2收獲方法
收獲前,將馬鈴薯秧割掉或化學滅秧,并將莖葉清理出收獲地塊,起收時,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丟薯和破皮傷薯。
7.3收獲保管
收獲后,要注意裝運時應輕拿輕放,運輸和貯藏時防止日曬、雨淋和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