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文嘉興學院文法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我國公司解散清算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建議
王若文
嘉興學院文法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在日益積激烈的公司市場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是絕對的趨勢,好的公司會繼續(xù)占領市場,失敗的公司就將推出這個平臺。一個公司被解散就需要相應的制度支撐,公司解散清算制度就是解決公司退出市場的相關流程。公司解散清算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國雖然建立了該制度,但是現(xiàn)實情況中存在著不少缺陷和不足。本文通過介紹公司解散清算制度等的基本理論來探討我國現(xiàn)行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解散清算制度;替代性救濟;解散事由
(一)解散清算的概念
當公司發(fā)生法定的清算事由時,具有申請公司清算權的主體提出申請來清償公司債務的法律行為。公司解散清算是取消公司法人的資格,處理各種解散的相關事務,清償公司的債務,清算是依據(jù)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為終止公司法人資格而進行的程序。
(二)公司解散清算制度的基本原則
1.公平原則
解散清算制度目的是保護公司股東等主體的利益,將權利和義務、收益和承擔在公司、股東、債權人等公司主體之間進行盡量合理的分配,這也是實現(xiàn)法律意義上的公平為其基本原則的。在公司解散清算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民商法的公共價值,盡力把公平放在第一位。
2.效率原則
公司解散后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組織清算,就會造成很多股東和債務人利益的受損,他們的合法權益就得不到保障,而且與公司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護,也會給市場經濟帶來動蕩的因素。
立法上看,現(xiàn)行《公司法》有關公司司法解散的規(guī)定采取了模糊性的、概括的立法模式;從適用對象上看,既可以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又可以適用股份有限公司;從解散事由上看,只有公司發(fā)生嚴重經營困難,這一前提條件,非常狹隘;從請求主體上看,請求權主體嚴格限制為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
為了統(tǒng)一司法審判的標準,避免司法混亂造成的同案不同判現(xiàn)象,從而可以更好地維護司法權威和公司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出臺最高院解釋(二)。這使公司解散清算的立法現(xiàn)狀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公司解散清算支付的全面性、邏輯性、嚴謹性和操作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一)公司解散清算的請求權主體范圍狹隘,缺少公平
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第184條只規(guī)定相應的公司債權人有資格申請,而未規(guī)定公司的股東亦可提出申請解散清算。公司法的相關司法解釋(二)將提出可以提出強制清算的資格主體擴大范圍到本公司的股東,并且對股東資格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即只有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資格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相對來說,如果股東所持有股份沒有10%,當公司出現(xiàn)僵局或者遭受大股東壓迫而又沒有其他替代性救濟可以采用的時候,小股東只能忍氣吞聲,合法利益就不能夠得到法律的維護。
這種情況就是不符公平原則所要求的,當然在立法者看來,這種限制的目的是為了防范股東隨便使用權利,節(jié)約成本,而且就針對提出申請的股東比例中學者們也有很大的爭議。
(二)法律規(guī)定的公司解散事由單一,阻礙公司解散效率
就股東可以申請法院解散公司的理由來說,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規(guī)定的太過狹隘,而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二)》中對第183條解散事由經行了解釋,從這個解釋上看,我國公司的“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只是一個僵持狀態(tài),只是單憑一個狀態(tài)來申請公司解散未免不能滿足現(xiàn)實的情況。而且如果公司發(fā)生其他肯定導致破產或者其他倒閉不能支撐下去的原因,只是還沒有出現(xiàn)法定的公司解散事由,公司的股東或者與公司有利害關系人就不能向人民法院或者其他組織提出公司解散清算的申請,這樣必然會導致股東們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三)我國對公司解散清算的替代性救濟模糊規(guī)定,沒有效果
基于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我國只有股東才擁有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權利資格,而且規(guī)定的解散事由又那么絕對,所以往往很多股東們和利害關系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就需要一個可以替代性的救濟措施的存在。而我國現(xiàn)行執(zhí)行的公司法雖然也為公司解散清算中提供了替代性救濟的方法,可惜的是我國法律并沒有專門針對公司解散清算的替代性救濟的詳細規(guī)定,只有一個模糊性的條款。許多不足堆積到人民法院,就會產生一些問題,例如股份的收購如何適用范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
(四)公司解散與公司清算合并中糾紛審理的缺陷
在現(xiàn)實公司解散清算中,也許公司解散和公司清算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是在我國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公司解散和公司清算是分開受理的?;谖覈鴽]有對公司解散和公司清算合并審理有進一步的法律規(guī)定,解釋中如果股東申請對公司解散的訴訟同時也申請對公司清算的訴訟,人民法院對其申請的公司清算訴訟不予受理,只是另行通知股東再去通知清算組織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公司清算。人民法院不能合并審理的缺陷,會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和公司清算程序的停滯,也會進一步導致合法股東權益和合法債務人的利益損失。
(一)請求權主體范圍問題的建議
1.我覺得公司在進行解散清算的過程中,應該強調作為有主體資格的債權人或者股東向人民法院提出進行公司清算中的主體要求。如果公司已經出現(xiàn)明顯的破產的原因,公司也已經難以支撐下去,而又是走公司清算程序會大大浪費訴訟成本、降低清算效率,就不應該按照公司清算案件受理。
2.出現(xiàn)明顯破產原因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應該告知公司并根據(jù)《企業(yè)破產法》的規(guī)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這樣,不僅節(jié)約訴訟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也能使公司企業(yè)破產程序和公司解散清算可以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3.針對申請主體有疑惑或者有缺陷的問題上,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方向的解決辦法,就是從請求權主體的范圍內加上解散事由的角度進行解決,主體的范圍保持,而出現(xiàn)的解散事由范圍擴大或者更加詳細的規(guī)定也能提高公司解散清算程序的效率。
(二)解散事由問題的對策
我認為《公司法》就解散事由方面也可以進行這樣的修改:第一、公司經營管理確實十分困難的,公司如果持續(xù)會使股東的合法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第二、公司存在嚴重壓迫股東的行為,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合法權益遭受重大損害;第三、公司存在其他危害股東合法權益的情況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合法利益遭受重大損害。
(三)替代性救濟不明確的建議
1.參照外國法律制定的公司解散為保護公司和股東等與公司有利害關系的主體的替代性救濟的制度,可以補充在下一發(fā)布的司法解釋中,根據(jù)外國實際存在的情況,對國外的進行刪選,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予以保留和持續(xù),不利于我國情況的予以剔除和排除。
2.替代性救濟有著優(yōu)勢的一面,我國根據(jù)一些解散的公司可以得到救濟就可以起死回生的情況予以統(tǒng)計分析,然后建立一個救濟工會專門幫助一些業(yè)績和形象好的公司遇到問題時給予幫助。
(四)公司解散與公司清算法院審理缺陷的建議
1.可以在人民法院的民事庭中特別合并審理這種公司解散與公司清算的案件,但是必須要符合相應的前提條件,只有符合條件的,才可以合并審理。而條件就可以是提請公司清算的主體超過公司比例的20%以上,公司解散后公司清算可以保證申請人的生活保證,或者是公司解散不立即進行公司清算,公司相關的責任人或者大股東有潛逃的可能,其他股東和利害關系的合法權益會得到嚴重的損失。
2.建立一個處理機制,可以將公司解散與公司清算合并處理的組織,其中的費用由得到利益的股東或者申請人的百分比來收取。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關于公司解散清算制度的理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關于公司解散清算,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我國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我們都可以對照其他國家的公司解散清算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公司解散與公司清獨立的又存在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公司解散清算制度在不斷的完善,為我國的公司競爭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積極動力。
[1]劉敏.公司法解散清算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潘峰.論公司解散清算制度[J].法學論文,2011.
[3]王長勇.公司解散與清算的法理基礎和制度價值[J].法學研究,2008.
[4]中國法院網.公司解散清算向破產清算轉換問題研究[EB/OL].中國法院網,2004.
[5]石村.論公司解散與清算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
D922.291.91
A
2095-4379-(2016)04-0192-02
王若文(1993-),女,漢族,浙江金華人,嘉興學院文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