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富東
(自貢曙光中學 四川 自貢 550770)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
馮富東
(自貢曙光中學 四川 自貢 550770)
數學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思想方法向一切領域滲透,數學的應用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這是把數學教育轉到提高公民素質教育軌道的一個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長此以往,必將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高中數學;教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
高中數學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會提出、分析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或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交流,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為此數學教學必須加強應用意識,才能顯露數學、數學教育的本色。
①數學應用意識的內涵。按新課標的提法,應用意識的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②數學應用意識的必要性。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使數學教學過于偏重演繹論證的機械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教育觀念上要實現兩個轉變,要切實實現從升學謀職價值觀向素質教育價值觀的轉變,實現從傳授知識的教育觀向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觀的轉變。素質教育的精髓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重視對中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
談到教師要為學生精選數學案例的問題,很多數學教師會有疑惑――他們在教學中經常為學生精選數學習題,學生在解答數學習題的過程中也曾掌握了大量數學知識,這難道不是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嗎?數學教師要意識到很多數學教師為學生布置的習題不具備綜合性,那類習題往往只需要套用數學公式就能解決數學問題。如果數學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就要為學生布置綜合性強的習題。以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習題1為例:現有一條河,河邊有一座電視塔AB現在學生不能渡河,手中能應用的測量設備為一個GPS、與一條長度不超過5米的皮尺、一個普通的量角尺,請結合實際環(huán)境設計出一個能夠較為準確的測量出塔高的方案。這一題具有以下的特點:首先,該題的實踐性極強,在工程測量中常常要遇到這一類數學問題,這一道數學習題只是把工程問題用抽象的方式描述出來;該題的綜合性較強,學生要解答這一道習題必須整合多種數學知識;該道習題的解題重點為找到計算方法而非獲得結果。教師只有選擇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習題,才算能引導學生綜合的應用數學知識。 高中數學教師可應用為學生布置經典習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實際數學項目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如果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布置適當的教學案例,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在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
這里所說的數學問題主要是指數學習題,一般來說學生學完數學知識之后就會自然地面對數學習題,但這種面對常常是被動的,即學生所完成的練習一般都說都是由教師或者教材、資料提供的,學生常常缺乏一種主動意識。而缺乏主動意識的一個消極后果,就是學生難以生成利用數學知識主動地發(fā)現數學問題并面對數學問題的能力,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顯然不是好事。于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常常在數學問題中試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譬如在“三角函數”(蘇教版必修4)的教學中,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任意角、弧度”,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發(fā)現學生在這一知識構建的過程中,數學概念的建立是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先前基礎原因的影響,學生想不通為什么這節(jié)內容用“任意角”和“弧度”來表示。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當教師給出將角放到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并建立象限角的理解,然后又引入集合的知識進行概括之后,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給自己提出問題。事實上學生也確實能夠提出問題,例如有學生就提出:不同角度的角的終邊肯定是不同的嗎?相同的終邊所對應的角應當滿足什么關系?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是學生邏輯思維的結果,教師應當借助于學生的這些思考,并結合前面所學的集合知識,以幫學生進一步深化用集合來表示角的意識。
數學知識的應用不局限于課堂上的聯系,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也有很廣泛的運用。知識只有最終回到生活當中,有效地應用于生活,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數學知識推動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在科技生活日益更新的今天,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有很大的必要性。我們要更加重視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教師特別重視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也不善于用數學眼光去思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造成了知識與生活、知識與能力的脫節(jié),于是有些學生認為數學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對數學學習也就不感興趣。本來生活中到處有數學,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探索,在生活現象當中探究出數學的應用規(guī)律,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體會出數學的應用妙處。在進行垂直定理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最短線路的設計活動,還原課堂當中線路設計的方案,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動手操作的成果,增強運用數學知識的信心。
總之,張璽恩教授指出:“數學教育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在于通過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使學生數學的提出問題,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和解決”。而數學源于實際、寓于實際、用于實際,在數學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激活思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三大能力”。可見,數學應用意識與其他“三大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承,相得益彰,即思維訓練與應用價值的辨證統(tǒng)一。
宋玉連.中學生數學化能力的調查與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