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佶伯
文山學院藝術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
淺談高校教學中的工筆花鳥畫臨摹
蔣佶伯*
文山學院藝術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工筆花鳥畫臨摹是高校教學中中國畫課程的基礎課,臨摹是學習工筆花鳥畫的必經(jīng)階段,是學習工筆花鳥畫的基礎。本文結合自身臨摹實踐及教學經(jīng)驗,針對如何臨摹中國工筆花鳥畫進行淺析。
高校教學;工筆花鳥畫;臨摹
中國工筆花鳥畫臨摹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寫生、創(chuàng)作水平的高低乃至藝術家的整個藝術生涯,本文主要從范本選擇到如何對臨、如何背臨、再到重點的如何變體臨摹及其臨摹工筆花鳥的意義進行分析,以供臨摹者參考。
臨摹是為了學習古人的繪畫方法,把臨摹學習到的東西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達到學以致用。臨摹的范本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隨意臨,選擇其經(jīng)典的作品進行臨摹很重要;臨摹時材料的選擇也是關鍵,選擇與原作接近的紙張進行臨摹有助于效果的達成。
(一)范本的選擇
初臨者可以選擇《宋人工筆花鳥畫小品》中的經(jīng)典作品進行臨摹。從臨摹宋畫入手學習工筆花鳥畫,可以培養(yǎng)學畫者對繪畫對象的觀察能力,悟出時序更替、陰陽向背的細微變化,使其形象真實生動。更重要的是,可以一開始就注重嚴謹?shù)漠嬶L,訓練其縝密的布局思維。臨摹宋畫的過程是不斷鍛煉學畫者的觀察力,也是在改變著學畫者性情的過程,學會用心去感受一花一鳥、一草一木之美妙,體驗精心描摹它們時帶給心靈的喜悅。靜靜地與自然對話,感受事物的枯榮新替,領悟處事的道理,才能使畫者日后創(chuàng)作出富有情感,打動人心的佳作。
(二)材料準備
毛筆、熟宣或者絹本、墨汁或墨條、盤子、水桶的準備,根據(jù)臨摹對象靈活準備材料。
如何臨摹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對于臨摹的要求卻又不盡相同,學生在臨摹時可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對臨、到背臨、再到變體臨摹這樣一個螺旋式的臨摹,使學生在對臨、背臨時掌握一定的勾線及暈染、設色、造型等技能技巧的基礎上再進行有難度的變體臨摹,逐步與寫生接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厚基本功的、個性的、新穎的藝術作品。
(一)對臨
對臨,就是面對著原作品照樣畫下來。在對臨中需要獲得造型、勾線、暈染、設色等的技能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才能繼續(xù)往下學習。
第一、造型,造型有兩種方式可以完成。一是摹,直接用宣紙或絹蒙在原來作品上直接把外形描下來。二是臨,看著作品邊觀察,邊思考、邊用線造型,力求精確的還原作品的形神效果。初學者臨難度較大,但是臨能鍛煉造型及構圖能力,能發(fā)揮學習者主觀能動性,收獲比摹大一些。摹比較容易,形象準確,接近原來作品,畫面效果好。但經(jīng)常摹不益于造型能力的鍛煉,久而久之會形成離了拐棍就倒的弊病。
第二、勾線,勾線是臨摹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一幅好的作品對于線條的質量要求很高,勾線時一支勾線筆就可以完成。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從練習一根直線、曲線開始,再到具體畫面線條的臨摹。勾線過程中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骨法用筆,要求線條要有節(jié)奏、韻律感;有提、按、頓、挫的書法用筆;有靜心之下的穩(wěn)健感。二是如何體現(xiàn)物像的質感,不同的物像質感不一樣,這就要求靈活運用線條體現(xiàn)出質感。
第三、暈染,暈染的毛筆與勾線時要求不一樣,暈染要同時運用兩枝毛筆,稱“雙管執(zhí)筆”交替使用,且要求是羊毫筆。暈染需要把握染色均勻、干凈、清透三個原則的同時,注意控制好清水筆與顏色筆之間的含水量,勤洗清水筆,每次暈染要等上一次的暈染完全干后才能染下一遍。
第四、設色,以暈染為技巧的設色,需要掌握打底法。無論是淡雅的還是鮮艷的顏色都需用沉著色打底暈染。如紅花需要用淡墨或胭脂打底暈染后再染鮮艷的大紅色暈染,黃花用赭石打底暈染后再用藤黃、白色暈染等,根據(jù)不同的色相靈活運用顏色,總之想要臨摹出與原作一樣的色彩就必須對中國畫顏料進行充分的了解。
(二)背臨
背臨是在對臨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原來的作品,憑著記憶力,還原作品的風貌。工筆花鳥畫在背臨前必須先仔細研讀臨本,研究它的立意、構圖、造型、筆墨著色的方法步驟,要領會它的內在精神,凡筆墨精妙之處都要反復地研讀,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下筆,背臨時的技能技巧與對臨時要求一致。因背臨的過程會比對臨的過程要漫長且耗時,往往會被學生所忽視,但是對于造型的鍛煉卻是非常有益的。
(三)變體臨摹
變體臨摹是指在具有一定的審美、造型能力;具有勾線、暈染、設色等技能技巧的基礎之上,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根據(jù)美感要求把畫面中不夠完美的部分進行加工處理,或者把畫面中某一地方進行夸張變形,強調其特點,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臨摹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畫畫不要照葫蘆畫瓢,只追求外形的一模一樣、絲毫不差,甚至作者的誤筆都要照樣描下來,不經(jīng)過理解機械地照抄,復制機式的臨摹。
變體臨摹必須注意幾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第一,仍然需要細心研讀臨本,讀出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第二,根據(jù)造型的四要素:勢態(tài)、疏密、外形、結構來審視其作品中有無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第三,圍繞立意可以夸張、強調某一個造型要素,使畫面具備有別于原作的強烈美感;第四,根據(jù)畫面的立意或者自己的立意需求,可改變其作品中底色、動植物的色相,以期達到更符合立意的畫面效果。
變體臨摹與寫生、創(chuàng)作是比較接軌的,是通往創(chuàng)作的一座橋梁,通過變體臨摹達到拓寬思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目的。
學習工筆花鳥畫意義重大,通過學習臨摹工筆花鳥畫使中國畫的精髓、精神、文化內涵得以一直延續(xù)、流傳下去,增進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使學生懂得中國畫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念;使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造型能力、構圖能力、暈染能力、設色能力等技能技巧;在將來的創(chuàng)作中結合自身的審美體驗,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進去,創(chuàng)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豐富情感的、打動人心的工筆花鳥畫作品。
[1]孔六慶.《春秋花語》[M].南昌: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孔六慶.《中國藝術專史花鳥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
蔣佶伯(1982-),女,彝族,云南大理人,碩士研究生,云南文山學院藝術學院中國畫,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花鳥。
G642;J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