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婦聯(lián)
認識吳素英的人,都說她是個愛說,愛笑,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人。對工作滿腔熱情,對家庭無微不至,孝敬老人,更是遠近聞名。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歡聲笑語,和她一起共事,就不知道什么是困難。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親切地稱她為“吳大姐”。
1980年,26歲的吳素英和丈夫結婚。因婆家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難。丈夫又是家中老大,所以吳素英一進婆家門就主動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不僅幫助公婆料理家事,還做些小生意貼補家用。那個時候,吳素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衣、做飯,幫著公公到場里軋葦,然后回家和婆婆織葦席。因為家庭人口多,光靠著織葦席,生活上難免捉襟見肘。能干的吳素英就做起了小生意——賣雪花凌,也就是現(xiàn)在的冰淇淋。干了一年之后,她又改行賣起了童鞋、童襪和毛衣。后來,她又把目光投向到服裝生意上。先是零售,后來做大、做強,改成批發(fā)業(yè)務,最后進軍北京、外銷俄羅斯,在當時服裝業(yè)中也算是村里的龍頭企業(yè)了。在服裝行業(yè)摸爬滾打十幾年之后,她和丈夫與時俱進,看準了木材行業(yè)。經過多年的打拼,木材廠也干得風生水起。后來將木材廠交給兩個兒子打理,自己則又做起了鋼材生意。吳素英頻繁的改行并不是生意不景氣,而是因為日益增長的家庭開銷和她獨特的經濟頭腦。直到現(xiàn)在,這些看似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人生經歷,實則暗流涌動,五味雜陳。
記得那年冬天,吳素英的大兒子才剛滿3個月,還在吃奶??蔀榱巳ヌ凉辽县洠荒馨褍鹤恿艚o婆婆照看,走的時候兒子還在大聲地哭,吳素英的心,就像被攪拌機攪碎了一樣。哪個母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可為了生活,她必須選擇堅強。吳素英乘坐汽車一路來到塘沽,剛下汽車,就感覺全身的骨頭縫里都鉆滿了寒風,凍得她直打哆嗦。最要命的是奶水脹得她疼痛難忍,隨身攜帶的吸奶器也丟了,似乎下一秒就要炸開。正在這時,她看到附近走來一個抱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吳素英就像抓住救命草一樣,快步走上前,苦苦地哀求:“大姐,讓您的孩子吃我的奶水吧,我來上貨,吸奶器丟了,奶水脹得生疼,孩子又不在身邊,我的奶水沒有問題,您就讓孩子吃幾口吧!”中年婦女聽了吳素英哭訴,本來剛開始還不愿意讓孩子吃,可同為女人,她知道女人的辛苦,便點頭答應了吳素英。接過孩子的吳素英,看著孩子在自己懷里安靜、滿足地吮吸著乳汁,她突然想到了自己還未過百天的兒子,眼淚如決堤的洪水,傾泄而下。
生活創(chuàng)造了苦難,而苦難卻磨練了人的意志,吳素英就是在苦難中變得堅強,變得勇敢,變得寬厚豁達。
自結婚那天起,吳素英對公公、婆婆就非常孝順。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她都主動承擔。從來沒有和老人發(fā)生過一點不愉快。吃的,喝的,穿的也總是先緊著公婆,臟活,累活自己一人全包。那年改行賣毛衣時,凡是有新樣子,不管多貴,她都要給婆婆留上一件。在婆婆病重期間,她更是不眠不休,為婆婆喂水遞藥,擦洗身體,端屎端尿……孩子們在媽媽的影響下,也都非常孝順。對奶奶噓寒問暖,體貼入微。丈夫對這樣一個好妻子更是贊不絕口,結婚30幾年,夫妻倆從未吵過一句嘴。
經營好自己家庭的同時,吳素英對村里的事情也非常熱心。2002年,47歲的吳素英當選了灘里鎮(zhèn)富管營村的婦女主任。上任伊始,所有的一切對于她來說,還是那么的陌生。因為是土生土長的村里人,加上天生的好人緣,村民對她的工作還算配合,但仍然有少數(shù)鄉(xiāng)親對她的工作不理解,甚至是冷嘲熱諷。她卻總說:“工作分人做,日久見人心,只要我挑起了這個擔子,就一定要把它挑好。決不能讓父老鄉(xiāng)親們失望?!?/p>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自吳素英上任以來,全村的婦女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為了掌握全村育齡婦女的基本情況,與她們進行深入交流,她犧牲了無數(shù)個休息日,走進一個個育齡婦女家庭。有時遇上小兩口吵架,難解難分時,她又成了名副其實的調解員。說說丈夫,勸勸妻子,總能讓夫妻倆心悅誠服,和諧了無數(shù)個家庭關系。
近年來,在“善行灘里道德家園”創(chuàng)建活動的推動下,富管營村成立了愛心志愿者團隊,而吳素英便是團隊的負責人。志愿者團隊成立以來,盡心盡力開展各項志愿服務活動。
村里有一位70多歲的孤寡老人,吳素英時常帶領著隊員們去看望他。尤其是在他老人家生病住院的期間,給予了他不少的關心和照顧。老人拉著吳素英的手,激動地說:“志愿者姐妹們對我太好了,讓我拿什么來報答你們呀!”正是由于吳素英的滿腔熱情和一片摯誠才使得老百姓們有口皆碑。人們常說:“跟著吳大姐做事,我們心里踏實!”
都說一個好家庭,必須要有一個好女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而吳素英就是這樣一個好女人,她有如山一樣的胸懷,有似水一般的柔情。責編/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