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艾吟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淺析理查施特勞斯<死亡與凈化>的精神意蘊
翟艾吟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交響詩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一種單樂章的標題交響樂,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非常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強調對詩意與哲理的表現(xiàn),其形式不拘一格,根據奏鳴曲式自由發(fā)揮,按文學、故事、傳說等構思成樂曲。在交響詩領域中《死亡與凈化》所占的地位毋庸置疑,這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杰出之作,對交響詩藝術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端劳雠c凈化》形式特殊,不同于以往其他交響詩,運用了更多創(chuàng)新手法,不完全是故事性的,也不完全是圖解式,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作為一首無標題音樂來聽,以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詮釋生命靈魂。本文將針對理查施特勞斯《死亡與凈化》的精神意蘊展開研究。
交響詩;精神意蘊;《死亡與凈化》;理查施特勞斯
交響詩是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除了將音樂展現(xiàn)給聽眾外,更向聽眾傳達了詩意觀念,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種想象的意境畫面,堪稱“管弦樂的詩”。交響詩作品內容具有豐富的精神意蘊,具有音樂敘事功能。而理查施特勞斯在創(chuàng)作中更加注重表現(xiàn)意義,運用了更多音樂技術手段來達到音樂效果,他的音樂表現(xiàn)中貫徹、對比、構建手法運用頻繁,創(chuàng)作以主題材料散化為核心動機,這些主題材料常被賦予獨特人物性格面貌,具有特殊表情含義。理查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死亡與凈化》就在通過主題材料散化以及不同手法,表現(xiàn)戲劇性矛盾,制造情感高潮,傳達創(chuàng)作意圖和精神意蘊,表現(xiàn)生命真諦,其精神意蘊值得研究?!端劳雠c凈化》創(chuàng)作于1888年,完成于1889年,是理查施特勞斯在交響詩領域中的一次大膽的嘗試,《死亡與凈化》對理查施特勞斯個人有著深刻意義,在這部作品中理查施特勞斯以一種獨特、鮮明的形象樣式作為作品開端,使精神意蘊能夠表達的更強烈,整部作品非常注重音程、和弦或節(jié)奏的結合,音樂情境氛圍的塑造非常成功,而且主題內部形態(tài)具有關聯(lián)性,采取了多種不同意蘊主題的并置,通過音樂向人們詮釋生命的含義與真諦。
這部作品運用了多種技巧展現(xiàn)情感,表現(xiàn)力強,技巧豐富,使思想情感得到升華和體現(xiàn),《死亡與凈化》中精神意蘊微觀和宏觀上都有考慮,微觀上試圖將每個聲部作為個體,塑造每一個聲部,挖掘樂器表現(xiàn)力,表情細膩情緒。宏觀上疊置了多個主題動機,通過巧妙復調創(chuàng)作技巧,使其交織在了一起,不僅強化了強化情感[5],同時也強化《死亡與凈化》表現(xiàn)出的精神意蘊,以強烈樂感打動聽眾心靈,使其感受作品的精神思想。此外,為對聽眾的思緒進行誘導,使其感受作品精神主題,《死亡與凈化》主題在序奏中就依次呈現(xiàn)過,這樣的呈現(xiàn)手法使作品精神主題更具層次性。這種巧妙手法不僅是進行核心音程的簡單組合,而是在音樂表現(xiàn)上和精神意蘊傳達上,利用了主題象征作用[4]。此外,《死亡與凈化》還通過“軸式對稱化”手法來體現(xiàn)精神情感落差?!端劳雠c凈化》的開頭通過中提琴、定音鼓展現(xiàn)“死亡命運動機”,其節(jié)奏變化猶如病人不規(guī)則的脈動,利用強弱的節(jié)奏營造可怕的死寂氣氛,給聽眾帶來一種緊張感,像人們預示著病人生命即將結束,身體狀況并不樂觀,隨時可能逝去。而隨后長笛的加入,則緩和了氣氛,仿佛是一劑良藥,這段旋律代表著快樂的少年時期,美好的回憶貌似給予了求生的動力,表現(xiàn)病人對于生的渴望,產生了與病魔抗爭的念頭。
之后長笛與單簧管的搭配演奏展現(xiàn)著病人與病魔斗爭的心理變化。豎琴襯托著雙簧管奏出第二個象征著少年時代的主題表現(xiàn)出病人對自己金色童年的回憶,昔日的歡樂使他臉上現(xiàn)出蒼白無力的笑容,讓病人得到了些許的心理安慰,再次強化表現(xiàn)出他對生的渴望。回憶的美好使得再次燃起生的希望,但他已在病魔的折磨下筋疲力竭。而在此時通過低音提琴與低音木管的完美結合,利用低音給人們營造沉重氣氛,預示著病魔的再次襲來,病魔向生命發(fā)起了新的挑戰(zhàn),生與死在激烈的競賽,低音弦樂與低音管共同將音樂推向展開部。展開部的速度比呈式部要快,長笛向聽眾展示死亡的節(jié)奏。而低音樂器組,例如巴松管,低音提琴奏出相同的旋律動機,展現(xiàn)了與病魔做斗爭的場面。
在再現(xiàn)部中,代表少年時期的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再一次奏響,在病魔摧殘下,疲憊的病人陷于譫妄,開始回顧這一生,童年的天真無邪,少年的游戲,成人的戰(zhàn)斗,還有浪漫的愛戀,表現(xiàn)一個飽受病魔折磨的人在彌留之際回顧往昔奮斗的歷程。他渴望生,卻無法生存下去,回憶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終歸是殘酷的,無情的現(xiàn)實將病人從回憶打破,使他失去了生機,雙眼從此進去永恒的黑夜。每一次兩個主題的相互交織與碰撞,似乎都展示了病人與病魔苦苦掙扎的狀態(tài),但病人進入黑暗并不代表著結束,此時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和弦樂器,為人們詮釋一種新的生命理念——“凈化”,這一主題在各聲部中交織出現(xiàn),預示著病人從痛苦中解放,脫離了病痛的肉體,安詳的接受“死亡”,享受“凈化”,感受生命真諦,這也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
毫無疑問《死亡與凈化》是一部歷史巨作,作品大致分為了四大段,每一段都表達了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暗示了作曲家的思想。作品中第一段預示著死亡的靠近,展現(xiàn)著病人與病魔抗爭而精疲力竭的精神狀態(tài),回顧童年的美好時光。第二段中表現(xiàn)著他被病魔所折磨,而沒有放棄,展現(xiàn)著病人對“生”的渴望[5]。第三段中,病人由于長久的與病魔抗爭,已經開始逐漸陷于譫妄之中,不斷的回顧往昔歲月和人生經歷,感嘆過往的種種。在病魔的痛苦折磨下,他開始茫然,找不到生的方向,雖然有生的欲望,但一切都是枉然,最終他合上了雙眼。在第四段中,他的靈魂得到救贖與凈化。這部作品深受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影響,但也和他在1882年患肺炎的經歷密不可分。深受病痛折磨的他,對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生命產生了感悟,《死亡與凈化》就是這種精神思想的體現(xiàn)。初期他害怕死亡,而后期已對死亡有了全新的詮釋,完全釋懷了對死亡的恐懼。理查施特勞斯已經將這部作品上升到了哲學,乃至宗教高度,顯然他想表現(xiàn)的“凈化”并非肉體的凈化,而是靈魂的凈化,渴望靈魂的救贖。他用音樂手法表現(xiàn)人性,探討生命,追尋人類的究極問題,毫無疑問“生命”和“靈魂”是他想通過《死亡與凈化》表達的精神意蘊。死亡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可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死亡也是一種“凈化”,使所有痛苦都消除,使靈魂得到救贖?!端劳雠c凈化》的表現(xiàn)手法非常巧妙,使藝術與哲學結合了起來,使人們對生命內涵有了一個新的詮釋。因此,《死亡與凈化》帶來的震撼不僅是藝術震撼,更多的是心靈震撼?!端劳雠c凈化》告訴人們不論怎么掙扎人注定要死亡,生命是有限的,但靈魂是無限的,理查施特勞斯渴望的不是肉體的生,而是靈魂的“生”,即靈魂“凈化”。他渴望的是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而不是沒有意義的活。顯然理查施特勞斯對“生”與“凈化”的領悟已經到達了另一個高度,所以他才能通過《死亡與凈化》給人們帶來心靈的震撼。
理查施特勞斯一生都在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他對音樂劇發(fā)展創(chuàng)新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通過《死亡與凈化》追尋生命的意義,傳達他自身對生命與靈魂的感悟?!端劳雠c凈化》這部作品給交響詩領域帶來的震撼毋庸置疑,《死亡與凈化》的精神意蘊值得后世探究。
[1]李立新,趙麗芙.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死亡與凈化》的創(chuàng)作思想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3(11):119-124.
[2]李志搏.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的主題發(fā)展及其音樂敘事[J].浙江經濟管理學院,2015,19(14):132-136.
[3]王慧麗.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東方音樂倫理的精力意蘊[J].海南科學技術學院,2014,16(07):119-123.
[4]田麗芳.理查德·施特勞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聲研究[J].江蘇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
[5]王可.意志哲學與理查施特勞斯的音詩,杭州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05).
[6]錢雪蓮.死之升華在音樂作品中的具體體現(xiàn)—以三首交響詩為例.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