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潔
父女接力養(yǎng)孤老風雨無阻獻愛心
□黃莉潔
1975年,李金花從甘肅老家再婚到七師一二五團一連,過了幾年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1988年,李金花的老伴去世,這使人生暮年的李金花遭受到老來失伴的痛苦。2000年,李金花唯一的兒子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古稀之年的李金花再次遭受到人生的又一次重擊。無兒無女,無親無故,沒有收入,今后的日子怎么過?
和李金花老人門挨門的老鄉(xiāng)馬興勝把李金花老人的不幸看在眼里,忠厚善良的馬興勝承擔起了照顧李金花老人的責任。馬興勝是一二五團的退休工人,談起照顧李金花老人的初衷,樸實的馬興勝說,李金花老人一輩子坎坷,老了無依無靠,自己和李金花老人是甘肅老鄉(xiāng),又是多年的鄰居,他不能看著李金花老人孤苦伶仃地生活。
李金花老人沒有經(jīng)濟來源,每月僅靠民政局為她發(fā)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活,但是勤快的馬興勝卻把李金花老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門前種了小菜,養(yǎng)了小雞,及時把米、面、油等一些生活用品買好送到老人家去。最初的幾年里,李金花老人還能做些簡單的家務,2008年,由于多年的憂思過度,老人雙目失明了。馬興勝承擔起老人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等生活料理。陽光正好的時候,馬興勝搬出靠椅,把老人攙出屋子,讓老人曬太陽。馬興勝把外面發(fā)生的新鮮事,聽到的笑話講給老人聽,排解老人的孤獨寂寞。李金花老人住在土坯房子里,為了讓她住得安全舒心,馬興勝每年都要把房子整修一次。冬天需要燒煤、取暖、做飯,細心的馬興勝提前把火爐修好,煤買好,提煤、燒爐子、掏爐灰,李金花老人的屋子一個冬天都暖融融的。
時光荏苒,馬興勝如今已是70多歲的老人了,并且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需要經(jīng)常住院。照顧李金花老人漸漸力不從心,但是他的愛心得到了延續(xù),馬興勝的聾啞女兒馬翠萍從父親手中接過愛的接力,承擔起照顧李金花老人的責任。老人的行動一天不如一天,馬翠萍就把三頓飯做好送到李金花房間放到床跟前,給她喂飯。李金花老人雙目失明,馬翠萍是聾啞人,交流起來有些困難。但是,細心的馬翠萍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飯菜是否合老人的胃口和老人的喜怒哀樂一些細節(jié)問題。3月的一天,馬翠萍剛把做好的飯菜端到李金花跟前,就發(fā)現(xiàn)老人把手按在肚子上,表情痛苦。馬翠萍趕忙放下手中的碗筷,顧不得化雪后的泥濘,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找來醫(yī)生,通過診斷,原來是老人的的慢性闌尾炎犯了,經(jīng)過及時治療,解除了老人的病痛。
2015年,成家后的馬翠萍在團部建設里小區(qū)購買了樓房,團民政部門也在建設里為李金花老人發(fā)放了一套一居室的廉租房。馬興勝父女接力養(yǎng)孤老的事跡感染了周圍的居民,社區(qū)志愿者們自發(fā)到李金花老人家為她服務,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如今已85歲高齡的李金花老人的臉上時常帶著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