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琪 姜建萍 馬雯芳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
中藥譜效學在中藥質量評價中的應用概況
王美琪 姜建萍*馬雯芳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中藥譜效學系研究中藥指紋圖譜與其質量療效內在關系的一門學科,與以往方法相比,其在中藥質量評價領域有極大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空間。本文通過查閱近年有關中藥譜效學的相關研究文獻,總結中藥譜效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中藥譜效學在中藥質量評價中的應用范圍和發(fā)展趨勢,為發(fā)展更全面的中藥質量評價方式提供參考。
中藥譜效學;指紋圖譜;質量評價
隨著傳統(tǒng)醫(yī)藥在世界醫(yī)藥領域的地位日益提升,中醫(yī)藥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中藥的質量評價是中藥現代研究的重要部分,其作為保證中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礎,在中藥研究、生產以及臨床應用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多數中藥的組成成分體系復雜,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協同作用發(fā)揮藥效,故無法僅憑單一或幾個化學成分的定量檢測對中藥進行質量評價。因此,尋找科學合理的中藥質量評價手段成為了當前中藥研究現代化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近年來,經過國內學者的不斷探索,中藥譜效學逐漸展現出其在中藥質量評價體系中的優(yōu)勢,為中藥的質量和藥效評價標準提供了具有規(guī)律性的科學依據。
從中國藥典(2015版)可以看出,中藥的質量評價可分為兩個層次,藥材的真?zhèn)舞b別和質量優(yōu)劣評估[1]。確認藥材為正品后,則進行對藥材質量優(yōu)劣的評估,包括檢查、含量測定和浸出物等項目,從而評價中藥及中藥產品的純度、有效成分以及品質優(yōu)良度[2]。我國現行的中藥質量評價基本是參照國外植物藥的質量評價方法,然而中藥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相當一部分中藥材不適用于這樣的質量評價體系,如五靈脂、水半夏、敗醬草等,使得藥品質量無法從宏觀上立體地評價,也就無法滿足臨床要求。
中藥指紋圖譜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中藥質量評價模式,在國內外接受了較為廣泛認可,為解決現有質量評價體系中的問題提供了可能[3]。李戎等[4]在中藥指紋圖譜的基礎上,以中醫(yī)藥理論現代研究為依據,最早較為系統(tǒng)地提出了“中藥譜效學”這一概念,通過數學方法將中藥指紋圖譜與藥效學建立聯系,對譜效關系進行研究,從而全面、立體地評價中藥質量[5-6]。
經過數年的不斷探索與研究,中藥譜效學已形成其基本的研究模式,包括建立藥效評價模型、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和建立譜-效模型等。
2.1 藥效評價模型的建立 對中藥譜效學的研究,需在中醫(yī)藥理論的指導下,建立合適、恰當、公認的藥效評價模型,獲得穩(wěn)定可靠、重復性好的藥效學數據,從而與中藥指紋圖譜相關聯進行研究。一般采用在體實驗和離體實驗的方法獲取藥效學原始數據。
在體實驗以保持機體的完整性為特點,使用正?;蛉斯椭瞥傻牟±砟P蛣游?,同時保持機體與外界的有機聯系,可獲得較為系統(tǒng)的藥效學結論[7]。離體實驗則采用離體臟器,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在器官、組織、細胞和亞細胞的水平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藥理研究。建立藥效評價模型時,要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因素以及具體實驗條件等決定,選擇客觀性、特異性、重現性、敏感性較高的觀測指標[8],得到最可靠的藥效學數據。
2.2 中藥指紋圖譜的建立 建立中藥指紋圖譜是中藥譜效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中藥指紋圖譜指某中藥材或中藥復方制劑中共同含有的一種或數種化學成分的光譜或色譜圖[9]。優(yōu)化樣品處理方法和檢測條件,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對指紋峰進行成分分析,選擇合適的參照物,確定指紋峰作為譜效關系研究的基礎,是建立中藥指紋圖譜的主要步驟。
建立中藥指紋圖譜有多種方法,目前應用較多的有色譜法和光譜法。光譜法最常用的是紅外光譜(IR),色譜法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薄層色譜法(TLC)和毛細管電泳法(CE),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HPLC[10]。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HPLC-MS)和氣象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在定性指紋峰鑒定中也有著較多的應用[11]。針對化學組成復雜的中藥,可采用多維譜效關系的研究方法,運用多種分析方法獲取化學特征圖譜信息[12],從而更加全面地辨析中藥多維譜效關系。
2.3 譜-效模型的建立 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并獲得較為穩(wěn)定的藥效學數據,需要采用一定的數據處理方法,將指紋峰與藥效數據相聯系,通過數學方法進行線性或非線性處理,建立譜-效模型,從而確定與藥效相關的化合物群,更為客觀合理地闡述有效成分的作用機制[13-14]。
預測各成分與藥效間關聯度,一般采用灰關聯度分析、人工神經網絡和雙變量相關分析等方法,判斷藥效指標與色譜峰的關聯性,預測有效成分[15-16];闡明各成分對藥效貢獻率,可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和偏最小二乘回歸分析等方法[17];主成分分析法和典型相關性分析等方法能簡化數據結構,便于尋找主要活性成分[18]。在譜效關系的研究中,利用不同的方法以適應中藥指紋圖譜信息和變量多而復雜的特點,更有利于數據擬合。
譜-效關系能較為全面地反應中藥質量,利用中藥譜效學的數據結果可以客觀評價中藥材、中藥復方和中藥制劑的質量。具體可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3.1 有效成分的確定 利用中藥譜效學研究某種中藥材或某復方中不同成分對藥效的貢獻度,尋找指紋圖譜中藥效相關、無關和負相關組分,可明確發(fā)揮藥理作用的一種或多種成分。孟慶剛等[19]通過干酵母造大鼠發(fā)熱模型,給予黃芩提取物,測得藥效學數據。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將黃芩HPLC指紋圖譜不同分峰的峰面積和解熱藥效數據相關聯,建立數學模型,明確HPLC圖譜與藥效的相關性,確定黃芩苷與解熱作用有最大的關聯度。潘學強等[20]利用大鼠模型,獲取不同種吳茱萸湯的吸收樣品,以HPLC法測定樣品和吳茱萸湯中成分含量并進行對比。同時建立小鼠偏頭痛模型并測定指標,運用偏最小二乘回歸法將藥效指標與HPLC結果相關聯進行分析,發(fā)現吸收成分中的檸檬黃素-3-O-β-D-葡萄糖苷、人參皂苷和吳茱萸堿等可能是吳茱萸湯治療偏頭痛的主要成分。
3.2 有效部位的篩選 同種中藥或方劑有多種提取部位選擇,尋找藥效最佳的有效部位,可利用中藥譜效學篩選。耿媛媛等[21]使用番瀉葉造小鼠急性腹瀉模型,給予不同提取部位的二神丸提取物,同時建立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紋圖譜,比較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學成分對止瀉藥效的貢獻大小,表明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紋圖譜與其止瀉藥效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李喜鳳等[22]采用小鼠耳腫脹試驗研究禹州漏蘆五個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初步篩選后建立抗炎有效部位的HPLC指紋圖譜,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將峰面積和抗炎藥效相關聯進行建模,用后退法進行多元線性分析,擬合回歸方程。研究表明禹州漏蘆三氯甲烷部位的抗炎作用最顯著,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α-三聯噻吩。
3.3 藥用來源的選擇 同一種中藥材的不同藥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可通過譜效關系的研究確定藥材的最佳藥用部位。趙玉瓏[23]將通過UPLC得到的不同來源的三七提取物的化學指紋圖譜,與其抗凝血的藥效相結合,確定其抗凝血的主要成分,同時對從根和葉中分離的不同皂苷成分抗凝血活性進行量效關系分析,闡明了三七不同部位的抗凝血活性,結論表明三七的花和葉抗凝血活性強于根。
3.4 炮制方法的對比 中藥炮制后的臨床應用療效發(fā)生改變,說明炮制改變了中藥某些成分,這種改變可能是量變或質變[24],故中藥炮制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藥炮制前后的成分變化引起藥效變化的相關性。中藥譜效學可通過指紋圖譜的對比,與藥效結合,直觀反映這種相關性[25],彌補化學指紋圖譜控制中藥炮制質量時與藥效脫節(jié)的缺陷,是研究的有效方法。
郭延生等[26]用HPLC法建立當歸炮制品酒當歸、油當歸、土當歸和當歸的指紋圖譜,鑒定出11個共有峰,采用Fenton法[27]產生羥自由基和鄰苯三酚自氧化產生氧自由基模型,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不同的炮制品中化學成分與清除自由基之間的關系,得出Z-丁烯基酞內酯、阿魏酸等以及某峰代表的未知化合物是當歸炮制品清除自由基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結論。朱詩塔等[28]用HPLC法建立掌葉大黃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的指紋圖譜,確定特征峰,采用灰關聯度分析法聯合譜效數據,初步確定不同方法炮制后的掌葉大黃所含成分與其止血作用之間的對應關系。
譜效學同樣可運用于民族藥的質量評價中。與中藥相比,民族藥的藥效成分尚不明確,評價標準相對模糊,采用譜效學的研究方法,能在藥效方面為民族藥的質量評價奠定更有利的基礎。例如藏藥波棱瓜子具有清熱的功效,其抗免疫性肝損傷的物質基礎通過譜效學得到了進一步完整的分析[29],為民族藥的質量評價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
中藥譜效學的研究模式以藥物的治療效果作為前提,將已建立的指紋圖譜進行化學成分與療效相關的研究,得到生物活性與化學成分相關的指紋圖譜,更全面地反映了中藥質量,彌補中藥質量評價體系的不足。與中藥質量分析的傳統(tǒng)模式相比,中藥譜效學的研究方法直接在質量評價體系中引入生物活性分析,使評價方式同時具備化學與生物學的特點,使分析同時具備整體性和個體性。中藥譜效學將色譜分離與活性分析相結合,從而實現“峰”與“效”的對應。同時,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在研究中得到了靈活的應用,可以利用其獨立進行質量評價,也可以與化學信息整合后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成分”-“峰”-“效”的對應表現形式,直觀體現化學物質與藥效之間的關系,從而全面實現中藥質量的評價。
但由于中藥譜效學發(fā)展時間較短,還有諸多研究不完善之處,如大多數研究中只采取一種指紋圖譜的獲取方式,缺乏立體的成分展現方式;藥效學數據的表達方式大多采用西醫(yī)理論,缺乏和中醫(yī)理論的結合,無法完整呈現中藥治療的特點;數據處理方法多樣,未形成完整有效的處理系統(tǒng)等。中藥譜效學的研究方法還有待發(fā)展和完善,如應用多種液質聯用等更先進的分析技術,獲得更準確的指紋圖譜;盡可能選用整體動物進行試驗,同時選擇更為客觀、更有針對性的藥效學指標;在建立方程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多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可多次建模進行分析比較,最終得到最優(yōu)的譜效關系方程,使用更為合理的數據分析方法等。
中藥譜效學在中藥質量分析的應用十分廣泛,在中藥的研究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完善,形成完整的體系,從而推動中藥的現代化研究。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2] 陶燕蓉,陳曦. 中藥質量評價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J]. 中藥與臨床,2011,2:59-62.
[3] 孫琴,肖小河,金城,等.中藥質量控制和評價模式應多元化[J].中藥材, 2008, 31(1): 1-4.
[4] 李戎. 創(chuàng)建中藥譜效關系學[J]. 中醫(yī)教育, 2002,21(2):62.
[5] 曾令軍,林兵,宋洪濤.中藥譜效關系研究進展及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5,8:1425-1432.
[6] Xu GL, Xie M, Yang XY, et al.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s a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Molecules,2014,19(11):17897-17925.
[7] 鄧婷. 中藥藥理學的研究現狀、問題討論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3,10:191-192.
[8] 劉建勛. 中藥新藥藥效學實驗研究方法與要求[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8,2:49-52.
[9] 馮雪松,董鴻曄. 中藥指紋圖譜中的數據挖掘技術[J]. 藥學進展,2002,4:198-201.
[10]賀福元,羅杰英,劉文龍,等. 中藥譜效學研究方向方法初探[J]. 世界科學技術,2004,6:44-50.
[11] 趙海燕,韓旭. 中藥譜效關系的研究思路與應用進展[J]. 世界中醫(yī)藥,2014,4:537-539.
[12] 戚進,余伯陽. 中藥質量評價新模式--“譜效整合指紋譜”研究進展[J]. 中國天然藥物,2010,3:171-176.
[13] 李婷婷,王新芳,馬玲,等. 譜效關系與一測多評相結合全面提升中藥材質量控制標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19:225-228.
[14] 呂邵娃,董書羽,郭玉巖,等. 數據分析技術在中藥譜效關系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15:226-230.
[15] 鄧書鴻,聶磊.中藥譜效關系的分析方法及數據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0,11:1819-1823.
[16] 李治建,周露,古力娜·達吾提,等. 地錦草洗脫部位指紋圖譜特征與其抗真菌作用的灰關聯度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12,5:580-584.
[17] 李嘉,陳曼譯,張穎,等. 統(tǒng)計學建模在中藥譜-效關系研究中的應用[J].內科,2013,06:586-587.
[18] 張華鋒,劉炯,張杰,等. 基于聚類分析和典型相關分析的北柴胡保肝作用譜效關系研究[J].中草藥,2013,19:2696-2702.
[19]孟慶剛,王微,李強,等.黃芩解熱作用的譜效關系研究[J].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6:379-383.
[20] 潘學強,吳燕川,龔慕辛,等. 外翻腸囊吸收成分與藥效相關研究吳茱萸湯治療偏頭痛的藥效物質[J].中國中藥雜志,2014,1:126-133.
[21] 耿媛媛,胡昌江,潘新,等. 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溫脾止瀉的譜效關系研究[J].中草藥,2014,18:2658-2663.
[22] 李喜鳳,王優(yōu)湑,安碩,等. 禹州漏蘆抗炎有效部位的譜效關系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18:137-141.
[23] 趙玉瓏. 不同來源三七的“譜-效”關系及其抗凝血有效成分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4] 秦昆明,鄭禮娟,沈保家,等. 譜效關系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及相關思考[J]. 中國中藥雜志,2013,1:26-31.
[25] 宋麗,王少云,聶磊.中藥炮制質量分析方法與藥效評價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3,01:151-156.
[26] 郭延生,華永麗,鄧紅娟,等. 當歸不同炮制品清除自由基譜效關系研究[J].中成藥,2010,12:2107-2111.
[27] 鄧紅娟,郭延生,曲亞玲,等.生當歸、酒當歸和油當歸體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中草藥,2009,5:784-787.
[28] 朱詩塔,雷鵬,李新中,等. 掌葉大黃不同炮制品指紋圖譜與其止血作用的灰關聯度分析[J].中南藥學,2009,01:55-58.
[29] 陳璐,張梅,雷有成,等. 波棱瓜子脂肪油抗免疫性肝損傷的譜效關系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11:123-126.
(編輯:陶希睿)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romatographic Pharmacodynam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Evaluation
WANG Meiqi JIANG Jianping*MA Wenfa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China
As a subject researching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gerprint and quality effec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romatographic Pharmacodynamics has greater advantages and broader development spac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methods. In this thesis,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searched in recent years and reviewed by analysis and summary. Applied r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were discussed. This thesis aims to throw some light to promote more relevant excellent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Evaluati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romatographic Pharmacodynamics; Fingerprint; Medicine Quality Evaluation
2016-09-26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GXNSFAA118272);廣西衛(wèi)生廳中醫(yī)藥科技專項項目(GZBZ14-06);廣西中醫(yī)藥大學校級課題(2015MS004)。
王美琪(1993-),女,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藥、民族藥成分及質量控制。E-mail:545519399@qq.com
姜建萍(1965-),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藥、民族藥成分及質量控制。E-mail:jjpoffice@gmail.com
R28
A
1007-8517(2016)23-0061-04